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玩电子游戏或有助于治疗抑郁症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正在使用电子游戏和脑训练来治疗抑郁症。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视频游戏不仅具有潜在的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而且参与者被提醒玩游戏时,他们会选择去玩更多的游戏,并会增加玩耍的时间,这可以帮助患者取得进一步的治疗效果,但获得效果的程度仍有待调查。 研究人员指出,实验证明,精心设计后的心理健康视频游戏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更可行和具有更少副作用的治疗选择。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六种专门设计的长达三分钟的视频游戏,参与测试的学生有 160 名,平均年龄为 21 岁。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玩游戏有助于参与者觉得他们可控制自己的抑郁症。这些游戏是一种适应性神经生理训练,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控制力。 同时,无论是内部的化学失衡或遗传,还是外部环境和生活因素导致的抑郁症,参与者都会收到针对抑郁玩游戏的提示信息,这些提示信息的发送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一些鼓励参与者玩游戏的话语。结果显示,内部因素造成的抑郁症患者......阅读全文

从明星抑郁症说起:为何无法对抑郁症免疫

  因为又一个年轻生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抑郁症又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离去,还有许多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已经不断的说明了这种疾病正如感冒一样普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其中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人将

从明星抑郁症说起:为何无法对抑郁症免疫

  因为又一个年轻生命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抑郁症又再次抓住了公众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离去,还有许多身边人的真实故事,已经不断的说明了这种疾病正如感冒一样普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3.5亿人,其中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不少人将

怎样预防抑郁症?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

抑郁症病例分析

病史简介:自杀意念,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J先生,56岁,因自杀意念和计划过量服用药物就诊于急诊(ED),有重性抑郁障碍(MD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史。自述无情绪和生活压力,家庭用药记录显示当前用药情况如下:舍曲林 100 mg/d,安非他酮 150 mg/d,丁螺环酮

抑郁症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抑郁症治疗提供思路

   近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于书彦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关于抑郁症的最新研究成果。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樊翠琴为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于书彦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抑郁症是全世界普遍面临的严峻医

抑郁症患者福音!美最新研究带来更好的抑郁症疗法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佛罗里达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这是一种影响一千六百万多名美国成年人的疾病。他们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神秘受体GPR 158可能更容易在慢性压力后抑郁。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过程的下一步是想出一种能够针对这种受体的药物。”在发表于《eLife杂志

益生菌是对抗抑郁症的“法宝”,12周消除抑郁症状!

  新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肠道中起作用,对大脑也有影响。奥胡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它们能防止抑郁。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奥胡斯大学临床医学系的研究人员们给大鼠喂食额外的脂肪和纤维复合饲料。有些老鼠在饮用水中同时接收到一种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只吃高脂肪食物的老鼠的行为与抑郁相似,接受益生菌强化饮用水的老

怎样预防产后抑郁症?

  1.加强围生期保健  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  2.密切观察  对有精神疾患家族史的孕妇,应定期密切观察,避免一切不良刺激,给予更多的关爱、指导。  3.充分关注  分娩过程和疼痛对产后抑郁有较大影响,尤其对产程长、精神

怎样预防躁狂抑郁症?

  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且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分别为40%和30%。服用锂盐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防止躁狂或抑郁的复发。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

发现抑郁症分子标签

   最近,来自牛津大学、台湾长庚大学、华大基因、四川大学等40多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抑郁症相关的分子变化,可能用作诊断或预测标记。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证明,童年创伤性事件会导致生命后期患上精神疾病,但直到现在,还缺乏分子证据证明这两者之间的真正生物学联系。现在,在《Current 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