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控制氮氧化物欧美有何良策?

关注焦点: 实施多指标综合管理措施 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 推动实施区域联防联控 采取经济激励政策 披露企业污染排放信息 据估计,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24倍,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CFP供图 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光化学烟雾污染、城市灰霾天气、大气酸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由于氮氧化物可以在大气层中长距离输送,其引起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 发达国家较早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防治氮氧化物污染,其中一些经验对我国“十二五”期间进行氮氧化物污染综合管理和控制有一定借鉴意义。 由于氮氧化物的控制涉及到多种二次污染物,因而既要考虑其本身的危害,又要考虑其二次污染物的危害。针对这一特点,欧美等发达国家采取了系统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施多指标综合管理措施 美国和欧盟的氮氧化物控制政策目标均是减少......阅读全文

探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现有的法制基础如何?   在我国目前的立法框架内,《环境保护法》虽然规定了地方政府对本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但对于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却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   而修订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然提及了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但并未对这一机制的具体内容做出规定。查阅《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条

环保部称车用燃油第五阶段标准已制定 针对大气污染

  从国家环保部获悉,国家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标准和车用燃油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已制定,“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实施。  国家环保部负责人近日通报称,国务院批转的第一个专门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出台。文件指出,将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进程,增加优质车用燃油市场供应,继续提高机动车排放控制水

车用燃油国五标准制定增优质燃油供应

   我国将在2011年底前,初步建成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有关负责人21日通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环保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能源局等9部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空气质量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对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或浓度所规定的限制标准。颗粒物PM10 50/150 μg/m3(日均,一级/二级)PM2.5 35/75 μg/m3(日均,一级/二级)HCL 50 μg/m3(日均),60 μg/m3(时均)SO2

新型污染物将纳入空气质量监控体系

  柴发合说,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种传统大气污染物直接来源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不同,低空中的臭氧主要是排入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太阳光和热的作用下,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生成臭氧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目前主要来源于火电、钢铁和水泥等

张力军:将重点联防联控京津冀等地大气污染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日前,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就《意见》出台的背景、大气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等问题接受了本网记者的专访。  问: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

什么是大气复合型污染?

  我国大气复合型污染日益显现   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显现。什么是大气复合型污染?它有哪些特征?又该如何应对?图片: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关注一:什么是大气复合型污染?   城市群大气复合型污染近

中国大气污染联防打破各自为战 确定三重点区域

  北京奥运会大气污染区域防控的成功,使得中央政府将这一经验推广至全国,旨在解决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日益困难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环保部等9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

国务院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指导意见出台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6月21日向媒体通报,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能源局等9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切实改善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法律分析: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加叉执行的原则,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