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古生物学家发现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肇端标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7日发布消息,该所戎嘉余院士和黄冰研究员通过对相关层段中腕足动物群的深化研究,为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的肇始标志提出了新的认识。 这一研究成果《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肇端标志—腕足动物稀少贝组合(Manosia Assemblage)及其穿时分布》近日发布在《地质学报》上。 奥陶纪末大灭绝是显生宙第一次生物灾变事件,也是古生代演化动物群经长期大辐射而颇具规模后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创。它造成了海洋生物约50%属和80%种消亡,灭绝量值居于“五大灭绝事件”中的第二位。 专家介绍,奥陶纪末大灭绝由两幕组成,它的首幕与冈瓦纳大陆冰盖高峰期同时,通常认为始于凯迪末期到赫南特早期,新的凉水动物群占领全球许多海域;次幕发生于赫南特晚期之初,起因于冰盖消融,气候快速回暖,海平面大幅上升,凉水动物群整体消亡。 示易变稀少贝的腹、背壳的壳表形态与内部构造、 南古所 供图 在已有的研究中,第一幕后广......阅读全文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取得新发现

   在已知地球历史上,共发生过5次全球性的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发生在4亿多年前奥陶纪末的生物大灭绝是其中第一次。这次生物大灭绝持续了多长时间?1月6日,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一个由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新近发现,地球史上首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仅发生在短短20

我国学者研究揭示奥陶纪海水为“方解石海”

  球上的海水成分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海相非生物壳碳酸盐岩的成分推测,地质历史时期海水的成分在富Ca低SO4的“方解石海”与富Mg高SO4的“文石海”之间波动,目前大量矿物学证据显示,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海水与现代海水成分截然不同,属于富Ca低SO4的“方解石海”。奥陶纪石盐中的原生(左)与次生流体包

笔石:在岩石中书写生命故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6/414724.shtm   ①笔石动物碳化印痕标本   ②笔石动物黄铁矿化标本   ③猜想的笔石动物浮游方式(无化石证据) 在四五亿年前

南京古生物所等探讨4.4亿年前大灭绝环境变化的关系问题

  腕足类赫南特贝-三叶虫尖盾虫动物群(Hirnantia-Mucronaspis Fauna)是4.4亿年前,生活在显生宙第一次大灭绝两幕之间、已知地理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短的一个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图1)。该动物群铸就了地球历史海洋生物演化的传奇。  奥陶纪末大灭绝中断了史前规模最大之一的奥陶

海平面上升或导致最大规模生物爆发

  海平面上升是地球生物的灾难吗?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美学者研究发现,奥陶纪海洋生物大爆发或与海平面上升有关。这一重大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生物多样性与地球环境变化的关系。   4.85亿年前的奥陶纪海洋生物大辐射事件是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爆发。大爆发中,较低的生

4.5亿年前赤道“冷舌”滋养了华南板块

  奥陶纪晚期(4.58亿年前—4.43亿年前),我国的华南板块从南半球漂移到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却越来越低。8月20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詹仁斌团队揭开了谜底:来自南极的冷水团成为赤道“冷舌”,并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孕育了多种生物在此急速增长。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地质学》杂志上。  现代海

古生物学家揭秘奥陶纪海洋动物群繁盛背后的“玄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8月20日发布消息,该所“早古生代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詹仁斌研究员及其国际合作伙伴加拿大威斯顿大学靳吉锁教授指出,现今活跃在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冷舌”现象在奥陶纪时就已存在,华南板块在奥陶纪时的海洋动物群演化与这一“冷舌”及其运移存在密切关联。该研究成果在近期发表于

奥陶纪最大的钙化蓝细菌化石生物群

  蓝细菌钙化作用是指某些蓝细菌属种可以利用水中的HCO3-进行光合作用而引起细胞外的胶鞘附近PH值上升,进而引起水体中的碳酸钙过饱和而在其胶鞘(EPS)内部或表面沉淀。发生钙化的蓝细菌胶鞘可以保存为化石,确切的钙化蓝细菌化石从新元古代开始大量出现,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某些时期的海相碳酸盐地层中广泛分布

