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攻克间日疟原虫渐成国际医疗界抗击疟疾工作重心

长期以来,间日疟原虫都被认为是“良性”的。事实上,它潜伏于肝脏,威胁着数十亿人的健康。如今,科学家已开始对其展开攻势。 恶性疟原虫会攻击所有阶段的红细胞,而间日疟原虫的目标是网织红细胞。 间日疟原虫是导致人类感染疟疾的5种疟原虫之一。多年来,与导致“恶性”疟疾的恶性疟原虫相比,官方认为间日疟原虫是“良性的”。 不可否认恶性疟原虫是致命的,它每年会导致65万人死亡——大多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儿童,占全球疟疾致死病例90%多。由于恶性疟原虫严重的致命性,全球抗击疟疾的大多数注意力和资金都投入其中。 相比之下,间日疟原虫在公共卫生计划和研究经费方面一直居后。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部分原因是全球抗击疟疾的斗争胜利在望,而科学家逐渐认识到间日疟原虫潜在的威胁。 隐藏的疟疾 大规模蚊帐和新药物的引进使全球疟疾感染率大幅下降。不过间日疟原虫可以规避一些对抗疟疾的标准工具,因此在一个区域内疟疾总体感染率下降的......阅读全文

世界疟疾日——零疟疾从我开始 | 盘点疟疾研究最新进展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五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一旦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进入人体,它们先在肝脏中增殖,随后侵入红细胞,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疟疾能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影响

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异常对疟疾诊断的应用价值

  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遍及全球。疟疾的确诊取决于疟原虫的找到与否,显微镜血涂片观察对查找疟原虫至关重要。现在各家医院自动化血液分析仪的应用普及,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检验工作者也忽视了血液的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由于血涂片显微镜镜检复查率减少或者对分析仪分析过程中出现的

脉管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方法

脉管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方法:由于脉管系统内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及离体途径的不同,决定了病原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阶段也可寄生在血液的有核细胞内。本章主要介绍丝虫、血吸虫、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及巴贝虫的病原学检查。有关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见其它网页。一、血膜染色法血液检查是诊断疟

一种对疟原虫传播到蚊媒起关键作用的调节性蛋白

  最近,两个独立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作为主要的基因调控因子调节疟原虫有性阶段雌雄细胞发育(这种有性阶段的疟原虫称为配子体)的调节性蛋白,该发现揭示了长久以来困扰疟原虫生物学界的一个秘密,其发现对人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蛋白,我们称之为AP2-G,是激活一系列启动配子体发育的基因所必须的,而配

Nature:从结构上揭示疟原虫接管人红细胞的机制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通过被疟原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们。它每年影响2亿多人,而且每年导致近50万人死亡。当被蚊子叮咬时,疟原虫入侵人红细胞,获取红细胞膜的一部分,并在它的自身周围形成一种保护性的区室,即液泡(vacuole)。  正常的红细胞过于简单而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物来支持活跃生长的疟原虫。

疟原虫形态学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人体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vivax),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及卵形疟原虫(P. ovale)。间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较多见,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较少见和罕见。疟原虫需要两个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在人体内进行裂体

抗疟疾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的抗疟疾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ence:重大突破!根治疟疾有戏!选择性抑制PfCLK3蛋白可杀死处于各个发育阶段的疟原虫  doi:10.1126/science.aau168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

疟原虫形态学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人体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vivax),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及卵形疟原虫(P. ovale)。间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较多见,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较少见和罕见。疟原虫需要两个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在人体内进行裂体增殖,包

三维识别为疟原虫感染检测加速

近日,“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体外诊断技术产品开发重大项目课题支持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京发布,由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公司等研究人员,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疟原虫感染上取得进展,研究人员在国内首次利用红细胞异常粒子确定红细胞感染,从而提示疟原虫感染风险的技术,

上海巴斯德所等发现恶性疟原虫实现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

  7月3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了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实现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并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针对该研究结果,《自然》于7月3日专设“疟疾论坛”板块进行了讨论。来自美国Stowers医学研究所的 Jerry Wo

机体的红细胞如何不断进化来帮助人类对抗疟疾?

  自从人类最初从我们的原始祖先进化以来,我们就陷入了与人类遭遇的最大传染病—疟疾的斗争之中,疟疾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来传播引起人群致病的,每两分钟就有1名孩子因感染疟疾而死亡。2016年在91个国家中(大部分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16亿疟疾感染病例,相比前一年增加

机体的红细胞如何不断进化来帮助人类对抗疟疾?

  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或许都并不了解抗疟疾药物、蚊帐,甚至对疟疾的基本知识都并不太了解,但我们的机体仍然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感染,在人类与疟疾激烈的斗争中,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就是使我们对病原体变得并不那么友好,而这或许就是事实。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我们机体遗传密码中发生的随机差异会无意中降低

我国学者成功开发出胎盘靶向药物投递新工具VAR2CSA

  胎盘相关妊娠疾病如子痫前期、胎儿宫内发育受阻等严重损害母亲和胎儿的健康,但是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中,开发药物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药物特异性投递到胎盘,从而避免药物对母亲各器官和胎儿的毒副作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殖健康研究室范秀军副研究员与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Nihar R

