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植物大熊猫”云南野生稻研究获重大进展

记者8月25日从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了解到,云南野生稻保护与遗传特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鉴定专家组肯定为“整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程在全介绍,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被专家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保留了诸多栽培稻已丢失的抗逆、抗病虫害、优质、高产、特殊育性、广适性等优良基因,是改良栽培稻的宝贵基因库。袁隆平院士就是利用了野生稻中的基因研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杂交稻,对解决中国粮食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野生稻保护研究和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稻作研究的重要焦点。 程在全说,云南是同时拥有中国三种野生稻资源的两个省份之一,野生稻分布广,生态类型多,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优良基因。“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扩大,野生稻自然分布资源处于濒危状态。” 为了拯救“植物大熊猫”野生稻,近年来云南省......阅读全文

云南建立三种野生稻基因文库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目前已为该省分布的三种野生稻建立了基因文库。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程在全博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优异种质基因发掘研究方面,研究所首次构建了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cDNA文库,并从中发现和分离获得一大批野生稻重要功能基因

拯救“植物大熊猫”-云南野生稻研究获重大进展

记者8月25日从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了解到,云南野生稻保护与遗传特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鉴定专家组肯定为“整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程在全介绍,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被专家称为“

云南创新特色杜鹃花种质资源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联合云南远益园林工程公司开展特色杜鹃花种质资源利用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种质创新和技术突破。近日,该项目获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张长芹介绍,云南有杜鹃花320种,种质资源丰富。但花卉产业一直以鲜切花为主,特色木本花卉产业发展相对滞

筛选优异种质资源-造就节水抗旱的“稻坚强”

视觉中国供图  科技大奖中的“民生”关键词①  编者按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日益增长,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手段。日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强调成果应用积淀是本年度获奖项目的特点之一。这些获奖项目中,不乏一批聚焦环保、卫生、农业等民生领域重要问题的成果。  本报今起推出

我国科学家首次构建野生稻保存保护网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兴奇带领的科研团队,首次对云南野生稻从DNA分子、细胞、植株、种子到原生地、异地集中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野生稻保存保护网,并有重要发现。近日,该项目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野生稻是水稻的原始祖先,被专家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在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

我国科学家完成普通野生稻全基因组框架图谱绘制

  2010年8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中科院“百人计划”和云南省首届高端科技人才入选者研究员带领的植物种质资源、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团队,历时一年,运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基于高性能超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日前

野生稻并不“野”

  近日,我国科学家对野生稻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学研究》杂志。他们发现,野生稻并不“野”,颠覆了之前科学家对野生稻的认知,很多相关理论都要重新思考和修订,对野生资源的科学保护也已刻不容缓。  普通野生稻一直被认为是亚洲栽培稻的野生祖先,也是水稻改良过程中的重要种质资源。普通

昆明植物所破译稻属植物5个物种全基因组

  亚洲栽培稻(一般称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养活了80%以上的中国人口。在水稻与其它约23个物种共同组成的稻属植物中,它和7个稻种(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颖野生稻、长雄蕊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都是AA基因组类型,这些水稻近缘物种间断分

“中国三种野生稻群体遗传学和保护遗传学”项目通过鉴定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研究员主持的“中国三种野生稻的群体遗传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项目,近日由云南省科技奖励办公室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研究较全面地考察了我国三种野生稻的濒危状况,揭示了中国三种野生稻群体遗传结构特征,深化了原生境保护和资源收集保存的认识,为我

海南三亚正在建设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

记者8月2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获悉,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底完成农田工程建设,将打造世界一流的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平台,推进水稻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铁十六局三亚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项目负责人蔡胜武介绍,项目占地168.21亩,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正式投入运行

  是世界两个按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之一   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11月24日,这一种质资源库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这一资源库与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

亚洲首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昆明启用

  记者今日(10月30日)从云南省有关部门获悉,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10月29日在昆明正式启用。该库作为亚洲首个种质资源库,将为中国乃至世界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总投资一点四八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约七千平方米,八十亩园区内建设有种子库、植物离体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采集技术培训班举办

  6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和云南省林业厅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承办的“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精品项目——云南省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采集技术培训班(第五期)”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轿子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  本次

专家呼吁:用边际性土地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将达到400万吨,但2011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仅为169万吨。发展生物燃料如何破解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日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副主任高立志博士接受采访时指出,大多数木本油料植