海平面上升或促成 迄今最大规模生物爆发

  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美两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团队发现,海平面上升很可能是导致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爆发的重要原因。此项发现对人类理解地球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关系具有重要价值。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三古》杂志。  发生在4.85亿年至4.44亿年前的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已

我国学者提出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新模式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光旭副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总结了全球各板块奥陶-志留纪之交的底栖动物群宏演化序列,综合其他生物及碳同位素地层数据,极大地提升了华南赫南特阶综合地层框架的对比精度。该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对奥陶纪末大灭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是显生宙地球生命

我国学者发现奥陶纪末大灭绝后古生物地理演化规律

  生物大灭绝事件不仅使生态系统和生态结构遭受重创,也会对全球古生物地理格局产生影响,相关研究不胜枚举。然而关于灭绝事件对其后古生物地理的长期影响却罕有探讨。有国外学者对二叠纪末大灭绝后陆生脊椎动物的最新研究发现,存在广布分子在复苏期显著增加,而复苏期之后又减少的有趣现象。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物不稀仍贵”的腕足动物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对于化石标本来说,常常也是如此。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人类化石,因其寥寥无几、难以寻觅,所以也异常珍贵、备受瞩目。而腕足动物化石则是数量较多有时甚至是极多的一类。在遥远的古生代,腕足动物曾经历过非常繁盛的时期,使得我们今天在古生代地层中能够见到它的化石数量蔚为可观。用中科院

5月26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疫苗和免疫问题聚焦   本期一系列新闻特写文章、评论文章和研究论文聚焦于疫苗和免疫问题。在一篇文章中,Rino Rappuoli和Alan Aderem提出,到2020年,合理设计的疫苗将能够解决HIV/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三种问题。在Comment栏目中,Julie Le

扬子地块奥陶纪末的大规模气候波动研究取得进展

   扬子地块奥陶-志留系界线附近高分辨率化学蚀变指数(CIA)变化及对比 (A)宜昌王家湾剖面;(B)贵州桐梓南坝子(红花园附近)剖面。CIAcorr.代表校正的CIA指数(实圆心),垂直虚线代表平均页岩的CIA值范围,阴影段代表Hirnantian气候寒冷期,箭头指示奥

南京古生物所奥陶纪生态群落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外籍青年科学家J. Botting博士和L. Muir博士近年来致力于英国威尔士奥陶系特异埋藏化石研究,并且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最近他们的研究则对该生物群的生态组合作出了定性的描述。研究发现,通常被认为是以三叶虫为主的该奥陶纪生物群落,根据

赣南沙地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

赣南沙地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1. 引言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赣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赣南地区岩浆岩的研究程度,赣南地区位处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的东段,加里东期岩浆活动非常强烈,以花岗岩为主,属华南陆内加里东期花岗岩。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集中

华南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研究获进展

  早—中奥陶世的扬子台地上发育过一次台地淹没事件,具体是指由于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浅水碳酸盐台地没入透光带之下,从而减缓发育甚至“死亡”的过程,通常会导致沉积体系的改变。  此次台地淹没恰好发生在华南奥陶纪生物大辐射(这里的大辐射是指海洋生物多样性急速增加事件)的第一次高潮之前,赋予了这次事件重要的

奥陶纪微体浮游植物演化规律研究取得新进展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GOBE)是发生在显生宙的一次重大生物演化事件,近年来不同生物门类的多样性演化模式受到国际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初级生产者,以疑源类为代表的微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演化模式,受控因素和影响也有多种观点。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燕夔副研究员、李军研究员

南古所奥陶纪末大灭绝后华南腕足动物居群研究取得新进展

  奥陶纪末大灭绝对全球生态系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后的复苏期是否已适合生物生存?华南在该次灭绝事件后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引起很多学者的兴趣。已有的相关研究通常以群落或动物群为研究目标,很少关注对环境颇为敏感的居群(population)。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冰副研究员、戎嘉余院士以及

