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韩科学家主导破译小须鲸基因组

2013年11月25日,来自韩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破译了小须鲸全基因组图谱,并对鲸类独特生理习性的遗传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据了解,小须鲸全基因组图谱是目前测序深度最高的海洋哺乳动物基因组图谱。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一直以来,人们都痴迷于海洋生物是如何演化为陆生生物。而鲸类的进化却反其道而行之,由陆生向水生演化,与陆生偶蹄动物如牛、猪等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一种现已灭绝的类似鹿的半水生哺乳动物Indohyus。在大约5,400万年前,Indohyus进化为两个分支:一支渐渐习惯了水生生活最终进化成今天的鲸,而另一支则坚持陆地生活,成为陆生偶蹄类哺乳动物。鲸类为了全方位地适应深海缺氧、高压强、高盐以及完全水生的生活环境,其生理习性及生态发生了很多改变,但仍保留了部分与陆地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如肺呼吸。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对从一只雄性小须鲸肌......阅读全文

Nature展示迄今为止最详细的“人脑零部件清单”

  近日,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为我们展示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人脑零部件清单”,阐明了人类大脑皮层的细胞结构,它对于理解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对疾病的易感性至关重要。该研究近日已发表在《Nature》上。  这项研究首次捕获了人类与小鼠脑细胞类型之间超高分辨率的比较结果,显示我们拥有的大部分脑细

两篇Cell重磅 三种基因告诉你人脑何以为人脑

  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先祖的大脑远远比灵长类亲戚大的多、复杂的多。但是,这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个谜。近期,Cell期刊连发两篇文章,揭示了一类人类特有的基因家族,可能是构建更大大脑的关键。   Cell杂志发文称,科学家已发现3个几乎相同的基因可以帮助解释人类早期祖先的0.5升灰质是如何成

两篇Cell重磅 三种基因告诉你人脑何以为人脑

  来源:新浪 发布者:张小圈 日期:2018-06-07 今日/总浏览:3/10530   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先祖的大脑远远比灵长类亲戚大的多、复杂的多。但是,这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个谜。近期,Cell期刊连发两篇文章,揭示了一类人类特有的基因家族,可能是构建更大大脑的关键。   

Nature文章:惊人的基因组相似性

  蝙蝠和海豚独立地进化出各自的回声定位系统。尽管它们的声呐感官系统起源及机制不同,但似乎有一些相似的基因参与其中。现在发表于9月4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证实蝙蝠和海豚基因组有一些相似的序列改变,表明这样的遗传趋同(genetic convergence)其范围远比原以为的

华大医学融资曝光:19家机构在列 深圳资本占半

  3月卫计委发布的试点单位申报通知,明确要求试点单位需具备相应技术资质、符合相应规定。记者致电咨询相关人员,得知华大医学已提交申报,但现时检测服务还暂未开通。  与华大科技相比,华大医学明显对投资人士有更大的吸引力。  伴随着华大科技预备年底上市的消息,没赶上趟的投资人纷纷将眼光投向了香饽饽华大医

Cell:中性进化决定寿命和衰老

  不同的非洲鳉鱼种类的寿命有很大的不同——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科隆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自然界中不同的寿命是如何进化的,并发现了一种基本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有害的突变会在基因组中累积,导致鱼类快速衰老并变得短命。在人类中,变异主要集中在老年活跃的基因中。  自然界的物种在寿

Cell:中性进化决定寿命和衰老

  不同的非洲鳉鱼种类的寿命有很大的不同——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科隆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自然界中不同的寿命是如何进化的,并发现了一种基本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有害的突变会在基因组中累积,导致鱼类快速衰老并变得短命。在人类中,变异主要集中在老年活跃的基因中。  自然界的物种在寿

PNAS:对抗老年痴呆的独特基因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逐渐演化出了独特的基因变异,能保护老年人抵御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这项研究发表在十一月三十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在自然选择的标准模型中,一旦个体超过了生育年龄就应该死亡。因为自然选择对有助于生殖的基因变异

