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生物物理所与芝加哥大学淋巴器官合作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1月27日,国际著名免疫学杂志《免疫》(Immunity)发表了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千人计划”傅阳心教授和生物物理研究所朱明昭研究员联合署名的特邀评论文章Deflating the Lymph Node( http://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11)00006-9 )。 淋巴结是机体对抗感染、肿瘤,诱导产生获得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淋巴器官,在自身免疫病、肿瘤转移等疾病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淋巴结在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伴随着动态的、结构组织学上的变化,并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各种固有免疫细胞、获得性免疫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病原微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的、有序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淋巴结功能的细胞和分子基础。正是这种多细胞、多因子参与的时空运动的复杂性以及淋巴结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关于淋巴结的结构组织变化和功能......阅读全文

Cell聚焦中国免疫学之特异性免疫篇

  Cell推出了新一期《聚焦中国》,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免疫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本期《聚焦中国》作为Cell旗下《Immunity》的特殊增刊,展示了华人科学家在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特异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的新成果。并专门介绍了中国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淋巴结靶向纳米疫苗免疫机制

  3月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朱明昭课题组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Article论文:Dual-targeting nanoparticle vaccine elicits a therapeutic antibody re

生物物理所发表关于淋巴结稳态平衡和重塑变化综述文章

  10月21日,国际著名免疫学杂志Immunological Reviews在线发表了美国芝加哥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千人计划”傅阳心教授和生物物理所“百人计划”朱明昭研究员联合署名的特邀综述文章The role of core TNF/LIGHT family members

生物物理所揭炎症反应中细胞迁移和淋巴结重塑变化机制

  LIGHT调节炎症反应中细胞迁移的示意图  淋巴结是机体的最主要淋巴器官之一,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在多种病理状态下(感染、炎症和肿瘤),淋巴结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重塑变化。在此过程中,各种固有免疫细胞、获得性免疫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病原微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的

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可以检测肠道中的沙门氏菌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肠道中的神经系统不仅感知沙门氏菌的存在,而且还可以通过部署两道防线积极地抵御这种有害细菌的感染。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ut-Innervating Nociceptor Neurons Regulate Peye

神经系统不仅可以检测沙门氏菌,还能抵御“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肠道中的神经系统不仅感知沙门氏菌的存在,而且还可以通过部署两道防线积极地抵御这种有害细菌的感染。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ut-Innervating Nociceptor Neurons Regulate Peye

Immunity:建立新的候选HIV疫苗基准

  开发抵抗HIV感染的疫苗已经证实是非常困难的,原因之一在于初始前体B细胞(naïve precursor B cell)被认为在普通人体内是非常罕见的。初始前体B细胞能够产生分泌广泛中和抗体的成熟B细胞。产生广泛中和抗体是成功地开发基于抗体的HIV疫苗所必需的。图片来自Immunity, doi

半路出家,将癌症免疫疗法打成了漂亮的组合拳

  麻省理工学院的达雷尔欧文(Darrell Irvine)教授自称是一名工程师,但这并不妨碍达雷尔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一颗新星。早在2004年,他就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35岁以下创新者”榜单。在这十多年里,他的科研论文是顶尖学术期刊的常客,做出的发现经常登上学校主页。  这正是这名工程师的

Nature杂志3月必看的亮点研究,你都看了么?

  一转眼3月即将结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点研究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了本月Nature杂志的亮点文章,以飨读者。  【1】Nature:重磅!发现CD4 T细胞HIV病毒库的标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

Nature:哈佛新型癌症疫苗促进有效DC细胞识别与免疫形成

   免疫疗法正在走向癌症治疗的前沿。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最近的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这些方法可以针对每个人的肿瘤的独特突变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从而为许多患者点燃新的希望。  这些发展的基础是肿瘤特异性的“新抗原”,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上的突变肽。吞噬新抗原后,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DC)可以启动强

Cell:艾滋病毒疫苗“泵送”免疫系统更有效

  5月9日Cell杂志发布了一项新研究,艾滋病毒疫苗通过“泵送”免疫系统将会更有效。新的HIV疫苗递送策略能在临床前模型中增强保护性免疫应答。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LJI)的科学家发现,在一段时间内以小剂量递送HIV疫苗会比同时接种同一种疫苗时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5月9日Cel

科学家揭示“发烧提高免疫”新机制

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 供图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1日发布消息称,该所陈剑峰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作出全新阐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免疫》(Immunity)上。  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认识。研究提示

独当一面!女性科学家同样能撑起科研半边天

  每年的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妇女节,所以这是一篇以女性科研为主题的文章。虽然在我们平时的科研中,男性研究人员依然占有主导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优秀的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比例也在肉眼可见地增加。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里,文章为大家总结了在不同材料领域的杰出女性科学家,大家来

《Nature》里程碑式突破!检测细胞相互作用新方法

  “几乎所有免疫学研究都基于细胞-细胞接触,”Victora说。“因为大多数免疫反应要求细胞必须在物理上相互接触才能交换信号。”  在近期发表的这篇《Nature》文章中,Victora团队利用最新开发的LIPSTIC系统,监测了免疫细胞之间的短暂“邂逅”:一群看起来一样的细胞,单个细胞偶尔“亲吻

微生物所等在免疫衰老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而人体的健康卫士——免疫系统随着机体生理性的衰老而出现了功能的下降,该现象在免疫学上称之为免疫衰老。免疫衰老会导致老年人抗感染和抗肿瘤的能力下降,由此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很大压力。近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敏课题组在免疫衰老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

Immunity:重大进展!开发出最优的HIV疫苗递送模式

  在对导致疾病的基因进行研究中,一种核心假设是这些基因簇集在与这种疾病直接相关的分子通路中。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事实并非如此。  这项研究中使用的候选疫苗模拟HIV表面上的包膜蛋白三聚体刺突。在结构图上,可在这种病毒表面上清晰地观察到它的包膜蛋白三聚体。图片

Facebook创始总裁创办研究所,组建消灭癌症强大军团

  编者按:癌症是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疾病之一。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二分之一的男性有可能会在一生中会遇到癌症。我们该怎么打败它?   作为一个成功的科技企业家,肖恩·派克(Sean Parker)曾与扎克伯格一起创立在线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并担任创始总裁。由于自身过敏和免疫疾病,派克很早就对免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在清晰“成像”

勇于进取的生物物理所队伍智慧的“脑”已运转起来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召开,与会的近100位所长就像各路征战的将领般云集北京,从党和国家赋予中科院的战略定位出发,围绕事关我国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和“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CRISPR/Cas9技术,热度背后的冷思考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俞晓峰博士现任赛业模式生物副总裁、高级科学家,负责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研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俞博士在遗传基因模式动物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与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干细胞相关领域及哺乳动物细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终止结核 分秒必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57.shtm 编者按: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分秒必争 终止结核。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尤其耐药结核病负担较重,但公众却对其关注度并不高。对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