真核藻类爆发或导致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记者6月18日从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安·皮尔逊课题组获悉,这一课题组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海洋真核藻类的大爆发,或触发赫南特冰期,并间接导致奥陶纪末期生物的集体灭绝。该成果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  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5亿年前,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中最古老

迄今最大伽马射线爆发 不会烤焦地球或让地球爆炸

  前不久有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拉巴马大学汉兹维尔分校(UAH)等多加机构研究人员观察到了迄今最大伽马射线爆发。人们可能会对此紧张不安,担心来自太空的大量伽马射线会让地球爆炸,或把地球烤焦,使地球上的生物走向毁灭。不过,最新研究分析表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这次是迄今最

中外科学家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发现最早镣珊瑚化石

图为陕西省铜川市桃曲坡剖面中已知最早的镣珊瑚Catenipora tongchuanensis。南古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4月28日电 (杨颜慈)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梁昆博士与加拿大、韩国珊瑚化石专家合作,在中国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桃曲坡剖面泾河组中部发现了已知最早的镣

中英学者发现早期陆地植物起源时间前推1亿年

  早期陆地植物的起源和登陆,一直是古生物学家和进化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不少科学争议。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最新在线发表了中英科研机构的合作成果,为揭示早期陆地植物起源之谜迈出了重要一步。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了解,尽管化石可为早期陆地植物的起源和登陆提供直接和准确的物种

古生物所在几丁虫多样性及生物地层研究中取得进展

  华南宜昌地区是奥陶纪生物地层及生物宏演化的经典地区。中-上奥陶统庙坡组为一套在扬子台地上的局部凹陷中沉积的笔石页岩地层,各门类(如腕足类、三叶虫、笔石、介形虫、牙行类、疑源类、几丁虫等)生物化石保存精美,丰度大,分异度高,对研究该时段各主要门类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地层至关重要。  几丁虫作为一类已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是与非

  生活于我国广西的白头叶猴,至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存历史。这一物种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水和生物多样性”。   多样的生物不仅能直接为人类提供各类资

“早古生代重大生物事件及其背景机制”项目启动

  1月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早古生代重大生物事件及其背景机制》启动会在南京召开。   早古生代见证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及志留纪初期生物的残存、复苏及再辐射等诸多重大生物事件,每一次生物事件都有其深刻而复杂的背景机制。作为一个具有较长历

页岩气竟与恐龙时代火山灰有关

  近日,美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称“白垩纪的火山灰可能使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碳氢化合物聚集形成了今天北美洲的部分页岩油气储藏”。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美国得克萨斯州到蒙大拿州的页岩油气田与距今约1.45亿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火山灰有关,该结论可能也适用于其他

用热解法理解和区分固体沥青和镜质体的反射率测量对...

用热解法理解和区分固体沥青和镜质体的反射率测量对石油评价的意义   镜质体是一种干酪根型显微组分,是沉积岩包括煤中木质前体物质的不溶性有机残留物。在抛光的岩石样品中,光在油浸条件下入射到镜质体上的反射率(Ro)随着热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通常与岩石最大埋深有关。由于这种可预测的变

我国学者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发现最早的镣珊瑚化石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发育保存较好的晚奥陶世生物礁,是研究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经典区域。镣珊瑚是构成生物礁的重要分子,它由许多横切面呈椭圆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个体组成独特的链状排列,是全球广泛分布的代表性横板珊瑚。陕西省铜川市桃曲坡剖面中已知最早的镣珊瑚Catenipora tongchuanensis

迄今种类最多海绵动物群被发现

  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英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在我国浙江省安吉县发现了距今4亿多年的安吉动物群。据悉,该动物群是迄今发现的蕴含海绵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化石群。  该研究历时5年,从2012年起,中英专家在安吉赋石水库边,发现约5000块海绵动物化石,种类极其丰富,经鉴定已超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