药物研究有望抑制脑胶质瘤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团队、香港科技大学王吉光教授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樊小龙教授团队合作,阐述了首次在继发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MET的第14号外显子跳跃(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关变异可促进脑胶质瘤恶性进展。该研究10月18日在线发表于《细胞》上。 颅内肿瘤是常见致死肿瘤之一,而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恶性程度低的脑胶质瘤患者会在十年内恶化为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sGBM)。 “历时近15年,我们收集了3000余例脑胶质瘤样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脑胶质瘤生物样本库和多维组学数据库。”江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团队对sGBM样本队列进行了全外显子、靶向或RNA高通量测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一定数量的sGBM病人包含METex14、ZM融合以及MET扩增等遗传学变化,以及METex14通过激活MET通路同......阅读全文

PerkinElmer推出系列细胞及药物研发服务

来自麻省沃莎姆(Waltham)的最新消息,全球领先的健康科学与光电子科学技术公司PerkinElmer公司(NYSE: PKI)宣布将推出一系列用于高通量,高灵敏性的高级细胞科学与药物研发的全面分析检测服务。PerkinElmer公司生命科学与分析科学部副总裁Richard Eglen表示,“无论

未来细胞因子药物研发会有如何走向?

  如今在生物药主导全球药物销售的现状下,以细胞因子TNF-a为靶点的药物于2018年全球销售表现达330.66亿美元。截止2019年底,共计1186个在研和上市的细胞因子类药物,其中用于肿瘤治疗的药物数量有477个,包括125个已上市药物。尽管肿瘤免疫治疗风口正劲,但是自身免疫领域仍是细胞因子药物

新细胞培养技术确保药物研发更成功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独特的实验室内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其培养条件与人体内环境很相似。 这项技术的ZL权由Durham大学的研究人员和附属的公司ReInnervate有限公司持有。该技术利用一种塑料支架使细胞在一种更接近体内细胞生长环境的三维环境中生长,而通常的细胞培养都是在培养皿的平面上。 该

癌症细胞补给线或为药物研发提供新靶标

   如果血管生成拟态的确为转移铺就了道路,那么阻止它就会拯救生命。  2000年3月的一个大冷天,上百位研究人员挤在美国盐湖城一个宾馆的礼堂内,迫切想观看就癌症研究中最具争议性的观点发起的终极对决。一边是爱荷华大学癌症中心癌症生物学家Mary Hendrix。1年前,她的团队报告称,肿瘤细胞能利用

癌症细胞补给线或为药物研发提供新靶标

如果血管生成拟态的确为转移铺就了道路,那么阻止它就会拯救生命。 2000年3月的一个大冷天,上百位研究人员挤在美国盐湖城一个宾馆的礼堂内,迫切想观看就癌症研究中最具争议性的观点发起的终极对决。一边是爱荷华大学癌症中心癌症生物学家Mary Hendrix。1年前,她的团队报告称,肿瘤细胞能利用血液

药物研发:变化带来机遇

支付方主导、孤儿药发力或将成近年药品研发主要走向。  日前,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 Health)发布了2013年全球医药市场的统计数据:在全球新药研发中,适应症药物、孤儿药、专科疾病等领域的研发已发生明显变化,而大众疾病领域受热程度则有所降低,治疗终点明确药物的竞争力将倍加明显。  “IMS

什么是药物的研发

首先药物研发,要看你的药物是创新药,还是已经上市的药创新药的研发,就是通过有机合成,合成一系列的药物,然后测试药理活性,从而选择那种药对那种病更有效。中国做的很少,因为后期的临床等相当麻烦已经上市的药物的研发。是已知药物的分子结构式,通过有机合成来合成特定的化学药物。

基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药物研发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因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的卓越贡献,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 “iPSC来源于病人体细胞,有望为重大疾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治疗工具

效应细胞功能鉴定和抗体药物研发之ADCC分析(二)

8.不同效靶比(E:T)对ADCC作用的影响                  10:1                 5:1                  2.5:1             1.3:1                  0.6:1                0.3:1 

效应细胞功能鉴定和抗体药物研发之ADCC分析(一)

1.ADCC作用ADCC作用即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达到杀伤这些

预测细胞毒性新方法——多种药物研发早期预测细胞毒性...

