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饶毅:卸任才能检验学术体制的稳定性

9月3日,饶毅正式辞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职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吴虹教授出任新一任院长。之后,饶毅在博客中用孟子的“尽其心、以事天”总结工作,结尾还写到“我个人感谢今天凌晨学院老师给我寄来的评语/悼词,活着听悼词乃人生一大幸福”。很多人对饶毅的卸任辞表示惋惜,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饶毅表示,卸任领导职务可以检验“(学术)体制的稳定性”, “院长本身的工作,我已经做了很多,并无特别遗憾。” “卸任才能检验学术体制的稳定性” 饶毅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科学博士,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其实验室研究方向是高等动物发育的分子信号和行为的分子机理。 2007年,饶毅回国成为北京大学首位全球公开招聘的院长,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回顾在任期间的工作,饶毅称,“任内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了新体制,在师资方面是引进、评价、审核、晋升教授等人员......阅读全文

饶毅:改革敢担当 科研求趣味

  2007年,饶毅回国,成为北大首位全球公开招聘的院长。2013年,饶毅主动卸任生科院院长,“尽其心,以事天”是饶毅的卸任辞。对于饶毅,公众更熟悉的是他大胆、犀利的言论。在饶毅看来,“担任行政职务要敢于公正做事;从事科学研究要有自己的风格品位”。  “温和的改革派”、“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有担当

饶毅:科研需去除“夹着尾巴”文化

  曾经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前院长、现任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的饶毅,他的行为一直被广受关注——放弃了国外20多年的生活、工作,来到中国投身科研领域,经历过美国和中国的两种科研体制,对于他来说,所承受的不仅仅是体制带给他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所处环境之下的感受。  对饶毅来讲,回国后到底是一个

对话北大教授饶毅:科研经费不是福利

  他是享有国际盛誉的神经生物学家,是北京大学教授;对饱受诟病的中国科研体制,他一直保持冷静关注,也是一个经常提出批评建议的建设者。《北京大学校报》评论他是最有趣的科学家、坚定的改革者。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他曾致信《自然》杂志,督促他们因不严谨的报道向中国运动员叶诗文道歉。最近,他

饶毅:转基因是现代科技的必然新知

  转基因技术,是诞生于1865年的遗传学结合生物化学导致的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必然结果,是基础科学的自然应用。  分子生物学诞生于1953年,剑桥大学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两位年轻人,美国的博士后Jim Watson和英国的研究生Francis Crick,确定了DNA的双螺旋

饶毅:科研经费大项目指南是怎么立项的

  制度和自律,相辅相成。但是如果毫无自律,制度作用很小,而有些制度,无论如何自律,都无济于事。本文以科学大项目的经费指南制定过程,说明自律为什么不能纠正制度的错误,只有改变才能起作用。  科学经费大项目,是指经费上千万以上的项目,这些不一定是大科学,大科学是指需要很多人协同参与的项目,如曼哈顿工程

饶毅对话鲁白:海归要带头营造好科研环境

饶毅的演讲尖锐、诚恳鲁白的发言引人深思  讲座吸引了近300名海归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以及关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问环节”气氛热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做客第54期文汇讲堂,主讲《海归能推动中国科研改革吗?》,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部副总裁鲁白受邀出

饶毅卸任北大生科院院长

  9月3日上午10点,北大宣布饶毅卸任生科院院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吴虹教授将出任新一任院长。   吴虹简历: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和医学药理学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遗传技术中心主任。JCCC癌症干细胞研究项目联合副主任。JCCC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项目成员,信号转导研究及治

饶毅:转基因期待理性

   饶毅  2012年10月末,有感于公众人物郎咸平公然称广西大学生精子数下降是因为转基因所致的“无耻造谣”,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发文抨击,把此言行喻为“保龙种”,并与清末“扒铁路”的愚行相提并论,以反讽郎咸平在反对转基因上的“偏执”。  对于方舟子后来在微博中转述的“饶毅视郎

饶毅:从此不再参评院士

  一只鞋子掉下来了。8月17日清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发布:饶毅出局。  没有太多的等待,另一只鞋子紧接着落地,饶毅宣布,从此不再参选院士。  两只鞋子立时引发了公众无数关注。  这或许是一种揶揄。  3天前,饶毅撰写长篇博客文章,呼吁降低科学界职称。  8月17

饶毅:国产博士的记录

  5月24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巨大突破的程亦凡应邀来到清华大学作学术演讲,这位跨越物理和生物两大领域的学者大器晚成,2013年,他与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的David Julius教授一起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膜蛋白TRPV1结构,成为冷冻电镜领域的重大突破。当时,在这项研究刚刚发表不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