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Rxiv:从1966年保存的淋巴结样本中提取出HIV1基因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比利时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研究人员从一种已在石蜡中保存了50多年的淋巴结组织中提取出近乎完整的HIV-1基因组。这种样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HIV-1基因组,比此前最古老的样本早了十年。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论文标题为“A near-full-length HIV-1 genome from 1966 recovered from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在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名38岁男子体内收集受到污染的淋巴结17年后,即1983年,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HIV-1病毒。在1966年获取这种淋巴结样本后,病理学家用福尔马林固定这种组织并将它包埋在石蜡中,然后将它储存了大约半个世纪。许多此类组织样本都被存档以便在未来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当时未知的疾病。 论文共同作者Michael Worobey和他的同事们在刚果......阅读全文

从1966年保存的淋巴结样本中提取出HIV1基因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比利时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研究人员从一种已在石蜡中保存了50多年的淋巴结组织中提取出近乎完整的HIV-1基因组。这种样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HIV-1基因组,比此前最古老的样本早了十年。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论文标题为“A near-f

bioRxiv:从1966年保存的淋巴结样本中提取出HIV1基因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比利时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研究人员从一种已在石蜡中保存了50多年的淋巴结组织中提取出近乎完整的HIV-1基因组。这种样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HIV-1基因组,比此前最古老的样本早了十年。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论文标题为“A near-fu

全球HIV1传播图揭示HIV1疫苗开发面临的挑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英国牛津大学的Joris Hemelaar博士及其团队发现了HIV-1在全球存在非凡的遗传多样性,并强调了开发一种疫苗来抵抗HIV-1全球传播所面临的挑战到底有多大。作为世界范围内的针对HIV-1的最为全面的研究之一,它揭示出HIV-1亚型在全世界的传播图,并揭示出哪些HIV-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HIV1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核心刊物”栏目创办于2002年,主旨在于向国内专业人士展示科研核心刊物,以及生命科学领域杂志每期重点内容,为读者呈现精彩纷呈的国内科研动向,和重大科研进展。目前包括《遗传》、《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科学通报》等重点期刊,也欢迎生物类期刊联系合作(联系邮箱:journal@ebiotrade.co

Nature子刊:利用CRISPR/Cas9清除人T细胞基因组中的HIV1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天普大学路易斯-卡茨医学院(Lewis Katz School of Medicine at Templ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特定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从而为

Lancet:或不再是绝症,全球第二例HIV治愈临床证据发布

  当地时间2020年3月10日,英国研究团队在Lancet HIV发表了伦敦患者的最新临床随访数据。数据显示,伦敦患者的艾滋病病情已缓解30个月,其血液、脑脊液、肠组织或淋巴组织中均未检测到具有复制能力的HIV病毒。基于目前的临床数据,研究团队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二例被治愈的HIV患者。文章题为“Ev

Lancet子刊:全球HIV1传播图揭示HIV1疫苗开发面临的挑战

  根据HIV基因差异,HIV可分为HIV-1型和HIV-2型。这两种HIV类型的核苷酸序列仅有40~60%的同源性。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1,根据编码包膜蛋白的env基因和编码衣壳蛋白的gag基因序列的同源性,HIV-1型又进一步分为3个组:M组(main,主要组)、O组(outline,外

慢病毒Hiv1基因的结构

HIV-1作为慢病毒的代表,其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我们以HIV-1为例来进行一个简单介绍。HIV-1是一个双链的RNA病毒,其由9个基因所构成, gag、pol、env 3个基因编码病毒的基本结构, tat、rev 2个调节基因, vif、vpr、vpu、nef 4个辅助基因。

CRISPR突破性成果:首次在活体动物中除掉HIV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HIV的治疗和预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HIV携带者的寿命大大延长,新HIV感染者已经从2002年的三百三十万减少到了2012年的两百三十万。但人们仍未找到治愈这种疾病的有效途径,也没有开发出相应的疫苗。 

-Nature:HIV1-Vif蛋白的作用机制

  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期间,病毒蛋白Vif通过同时劫持“贝塔核心结合因子亚单元”(CBFβ)和E3连接酶复合物CUL5-ELOB-ELOC,来破坏抗病毒宿主因子的活性。   但它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此前却一直不清楚。现在,Zhiwei Huang及同事确定了Vif-CBF

概述HIV1的包膜糖蛋白

  包膜糖蛋白介导的病毒与细胞的膜融合是HIV-1生命周期的开始,而病毒的进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HIV-1的包膜糖蛋白在病毒接触宿主细胞及膜融合过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HIV-1的包膜糖蛋白是由基因env编码,在内质网上合成病毒包膜蛋白前体p88,经过糖基化修饰后成为gpl60前体,并折叠组装成

造血干细胞移植持续缓解HIV1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50.shtm

科学家揭示HIV1黏膜感染机制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揭示了HIV-1黏膜感染(性传播)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   研究揭示亚黏膜组织中定位的肥大细胞可以捕捉HIV-1介导病毒感染T细胞。亚黏膜定位的肥大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一样,是HIV-1黏膜侵染首先接触的宿主细

FDA今日批准Gilead新药-治疗HIV1感染

  Gilead Sciences宣布美国FDA批准了其新药Biktarvy上市,作为每日一次的单片片剂疗法,治疗HIV-1感染。  Biktarvy由bictegravir(50mg)、emtricitabine(200mg)、与tenofovir alafenamide(25mg)三种成分组成。

-Cell:HIV1抗体疗法重新回归临床应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第一次报道距今已有35年,在此期间,HIV肆虐全球,感染了将近4000万人口。科学家不断努力使得抗病毒疗法飞快地发展,如今复合型的药物治疗已经成为HIV治疗的常规方法,用于维持患者的健康水平与寿命。然而,HIV巧妙地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能力以及它可以长期处于静息状态

利用CRISPR来对付HIV:激活它还是去除它?

