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太阳磁场减弱将处于“睡眠”状态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日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太阳表面磁场气体的流动将解释为什么太阳处于“睡眠”之中。 太阳表面磁场气体的流动将解释为什么太阳处于“睡眠”之中 从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令科学家迷惑不解的是太阳黑子、耀斑和太阳风暴现象非常稀少,并且11年太阳活动周期末期延长了15个月。太阳与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的最新观测显示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太阳周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更好地预测太阳活动性至关重要,这是由于太阳活动爆发能够向地球释放大量带电粒子磁化物质,能够摧毁地面供电网络和损害通信卫星。刊登在3月12日《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大卫-哈撒韦(David Hathaway)和孟斐斯大学的利萨-赖特迈尔(Lisa Rightmire)分析了太阳与太阳风层探测器13年来跟踪太阳赤道至极地的电离气体变化状况,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经向气流(meridio......阅读全文

最新!周围磁场环境将影响太阳黑子寿命

  众所周知,成熟的太阳黑子一般由中心的本影及外围稍亮的晕状半影组成。黑子半影的出现,也是区别普通黑子与小气孔的标准。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在太阳黑子半影的形成与消失过程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强

研究揭示地球磁场“阻击”太阳风过程

  借助卫星观测数据,美国研究人员揭示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交锋”后在电子尺度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地球磁场保护地球大气免遭太阳风“伤害”提供了新证据。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阳风是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遇处会形成激波,被称为弓形激波。研究人员此前推测,弓形激波将太阳风的能量转化

美研究揭示地球磁场“阻击”太阳风过程

借助卫星观测数据,美国研究人员揭示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交锋”后在电子尺度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地球磁场保护地球大气免遭太阳风“伤害”提供了新证据。 太阳风是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地球绕太阳旋转过程中,会穿过太阳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遇处会形成激波,被称为弓形激波,看起来就像破浪前进的摩托

美研究揭示地球磁场“阻击”太阳风过程

借助卫星观测数据,美国研究人员揭示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交锋”后在电子尺度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地球磁场保护地球大气免遭太阳风“伤害”提供了新证据。 太阳风是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地球绕太阳旋转过程中,会穿过太阳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遇处会形成激波,被称为弓形激波,看起来就像破浪前进

美研究揭示地球磁场“阻击”太阳风过程

   借助卫星观测数据,美国研究人员揭示了太阳风与地球磁场“交锋”后在电子尺度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地球磁场保护地球大气免遭太阳风“伤害”提供了新证据。 太阳风是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地球绕太阳旋转过程中,会穿过太阳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遇处会形成激波,被称为弓形激波,看起来就像破浪前进

研究发现火星壳磁场可捕获太阳风离子

  太阳风与壳磁场的相互作用引发了某种物理过程,使太阳风离子“钻进”火星壳磁场中,进而被火星壳磁场捕获,并在壳磁场中做漂移运动。同时,离子的漂移运动使得高能量离子倾向于分布在壳磁场内部,而低能量离子倾向于分布在壳磁场外部区域。  太阳风离子究竟能不能被火星壳磁场捕获?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学者联合国外学

科学家发现太阳磁场减弱-将处于“睡眠”状态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日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太阳表面磁场气体的流动将解释为什么太阳处于“睡眠”之中。   太阳表面磁场气体的流动将解释为什么太阳处于“睡眠”之中   从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令科学家迷惑不解的是太阳黑子、耀斑和太阳风暴现象非常稀少,并且11年太阳活动周期末期

太阳磁场将180度逆转-地球人无须担心

概念图。美国宇航局资助的一些观测项目得到的结果显示,太阳磁极即将发生逆转。   由美国航天局资助的最新观测表明,数月内太阳磁场将发生180度的逆转。不过不用担心,这是太阳每隔11年都会发生一次的正常变化,地球表面的天气受影响不大。   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菲尔·谢勒在航天局日前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