基因组测序发现鸟类和人类本质上具有相同的语言基因

  北京时间12月15日消息,据科学日报的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神经学生物学家埃里希·贾维斯(Erich Jarvis)的办公室里全是鸟类书籍,但他成为飞行类动物家族树专家并非因为对有羽毛鸟类的独特兴趣,而是对人类大脑如何理解和产生言语的着迷导致他开始研究鸟类。“我们早已知道鸟类的歌唱行为类似于人类的言

基因检测有多神?专家:比算命先生科学一点

  “社会发展到21世纪,智人这种曾经凭借强大虚构能力统治了地球的生物,今天却面临着种种的窘境。人类对自身的认知还缺乏足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回归到渺小而浩瀚的生命本身,我们的认知仍旧浅薄,我们需要回归到本质了解生命,了解科技。”华大基因CEO尹烨近日在在2018信睿论坛上对“生命密码”分享时说道。图

人类丢弃药物催生抗药细菌 威胁海洋生物

  在巴哈马群岛附近水域畅游的柠檬鲨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临床兽医学教授马克-米切尔领导实施了这项研究。该研究表明,青霉素等抗生素可能会辗转流入海洋,刺激抗药性细菌在海洋中不断进化和繁殖。米切尔说:“细菌之间基本上存在性行为。它们可以传播遗传物质。”米切尔和同事在七种鲸鱼(如

大象为啥不生癌症?秘密在基因组里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让我们对DNA损伤修复的研究有了一些认识,知道DNA损伤非常容易发生,但是生物进化获得了能修复这些损伤的系统。尽管如此,在多细胞生物大量DNA损伤和修复过程中,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出现DNA发生突变的后果,这些突变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带来肿瘤等恶劣后果。  如果所有细胞都存在类似的DN

大象为啥不生癌症?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让我们对DNA损伤修复的研究有了一些认识,知道DNA损伤非常容易发生,但是生物进化获得了能修复这些损伤的系统。尽管如此,在多细胞生物大量DNA损伤和修复过程中,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出现DNA发生突变的后果,这些突变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带来肿瘤等恶劣后果。  如果所有细胞都存在类似的DN

我们都活到100岁的世界什么样?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类的寿命也不断增加,如果这种增加持续下去,那么,在可见的未来,百岁老人的数量将大幅增加,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坚信一个真理,那就是:生命何其短暂,少数活得久一点的人,也因为其超乎常人的年龄,而被

灭绝时间远超DNA寿命:复活恐龙还有戏吗

  一位科学家从一只吸了恐龙血、嵌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身上提取出恐龙DNA,成功复制出恐龙,并最终建成了一座恐龙公园,这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故事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恐龙,这个灭绝了上千万年的物种,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人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甚至有大胆的科学家想要复活这个史前巨兽。

“全球老虎日”AI助力野生动物监测

  在刚刚过去的2018“全球老虎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及其合作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东北虎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回升趋势。 图片来源:WWF   2010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全球老虎峰会”上,来自全球13个虎分布国的政府首脑,联合发布了《全球野生虎分布国首脑宣言》,将每年

新技术可30分钟判断禽流感病毒是否传人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企业KANEKA、东京大学和筑波大学等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只需约30分钟时间便可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感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借助该技术,保健站的员工和研究人员可在发现鸟类尸体的现场进行调查,这将更容易采取防止感染扩大的对策。目前正在对检测精度等进行改良,力争3年后投入实际应用。   

颠覆!2018年,这7大顶级技术突破“很赞”

  12月24日,The-Scientist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8年顶级技术突破。  “双父亲”小鼠、摧毁肿瘤的纳米机器人、“AI化”的液体活检、颠覆基因表达分析的革命性技术……  这一年,科学家们,依然很“赞”!  1# 突破哺乳动物同性生殖障碍,首次获得孤雄小鼠一只健康的成年双母亲小鼠(b

