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秉承笃正精神开创气象先河

2003年12月30日,叶笃正在听取汇报。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叶笃正早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自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叶笃正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和学部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科学院及学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叶笃正诞辰100周年,再一次学习和缅怀先生的治学风范和科学成就,对传承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我们后辈的一次科学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 执着追求与呕心沥血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叶笃正早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他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大气运动的适应理论、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得到重要的应用;他上世纪80年代开拓了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理论框架等一系列科学思想。 此外,他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中国气象业务系统......阅读全文

叶笃正:让“天有不测风云”成为过去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安徽安庆人,生于天津,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1940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叶笃正:让“天有不测风云”成为过去的大气科学家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安徽安庆人,生于天津,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1940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

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叶笃正院士逝世-享年98岁

  我国气象学大师、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中科院院士、原大气物理所所长叶笃正昨日18点35分因病去世,享年98岁。叶笃正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国际气象界“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叶笃正简历   气象学家 1916年2月21日生于天津,籍贯安徽安

【中国科学报】秉承笃正精神-开创气象先河

  2003年12月30日,叶笃正在听取汇报。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叶笃正早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自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叶笃正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和学部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科学院及学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

叶笃正、吴孟超获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引人关注的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昨天在京揭晓。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和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共同获此殊荣。至此,我国已有9位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此前,吴文俊、

《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首发-四位科学家入选

  8日,《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首发式在京举行。此套纪念邮票一套4枚,入选的四位科学家分别是:地质学家丁文江、农学家金善宝、物理学家叶企孙、气象学家叶笃正。  该套邮票根据历史照片,以素描的手法再现了4位科学家的风采,画面背景提示了成就他们毕生事业的主要领域。这4位科学家不仅学术成就卓著,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著名气象学家朱抱真逝世

2008年6月1日,著名气象学家朱抱真先生逝世,享年87岁。 (图片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网站) 朱抱真先生毕生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在大气环流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非线性大气动力学和海气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特别注重科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建立和发展我国业

纪念叶笃正先生逝世10-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503.shtm10月16日, “纪念叶笃正先生逝世 10 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举办。来自中国气象局、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20余家单位的

纪念叶笃正先生逝世10-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办

  10月16日, “纪念叶笃正先生逝世 10 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举办。来自中国气象局、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20余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共计25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陆日宇主持研讨会开

叶笃正、闵恩泽、师昌绪获首届创新方法成就奖

  首届“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方法成就奖”12月20日在京颁奖,叶笃正、闵恩泽、师昌绪三位院士获奖。   叶笃正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开创和建立了青藏高原气象学理论系统,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闵恩泽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为著名材料学家,开发铸

30位中国现代科学家登上“国家名片”

  《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8日在北京首发。至此,共有30位中国现代科学家登上“国家名片”。  《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一套4枚,入选的4位科学家分别是:地质学家丁文江、农学家金善宝、物理学家叶企孙、气象学家叶笃正。邮票根据历史照片,以素描手法再现了科学家的风采,画面背景则提示了他们

大气所李建平研究员当选英国皇家气象学会Fellow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建平研究员于近日当选为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RMetS)。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气象学术团体,英国皇家气象学会(RMetS)成立于1850年,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

边界层气象学的概念

中文名称边界层气象学英文名称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y定  义研究大气边界层内气象问题的学科。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大气物理学(二级学科)

高空气象学的研究内容

高空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内容:高空气象仪器和设备、大气探测方法、高空探测记录分析以及高空气压、温度、湿度、风、垂直气流、云的上下限高度、臭氧含量、湍流、大气电、飞机颠簸等的垂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1] 高空气象学的研究,可以阐明发生于大气中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特点,找出物理解释,确定其

中国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小行星命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4颗小行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分别以4位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数学家吴文俊、高性能计算机专家金怡濂、航天专家王永志和气象学家叶笃正的名字命名。  中国科学技术部5月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小行星

高空气象学的定义和方法

高空气象学(aerography)是一门学科,主要指探测和分析离地面 500 - 1500m以上直至 30km 高度的自由大气层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并研究其发生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高空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用于研究高空气象学的探测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研究高空气象学的探测方法介绍

用于研究高空气象学的探测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直接法是应用各种气球(如测风气球、系留气球、探空气球、等高气球)、飞机、火箭、卫星等工具携带气象仪器升空探测。间接法间接法包括声波法、光学法、无线电波法等。

李建平当选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建平研究员于近日当选为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士(,RMetS)。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气象学术团体,英国皇家气象学会成立于1850年,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会之一和国际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及国际上在气象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和为推动气象科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

秦大河院士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近日,美国气象学会公布2011年美国气象学会各奖项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当选为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据悉,根据美国气象学会规定,其荣誉会员必须在大气及相关的海洋或水文科学方面取得公认的、杰出的成就,需要提名者在持续数年拥有一系列杰出贡献。每年秋季,美国气

著名农业气象学家林而达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方面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原所长、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农业气象学家林而达同志于2022年11月6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5岁。 国家气候中心方面介绍,林而达长

秦大河院士获得第53届国际气象组织奖

表彰其在IPCC等国际组织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据中国气象局6月28日消息,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六十次会议经过投票,将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 记者从气象局获悉,秦大河是世界著名的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曾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作为国

2011年度美国气象学会最高奖颁发

  2011年度美国气象学会最高奖(AMS Award)10月9日在AMS网站上正式公布。目前,共有37个奖项,主要奖励在国际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个人或组织,他们代表了国际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的最高水平。

农业气象学科转向聚焦粮食安全等问题

   12月4-5日,第十五届农业环境峰会暨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联合主办,会议以“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戴永久教授、

符淙斌院士:坐看风云际会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候学家符淙斌   南京大学东南楼,70岁的符淙斌院士的新办公室简约而素净。这幢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筑学大师杨廷宝先生的杰作。窗外,金陵苑满眼的花树在冬日的阳光下,透着江南特有的气息,冬青、雪松的深绿伴着银杏树的深黄,杂着腊梅花初吐的暗香,还有不远处中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

气象学家实名批“天河工程”不顾质疑仓促上马

   最近,“天河工程”启动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意。  我们陆续收到了多位气象学家的意见——  我国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  科学争论是正常的。当一个理论还不成熟的时候,科学家有责任去完善理论以更地为决策服务。作为一项工程计划,“天河工程”应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充分讨论

中医药现代化必须先讲“现代话”?

代表委员有关传统中医药的观点交锋 传统中医药是否要用西医学的语言来表达,要先讲“现代话”,中医是否必须用现代科学实验的方式来“量化”,中医药企业是否该去挤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独木桥?在全国“两会”上,3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达了他们的不同看法。 曹洪欣委员:过于迎合会失去中医的精

《中国现代化报告2021》聚焦交通现代化

    11月25日,《中国现代化报告2021》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该报告从交通需求角度,定量分析世界交通现代化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趋势,探讨21世纪中国交通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提出中国交通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政策建议等。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说,交通现代化是交通领域的现代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学科发展之路

  刘秦玉教授在指导学生  中国海洋大学八关山气象观测站  4月3日晚,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星光璀璨,吸引着全球华人的目光,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14~2015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此举行。当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教授王斌第一个上台领奖的时候,远在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师生们为这位19

现代层析法特点

色谱法或是层析法是简单点说,就是依据被分离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在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现代层析法特点

色谱法或是层析法是简单点说,就是依据被分离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在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