“羲和号”助力发现太阳喷流磁场结构的形成过程

近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合作团队利用“羲和号”卫星的Hα光谱成像以及美国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的数据,发现太阳大气中一种特殊磁场位型的形成过程及其内部能量变化,这为太阳喷流过程中的能量储存和释放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快报》的“羲

NASA首次获得太阳系磁场边缘“磁泡”显示图像

照新、旧理论分别绘制的有关太阳“日鞘”的结构。红色和蓝色的螺旋弯曲线是磁力线。太阳系边缘的磁泡约1亿英里宽,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相当。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科学家通过旅行者探测器发回的数据首次获得了太阳系磁场边缘“磁泡”的显示图像。从电脑绘制的模型看,“磁泡”比较大,约1亿英里

美观测到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猛烈相撞场面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颗专门设计用于考察太阳系边界地带的探测器转身回眸,观测到太阳风迎面撞击地球磁层的震撼场面。  美国宇航局的官员在一份声明中称:该机构所属的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首次记录到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猛烈相撞的场面。太阳风是太阳发出的时速数百万公里的高能粒子流。如果地球磁

太阳系边缘能量带可作为星际磁场“方向标”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星际边界探索(IBEX)任务中,来自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小组报告称,他们通过独立检测证实了该任务的一项标志性发现——位于我们太阳系边缘的神秘的能量和粒子带,可以作为指示局部星际磁场方向的“天空路标”。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科学快递》上。   

科学家发现火星壳磁场捕获太阳风离子证据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气候最为接近地球的星球。与地球不同,火星当前不存在类似地球那样的全球性偶极磁场(图1)。由于缺乏全球磁场的保护,外部太阳风可直接轰击火星大气,并剥蚀火星大气粒子致其逃逸,使得当前火星的气候环境比地球恶劣得多。而火星表面残剩的岩石磁场表明,至少在37亿年前火星具有

探访世界首台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望远镜建设现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639.shtm 中新社青海茫崖4月2日电 (李隽)近日,记者驱车探访了东半球首个天文观测基地——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正在建设调试。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位于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火星壳磁场捕获太阳风离子证据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气候最接近地球的星球。与地球不同,火星当前不存在类似地球那样的全球性偶极磁场。由于缺乏全球磁场的保护,外部太阳风可直接轰击火星大气,并剥蚀火星大气粒子以致其逃逸,使得当前火星的气候环境比地球恶劣得多。而火星表面残剩的岩石磁场表明,至少在37亿年前火星具有如同地球

科学家发现行星际太阳风中的湍动磁场重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深空探测实验室教授陆全明和王荣生研究团队,发现行星际太阳风中湍动磁场重联的直接证据,揭示了行星际太阳风中湍动磁场重联发生率和背景太阳风风速的关系,证实了湍动磁场重联可以有效地加速和加热行星际等离子体。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研究发现行星际太阳风中湍动磁场重联是非常普遍

磁强计的磁场和磁场感应强度相关介绍

  磁场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而又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它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电流、运动电荷、磁体或变化电场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由于磁体的磁性来源于电流,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因而概括地说,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电场的变化而产生的。.  磁感

扇形磁场质谱仪

  质谱仪由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及离子检测器三部分组成。其中 质量分析器采用扇形均匀磁场进行聚焦的单聚焦质谱仪称扇 形磁场质谱仪。它是静态仪器的一种,其磁场稳定,按偏转半 径不同而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区分开。依据扇形磁场角度不 同分为b(>0 , 900 .120,和18f10四种。小型仪器的扫描方式采

磁场低温探针台

  磁场低温探针台是一种用于物理学领域的计量仪器,于2017年3月6日启用。  技术指标  1、 ±2.5T垂直磁场  2、 10K基础温度,温度范围:10K-500K  3、 制冷方式:闭循环制冷,不需要消耗液氦  4、 控温稳定性:优于±200mK  5、 探针臂X方向可移动距离不小于51mm 