这一年,待解的谜题一箩筐

  虽然科技的突飞猛进大大深化了人类的科学认知,为人们阐明了一个又一个真相,但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依然有太多谜题待解。  2018年,我们探寻了巨石阵和纳斯卡线条隐藏的秘密;深挖了尼安德特人灭绝和宁武万年冰洞形成的种种可能;梳理了蜥脚类恐龙长成“巨无霸”和斑马“条纹控”背后的因由……这一年,一

《科学家》杂志评选出2018年7大科学进步

  科学家》杂志评选出2018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包括利用无人机进行生态学研究、双父亲小鼠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和监测癌细胞。  1.培育出双父亲小鼠和双母亲小鼠一只健康的成年双母亲小鼠产生它自己的后代,图片来自Leyun Wang。  双母本繁殖(bimaternal reproduction,

2018年最高技术进步

  同性父母小鼠  十月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的一篇论文,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两只雄性小鼠培育出了后代小鼠。(在这之前,研究团队已经培育出拥有两个母亲的小鼠,同一篇文章,研究小组报道的有关这种技术的改进策略)。同性别诞生后代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DNA携带非常

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图绘制完成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7月28日报道,《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研究结果日前正式向全球公布。该项目共历时10年,覆盖了从浮游生物到鲸鱼等13组共11000多种海洋生物。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种类海洋生物的分布模式非常相似,温度同所有种类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密集的

Nature:揭秘地球微生物组计划

  地球微生物组计划(Earth Microbiome Project)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对地球微生物群落进行取样,以便促进人们对微生物及其与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内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这一任务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帮助。到目前为止,这一计划已覆盖了从北极到南极的七大洲和43个国家,而且有超

北京大学谢灿NatureMaterials发表革命性新成果

  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们说,在果蝇的细胞中他们发现了一种生物指南针:一个棒状的蛋白质复合物可以对准地球的弱磁场。  这一生物指南针的组成蛋白质以相关形式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物种中,它可以解释一个长期存在的谜题:鸟类和昆虫等动物是如何感知磁力的。它还可能成为利用磁场来控制细胞的一个宝贵的工具。由北京

北京大学谢灿Nature Materials发表革命性新成果

  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们说,在果蝇的细胞中他们发现了一种生物指南针:一个棒状的蛋白质复合物可以对准地球的弱磁场。  这一生物指南针的组成蛋白质以相关形式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物种中,它可以解释一个长期存在的谜题:鸟类和昆虫等动物是如何感知磁力的。它还可能成为利用磁场来控制细胞的一个宝贵的工具。由北京

动物能辨方向源于磁感应蛋白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谢灿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果蝇基因组实验,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复合体,可以在磁场中定位方向,并在多个动物物种中找到了这种蛋白基因。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磁感应蛋白(MagR)。相关论文17日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学术期刊《自然—材料》上。  在自然界

揭秘嗜油菌:战胜海湾漏油生态灾难的活武器

        1.Alcanivorax borkumensisAlcanivorax borkumensis  Alcanivorax borkumensis是一种杆状细菌,在清理阿拉斯加州和西班牙附近的地中海海域的漏油过程中

癌症突变符合趋同进化理论 为后续治疗提供新思路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的脑肿瘤,是一种致命的脑癌,其背后有100多种蛋白质突变,然而由斯德哥尔摩KTH皇家理工学院的Laura Orellana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这些突变的共同之处。这项新研究可能导致对各种癌症的更有效的治疗。  这项研究揭示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与胶质母细

盘点自然界十大透明动物

  北京时间2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动物王国向来就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世界,其中很多成员都是人类眼中的“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和“大力神”。除了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本领外,一些动物与生俱来的特性也同样让我们叹为观止,比如说主打“透明牌”。十大透明动物具体如下:     

科学家发现翼龙具有羽毛状结构

   翼龙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与恐龙一起生活在约2亿3千万年至6600万年前。尽管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翼龙体表覆盖着一层毛发,但是这些毛发结构往往被认为与鸟类羽毛截然不同。来自中国、英国、爱尔兰和中国香港的科研工作者组成的团队首次在一类短尾翼龙身上发现了4种羽毛状毛发结构,分别是简单的独根(类似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