SP8 STED 纳米显微镜对人疟疾感染初期关键蛋白的鉴定

疟疾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通过被原生动物寄生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疟疾类型是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引起的疟疾。疟疾引起了严重关切,因为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处于这种危险之中,而且迄今为止还没有有效疫苗。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2.16亿例[1]

第四十二章 抗疟药

  第四十二章   抗疟药疟原虫的生活史分为:[1] 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又分为(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为疟疾的潜伏期。对此期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可起病因预防作用。(2)红细胞内期:与症状发作有关。对此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可控制症状发

两篇Nature:让细胞“劫持者”作茧自缚

  疟原虫入侵红细胞之后,会利用宿主细胞的膜为自己建立一个保护性隔间。这种寄生虫需要劫持红细胞以获得营养并排出废物。为此,它们启动了一系列程序最终将红细胞转变为自己的安乐窝。  华盛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负责上述任务的蛋白必须跨越小隔间上的一个孔道才能进入红细胞。科学家们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阻断了这

研究显示某些抗生素有助防疟疾

  肯尼亚等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两种常见抗生素有预防疟疾的功效。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为疟疾高发区提供新的防控方法。   相关研究报告刊登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先给健康实验鼠注射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随即以疟

Nat Med:核磁共振技术有望用于疟疾快速诊断

  近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一台放在桌上的小设备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恶性疟原虫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疟色素( haemozoin)诊断出疟疾感染。如果该技术能够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偏远地区疟疾的检测和治疗,在这些地方常规的检测手段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常规检测手段  

疟原虫感染引起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异常2例

【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29岁,自述在非洲从事木材生意,回国省亲,间歇性发热一周,出现寒战、发热、出汗、咳嗽、咳痰伴头痛。体格检查: 体温37.8℃,血压125/84mmHg,心率111次/分,律齐,神志清,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自我还是他者:我们该如何定义寄生虫?

  据国外媒体报道,杰里·科因(Jerry Coyne)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演化生物学家,从事了多年种群和演化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地发表在各种学术和行业期刊上,并出版了多本著作,如2009年的《演化为什么是真的》(Why Evolution Is True)。这些著作使他成为了演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权

12月Nature杂志不得不看的重磅级亮点研究

  时光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匆匆划过,不知不觉12月份即将结束,在即将过去的12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学习。  【1】Nature:重磅!科学家成功揭开多重耐药细菌躲避机体狙杀的伪装策略  doi:10.1038/s41586-018-0730-x

基因突变还能预防疟疾?

  《Cell》文章报道,一个曾被认为会导致罕见疾病的突变,被认定为“防疟基因”。这项研究由Scripps研究所(TSRI)领导,从长远来看,它将改变人类对传染性疾病的防御认知。  PIEZO1基因突变,编码一个使红细胞脱水的压力传感蛋白。在小鼠模型中,PIEZO1突变使疟原虫难以感染红细胞,从而避

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上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也是血液常规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医学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被广泛推广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是高科技的组合,具有检测项目多,出结果快等优点,在很多医院,传统的血细胞形态观察被遗弃,但是,单纯依靠仪器进行检查存在漏诊和误诊的现象[1],因此,将两者进行联合效果

11月27日《自然》杂志精选

   新型2D纳米材料的新性质  二维材料会具有与三维材料明显不同的性质,这个现象长期以来都受到深入研究。在这篇论文中, Beatriz Noheda及同事通过建立用于二维材料合成的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径(这条路径能够产生独特的化学环境和新颖的功能——在该研究中这种新颖功能就是一种复合氧化物中的磁性),

O型血群体“有可能抵御重症疟疾”

科学家发现O型血可以防止儿童出现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疟疾。他们希望这一发现有助于找到治疗其它血型儿童的重症疟疾的疗法。 O型血不容易出现“花团” 他们的这一研究发表在了10月3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上。 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的Alex Rowe领导的这个研究组从马里Bandiagara地区的患

Cell:“致命”的细胞通讯

  五月十五日,墨尔本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惊人的发现,疟原虫能够在人体内通过类似胞外体的囊泡相互“交谈”。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社会性行为能够帮助寄生虫生存,增加它们成功感染其他人的机会。   细胞间通讯是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机制,能够影响种群密度和分化。这项研究为人们展示了疟原虫的交流途径,

ACS Nano:新纳米模拟技术可阻断疟疾

  疟原虫可以入侵人类的红细胞并且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近日来自巴塞尔大学等处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以“哄骗”疟原虫模拟人类细胞膜的微型纳米结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该研究或可帮助开发治疗疟疾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新型疗法和疫苗。  研究者Wolfgang Meier表示,利用纳米模拟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问题及读片分析——病例:疟原虫感染

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血细胞诊断的技术和经验方面的知识,本微信平台将连载推出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教授为我们介绍血细胞诊断方面的各种知识。张时民教授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总结,通过8例不同的血液病患者病例,从患者资料、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相关数据、血细胞分析仪散点图、直方图和测定数据、血涂片、血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问题及读片分析病例:疟原虫感染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分别可以引发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疾病。在我国主要有间日

Cell|代谢重编程——疟原虫肝脏阶段快速生长的关键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至人类并威胁生命的疾病。共有5种寄生虫会导致人类疟疾,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危害最大。多年以来,疟疾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致病的红细胞内期,但是恶性疟原虫能够对青蒿素在内的所有针对红细胞内期阶段的药物迅速产生耐药性,因此亟需新药【1】。针对红细胞外期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