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电气装备与系统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电气装备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经浙江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建设期为2012-2014年。建设面积为2000平方米,其中浙江大学玉泉校区1000平方米、舟山摘箬山岛海洋实验示范基地1000平方米。浙江大学本部校区内主要建设4个研究室、研究与测试基地等,舟山摘箬山岛主要是海上试验、风光储流多能源互补发电综合实验基地。提供先进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装备研发与测试、海洋微电网系统仿真分析研究、海洋微电网储能优化与性能测试研究、海洋多种能源混合发电系统研究与试验等的平台,部分研究与测试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面向国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放,凝聚海洋可再生能源电气装备与系统科学创新人才,牵头组织或承担国家重大与重点基础性研究项目、高技术研究项目。
 
  • 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技术与装备
2)规模化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调度与安全稳定技术
3)可再生能源电网的混合高效储能技术与装备
4)海岛可再生能源的混合发电集成控制系统及配用电技术
 
  • 人才培养规划
面向海洋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技术的电力电子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将紧紧围绕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面向高技术应用,满足和服务国家和浙江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需要,推进梯队建设,争取大项目,努力争取有国际影响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学科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科研领军人才。大力开展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和产业骨干队伍的建设,争取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在规划期间,计划新聘任千人计划或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一名,引进3-5 名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引智活动,聘请国际大师级专家和兼职院士1-2 人,参与学校学科建设、优秀博士生以及企业高新科技人才的培养。计划每年派出10 人次以上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研究生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交流、到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修和合作研究。具体措施如下:
1)以“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契机,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吸引国内外博士来重点实验室工作,努力为引进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尤其是在杰出人才引进与培育上积极采取措施,对引进的“千人计划”人才、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等高端人才,给予科研启动和配套经费的支持。
2)加大对年轻实验室成员的培养力度。争取在6年中,培养出12 名国内知名的教授成为学科带头人。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团队成员申报国家、省、依托单位设立的各类培养计划。
3)大力发展博士后规模,充分发挥高校博士后、企业博士后的作用,吸引多方面的博士后进入团队。紧紧围绕面向海洋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技术的电力电子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方向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重点培养年轻的具备较强科研能力和集成管理能力电力电子学科带头人
4)发挥重点实验室依据单位优势,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上密切合作,联合多学科共同申报国家级项目,共同筹建国家、省部级各类平台;加强项目管理,在合作中培养和发现各方面创新人才。
5)以高水平科研为核心,鼓励重点实验室成员以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结合国家的留学基金,鼓励教师到国际上高水平的研究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访问。技术交流可以使我们紧密跟踪国内外同行的最新研发动态,掌握学科前沿方向;技术交流有益于引进智力,提高学科学术水平。重点实验室在同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同时,构建学科国际合作的广阔平台,在未来6年内,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 3 次。派出40 人次以上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研究生参加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进修和合作研究。逐年扩大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项目,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争取6年内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的经费超过500 万。
  • 建设发展目标
面向海洋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技术的电力电子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实验室将针对今后6年内的主攻方向和实验室的发展,在着重研究风电、光伏、燃料电池等多种能源的电力电子并网及独立发电技术、组网技术等。开展适应海上风力发电变流器、高电能效率的风电组网技术,中高压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具备海岛等孤立环境下的新能源能并网控制装备、及海洋可再生能源输配电系统设备的相关的关键技术等研究。实验室组成结构和浙江省相关产业现况,开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技术的原始创新研究和应用开发,重点研发风能变流器、太阳能变流器、燃料电池变流器,组网控制器,研发新能源电力电子的系统技术,包括并网、电能质量、储能系统等关键理论、设计方法、工程应用,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标准,实现我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产业的显著突破,促进我省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通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实现2-3项海洋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浙江省培养海洋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行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骨干,争取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争取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重大专项等3-4项,聘任千人计划或长江特聘教授2-3,聘请国际大师或兼职院士1-2 人,与国际著名大学或机构合作,成海洋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承办IEEE新能源电力电子国际会议,在6年内争取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科研基地。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教二416

电话:0571-87952707

传真:0571-87951625

 



位置:

相关文章

研究人员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新探索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金属—氢(M-H)活性物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M-H是一类特殊的物种,已有......

研究人员发现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潘秀莲、副研究员焦峰团队在合成气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对产物选择性的调控原理。相......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州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出讲话。周琨摄聘书颁发现场。周琨摄参会人员合影。周琨摄9月5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州分会(以下简称青促会广州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采取“线上+线......

科学家在太阳大气波动研究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并结合其他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数据,针对太阳大气中准周期快摸波列的产生过程以及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准周......

突破限制!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应用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陆晓伟、研究员姜鹏、包信和院士团队在高灵敏、低功耗人体红外热辐射探测器研制及其在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人体自......

2022年度南海大深度联合科考取得重大成果

近日,记者从中科院深海所获悉,由“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组成的联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发现文物标本66件。科研人员介绍,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发现1处水下文物点和3处......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雏形初现

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省江门开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为主要科学目标,并进行其他多项科学前沿研究。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运行,届时将成......

不同民族有差异?人乳寡糖这项检测方法有新发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闫竞宇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研究员赖建强团队合作,在人乳寡糖高通量绝对定量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食品化学》。母乳作为新生儿唯一的天然营......

中科院科技成就展正式推出长期对社会开放

中新网北京8月27日电(记者孙自法)2022年全国科技周“中科院重大科技成就展”轮值主场活动8月27日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举行,中科院科技成就展也由此正式推出,并作为常设展长期对社会开放,以341个展......

牡蛎生化营养成分变化与性腺发育关系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喻子牛团队在牡蛎生化营养成分周年变化及其性腺发育的关系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