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场为什么这样强

       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正在绕制磁体。       “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已跻身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设施”——前不久,由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的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主任以及强磁场领域方向的21位权威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对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

月球磁场古已有之

  现有月球磁场存在时间可能比人们预想的要长至少10亿年。  科学家分析了1971年阿波罗15号宇航员带回地球的一块月球岩石,结果显示,在十多亿年前,月球就被磁场包围。当时,炙热的磁石位于一个磁场地表,它们的电子与这片区域相结合。随着岩石冷却,磁场就被保留在这里的石头中。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Soni

磁场为什么这样强

  “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已跻身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设施”——前不久,由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的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主任以及强磁场领域方向的21位权威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对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强磁场中心”)完成国际评估,并做出了上述结论。  “国际领先”,意味着从跟跑向领

磁场测量仪简介

  磁场测量仪是一种用于动力与电气工程领域的计量仪器,于2016年12月2日启用。  技术指标  1、磁场探头量程3T-10T;2、探头采样范围:径向400mm、轴向400mm内; 3、适用磁体长度:1-6m;4、适用磁体口径:600-900mm。  主要功能  1、中心磁场测绘;2、自动寻找、定位

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实验-刷新磁场强度新世界纪录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强度,创造了脉冲平顶磁场强度新的世界纪录。据悉,此次64特斯拉脉冲平顶磁场实验,磁体重量、电源能量不到国际同类型磁场系统的1/10,磁场强度更是一举超过此前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的60特斯拉。  “此次实现的64特斯拉平顶磁场是我

脉冲磁场测量仪原理

  脉冲磁场测量仪的原理是用一个高能电容器或电容器组向中空的磁化线圈脉冲放电,用以获得10T甚至100T的瞬间强磁场,记录此磁场及材料的磁极化强度变化,即可得到该材料的饱和磁滞回线。  脉冲磁场测量仪的基本原理如下图1所示,它由脉冲磁场发生装置、磁极化强度(J)和磁场强度(H)的感应线圈以及数据处理

巨大黑洞周围磁场首次测定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与国立天文台等机构的联合研究小组观测到巨大黑洞周围存在高温等离子冕电波放射现象,并首次成功测定了黑洞冕磁场的强度。  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周围,存在与日冕类似的黑洞冕。由于日冕会被磁场加热,因此一般认为黑洞冕加热源也是磁场。但迄今为止,尚未观测到黑洞周围的磁场。此次联合研究小组通过

中科院强磁场中心与荷兰强磁场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

  11月23日,荷兰奈梅亨强磁场实验室主任Prof. Jan Kees Maan与中科院强磁场中心主任匡光力研究员在合肥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共识,今后将在技术装置利用、数据共享、实验室开放、人员互访交流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个国家强磁场实验室的实质性合作迈出了第一步。

“慧眼”直测宇宙最强磁场

慧眼卫星艺术图 (图片来源: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0亿特斯拉!日前,记者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获悉,通过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科研人员对X射线吸积脉冲星的一次暴发进行详细观测,通过X射线能谱,首次直接测量到迄今为止宇宙中的最强磁场,强度可达10亿特斯拉。目前,人类在地球实验室可制造出

火星曾长期存在稳定磁场

 火星曾拥有磁场,可以保护大气中的水分不受太空辐射的影响。图片来源:NASA/JPL/GSFC 科学家相信,很久以前,火星并不是如今寒冷荒凉的样子。那时,河流雕刻着峡谷,湖泊填满了陨石坑,而磁场可能阻挡着太空辐射,防止其侵蚀大气中的水分。 主流理论认为,随着火星内部冷却,它的磁场消失了

磁场能改变热量传递方向

  据《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意大利比萨的NEST纳米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发现,磁场能控制个体间热流传递的方向,使热量可能从较冷个体传递到较热个体。   物理学家布莱恩·约瑟夫森曾在1962年预测,电子可以在两个被一层薄绝缘体分开的超导体之间“打开通道”,这一过程在传统物理学中是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