预测细胞毒性新方法——多种药物研发早期预测细胞毒性的解决方案在体外快速的、高效的、可靠的早期预测毒性对药物研发、减少药物临床试验风险至关重要。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建立和应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毒理学机制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型成为当今国际新药研发的新趋势。高内涵筛选(HCS)系统可以说是

精神药物研发革命失速

  对于饱受精神紊乱疾病困扰的患者而言,医药处方已经开始慢慢“期满”。尽管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令人惊讶的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精神分裂症、躁郁症以及抑郁症等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仍然令人失望,并且无法满足需求。在本期《科学―转化医学》的相关文章中,Hyman论述了这背后的历史和科学问题

人工智能助力药物研发

人工智能工具能帮助科学家规划多步骤化学反应。图片来源:Roger Mayne Archiv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化学家有了新的实验室助手: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深度学习计算机程序。其可产生创建诸如药物化合物等小型有机分子所需的反应序列“蓝图”。表面

NIH资助生物防御药物研发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日前宣布,将给予华盛顿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和西雅图的Kineta公司810万美元的经费,以研发新的针对埃博拉、鼠疫、马尔堡出血热、黄热病以及其他疾病的药物。  这一资助将帮助Kineta公司将两种候选的小分子药物向临床试验迈出了一步。解决方案是开发RIG-I先

中国抗体药物的研发历史

  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有抗体药物陆续进入临床研究并且上市销售,成为生物技术类药物中最重要的一大类产品,单抗药物也是整个制药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美国制药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全美国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技术类药品有633种,其中抗体药物占1/3。到目前为止,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个抗体药物

研发药物是属于什么专业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

《自然—化学》:英研发细胞内合成药物新方法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将常用作催化剂的金属钯安全送入细胞内部的方法,为在细胞内合成某些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有望用于定向治疗病变细胞等。  研究人员说,如果将纳米级钯粒子包裹在由聚苯乙烯制成的

Nat-Commun: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促进慢性乙肝药物的研发

  最近,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的研究者们成功地建立了HBV慢性感染的细胞培养模型,这将为HBV感染相关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相关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这一工具的问世将促进HBV病毒学的研究以及加快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进程。  HBV是一类

中国药企自主研发药物-造福腱鞘巨细胞瘤患者

腱鞘巨细胞瘤是来源于腱鞘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但肿瘤经常会包绕肌腱环形生长,手术切除比较困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专家周勇1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腱鞘巨细胞瘤为良性肿瘤,但因为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医较晚,往往就医时肿瘤巨大侵袭范围广泛,难以进行彻底切除。该肿

DISEASE-In-A-DISH-|-基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药物研发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因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的卓越贡献,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 “iPSC来源于病人体细胞,有望为重大疾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治疗工具

DISEASE-In-A-DISH-|-基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药物研发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因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的卓越贡献,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 “iPSC来源于病人体细胞,有望为重大疾病的新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治疗工具

Nature:推动药物研发步入新时代

  由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和邓迪大学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够高效地生成可一次击中多个蛋白质靶点的设计药物(designer drug)。   这一成果发布在12月13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对于开发出药物,治疗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癌症、精神分裂

英国新技术有望助力药物研发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发布一项新研究说,一种新技术能够实现对氨基酸的修改,从而形成新分子,这将有助抗生素等新药物的研发。  氨基酸是生物学上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据该校团队刊登在英国《自然》杂志的报告,要改变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操作,但团队找到了一种新途径,通过将

葡糖激酶的药物研发与用途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系针对这一靶点而开发,能够通过葡萄糖浓度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和肝糖输出、促进肝糖原合成以及调控肠促胰素释放等机制来稳定体内血糖水平,近年来已成为2型糖尿病新型药物研发的热点

北大与辉瑞合作进行药物研发

  北京大学与辉瑞公司近日签署合作研究协议,双方宣布将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合作并旨在开发药物研发方面的创新科技。据此协议,辉瑞不仅会为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课题提供资金支持,而且会利用自身在药物研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帮助北京大学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生物转录研究和药物研发中心。   北京大学深圳

我国研发抗肿瘤药物正式上市

  中国抗肿瘤药物实现再次升级   我国自主创新PEG化脂质体阿霉素(里葆多)正式上市   十月十八日,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二00九CSCO学术年会上,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历时六年研发,中国自主创新的首枚阿霉素“导弹”——PEG化脂质体阿霉素(里葆多)正式上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在京成立

  3月24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以及清华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是在中美加强公共卫生和全球卫生安全合作的大背景下,由三方共同建设的世界一流的非盈利性全球医药创新机构。该中心也是该类药物研发中

肠道微生物药物的研发

  在人类的肠道里存在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群体,称之为“肠道微生态系统”,其作为宿主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大约包含有15000~36000个菌种,由专性厌氧菌(>99%)、兼行厌氧菌和好氧菌共同组成,这些细菌共同构成胃肠道的动态微生态平衡。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

NEJM:癌症药物研发的新型靶标

  SALL4基因负责调节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是许多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例如肝癌。现在,哈佛干细胞研究所HSCI的研究人员,在肝癌模型中对SALL4基因进行研究,找到了阻断其活性的新型药物。这项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与药物研发有关的电影

  涉及到真实存在的药物,并且对剧情有共享的电影。  不涉及科幻、恐怖之类的影片,如吃了药变超人:《超体》,吃了药变聪明:《永无止境(逆天潜能、药命效应 )》等等。  1、《埃尔利希医生的魔弹》(Dr. Ehrlich's Magic Bullet)  埃尔利希是德国著名的血液学家、免疫学说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