农科院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精心守护农业芯片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如何保护好种质资源,培育出好种子?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一探究竟。4月19日下午,北京,在零下18摄氏度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中,机械臂正在做整箱种子入库测试。冷库内,密密麻麻的蓝色种子箱布满货架,架子高

野生稻基因参与新的水稻粒长调控途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54.shtm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了一个来自野生稻的新的基因位点,可以提高栽培稻粒长和粒重,揭示了新的水稻粒长调控途径,为水稻育种提供了理

高立志团队破解水稻“祖先”野生稻-优秀刻在基因里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多年来不断挑战着新高峰。然而被公认为水稻祖先的普通野生稻,却被列为了濒危植物。不同种类野生稻。(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事实上,野生稻资源在应对未来水稻稳产高产的挑战中具有重大价值。  由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逐渐深刻,近年来,我国对于野

研究发现野生稻并不“野”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储成才研究组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野生稻基因组中有着人工选择驯化的痕迹,他们巧妙地证实有大量栽培稻基因流入野生稻群体。日前出版的美国《基因组学研究》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已发表的大量野生稻和栽培稻基因组

研究发现杂草稻抗旱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杂草稻与栽培稻之间存在基因渗入,支持了杂草稻起源于栽培稻的去驯化观点,发掘了杂草稻中的抗旱相关基因PAPH1,并验证了其功能,为抗旱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与杂草稻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实验植物学

“水稻种质资源开发及超级稻创制”新品会在海南召开

   4月11日,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水稻种质资源开发及超级稻创制”水稻新品种2015年现场观摩会在海南三亚市召开。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学勤、副厅长卢福财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西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石庆华、江西省农科院副院长余传元、江西省种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并代表部门和专家讲话,项目实施单位——

超级泛基因组助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变异挖掘利用

 水稻泛NLRs家族基因的共线性位点(左);基于全基因组SNPs的水稻系统发生树(右)。中国农科院供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国内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组装了251份高质量的水稻基因组,构建了目前植物中群体规模最大、基因组充分注释、稻属中最为系统的超级泛基因组。该图谱

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与关键技术创新

  5月29日,由云南省科技奖励办公室主持,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资源库)牵头完成的“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与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分院、中科院西双版纳

全球最大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主体在海南三亚建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72.shtm 4月28日,记者了解到,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农业设施工程主体已经在海南三亚建成,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圃。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占地168.21亩

“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研发实验室”获批建设

  日前,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野生资源植物研发实验室”得到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申请批准,并正式定名为“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研发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解决我省野生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服务于区域生态文明和地方经济建设。  实验室现有课题组18个,其中研究员15名、博士

种质资源库对入库种质资源的要求是什么?

    种植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种植资源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是育种专家培育农畜新品种的重要素材来源。而为了保存这些种质资源,人们采用种质资源库这种保温隔湿的设备来保存,通过常年保持低温干燥的环境,来减缓种子新陈代谢的速度,延长种子寿命,使种子在几乃至近百年仍不丧失原有的遗传性和发芽能力。 

银杏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我们知道,种质资源的保存非常有必要,只有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才能为育种研究提供更多材料。以银杏种质资源来说,种质保存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就地保存。指在银杏生长所在地通过保护银杏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条件来保存银杏种质。种质就地保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当地建立野生银杏的自然保护区,这是自然资源保存的永久

海南椰子种质资源特点

椰子种质资源的特性是决定其开发价值的主要因素,因此科研人员针对海南椰子,选取了海南高种、马哇、文椰78F1、黄矮、绿矮和红矮6个品种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其特性,总结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稳定性。其中各类品种的椰子都能够从种质资源库得到。差异性对比主要分析海南椰子各品种间在形态特征、椰果组分和品质上

种质资源研究技术方案

《史记》有云:“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解决粮食问题、保证14亿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至2020年已连续十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

野生物种的“银行”-并非想进就进

  目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共收集保存各类种质资源20955种,169281份(株)。其中,野生植物种子8855种,占我国野生植物物种的30%。图为部分种子灯片。  在亚马逊热带雨林,每1平方公里有100种植物物种,而在这里,一脚踩下去就有上百个植物物种。  这里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农业“走出去”科技促共赢

  陆稻、小麦、马铃薯、甘蔗等一大批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云南农科院)选育出的粮经作物品种已在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引进并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创新为周边国家带来发展的希望。  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云南农科院更是肩负重任,笃力前行。“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