  全球感染慢病毒HIV-1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500万。如今,人们可利用抗病毒疗法来控制HIV-1,使得病毒在血液中检测不到。不过,病毒没有完全消失;它只是隐藏在潜伏感染的细胞中。为了真正治愈HIV-1,研究人员需要打败这些隐藏的病毒库,而CRISPR有望完成这一艰难的工作。  美国天普大学Kame

-昆明动物所等在中缅边境发现最复杂HIV1重组病毒株

   由于中缅边境地理位置特殊,高危人群种类较多,包括静脉吸毒人群(IDUs)、性工作者(CSWs)、长途卡车司机(LDTDs)等,使得中缅边境成为HIV-1感染和传播的重灾区。另外,高危人群在中缅两地来回往返活动,加剧了HIV-1在中缅两国之间的双向传播,促进了HIV-1遗传多样性即重组的产生。 

科学家在中缅边境发现最复杂HIV1重组病毒株

  由于中缅边境地理位置特殊,高危人群种类较多,包括静脉吸毒人群(IDUs)、性工作者(CSWs)、长途卡车司机(LDTDs)等,使得中缅边境成为HIV-1感染和传播的重灾区。另外,高危人群在中缅两地来回往返活动,加剧了HIV-1在中缅两国之间的双向传播,促进了HIV-1遗传多样性即重组的产生。  

昆明动物所郑永唐组等发现平顶猴对HIV1易感的分子机制

  宿主病毒限制因子APOBEC3、TRIM5α、TRIMCyp、Tetherin、SAMHAD1及Mx2等可直接作用于HIV-1等逆转录病毒,从而限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对宿主限制因子的研究有助于阐明HIV-1复制的分子免疫机制,构建合适艾滋病的动物模型,探究艾滋病药物新靶点和治疗新策略。中国

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研究有新发现

  德国亥姆霍兹RNA感染研究所(HIRI)和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科学家们现已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用于分析和影响艾滋病病毒(HIV)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研究结果提供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生命周期后期阶段的见解,并为RNA二聚化和包装机制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解释。相关论文2

两种抗体联合注射有效抑制HIV1

  英国《自然》和《自然·医学》杂志9月26日公开了两项重要医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展开的两项小型Ib临床试验,报告了采用两种抗体联合注射的疗法,可以维持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抑制,并在患者不进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时,减少病毒载量。  HIV-1感染个体需要终身接受抗逆转

基因“魔剪”成功灭活HIV基因-有望带来根治艾滋病的新疗法

  科技日报东京5月22日电 日本神户大学近日宣布,该校龟冈正典准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调节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   HIV-1感染者现在主要通过多药联合治疗

美利用基因剪辑技术-成功清除了潜在的艾滋病病毒

图 HIV-1病毒迫使患者采取终身药物治疗来控制和防止新型攻击。现在,美国天普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剪除HIV-1基因的好方法。  美国坦普尔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主任卡迈勒·哈利利教授和他的同事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从人类细胞中彻底清除了潜在HIV-1病毒。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

淋巴结的功能

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种淋巴结构,多为卵圆形。分散在全身各处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如颈、 腋下、 腹股沟、腘、肘、肠系膜及肺门等处。淋巴结与 淋巴管相连通,是淋巴回流的重要滤器,也是机体产生 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

淋巴结的组成

淋巴结主要由淋巴组织和淋巴窦组成,外面包以致密结缔组织被膜,被膜向淋巴结内伸入,形成许多间隔或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网状支架,并把淋巴结实质分隔成许多部分。淋巴结内靠近周围部分称为皮质,内含由淋巴细胞聚集而成的一些团块,称为淋巴小结。小结的中央常有细胞分裂增殖现象,故称生发中心。淋巴结的中央部分称为髓质

淋巴结功能介绍

淋巴结主要具有滤过 淋巴液和参与免疫反应的功能滤过淋巴液淋巴结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 当病原体、异物等有害成分侵入机体内部浅层 结缔组织时,这些有害成分很容易随组织液进入遍布全身的 毛细淋巴管,随淋巴回流到达淋巴结。淋巴的流速变得极为缓慢,在淋巴窦中由于容积极大增加,使得淋巴中的有害成分在迂回曲折流

Sci-Rep:科学家首次成功清除CD4+T细胞中的HIV1

  由天普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设计的基因编辑系统,向最终治愈感染HIV病毒的艾滋病患者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在一项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文章表明,研究人员用CRISPR技术可以有效而安全地清除培养的人细胞DNA中的HIV-1病毒。  “抗病毒药物控制HIV感染很在行,但

一篇Nature论文,还了这个男性的清白

  本周《自然》在线发表的研究1970s and 'Patient 0' HIV-1 genomes illuminate early HIV/AIDS history in North America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加勒比地区“空降”纽约市,导致

PLoS-Genet:为什么有些人对HIV1免疫?

  医生们早就感到迷惑,为何HIV-1会快速恶化某些患者的病情,而在另一些人中病毒“想要站稳脚跟”却很困难。  现在通过研究HIV-1和感染细胞的遗传变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已发现HIV-1的盔甲缝隙,至少部分地解释令人费解,并有可能帮助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发表在PLOS Genetic

上海巴斯德所HIV1新型防治策略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国际知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罗研究组的研究论文Potent and broad anti-HIV-1 activity exhibited by a GPI-anchored peptide derived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