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植物免疫系统协同御敌新机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不时面临着复杂恶劣的环境挑战,其中包括来自于各种病原微生物(例如细菌、真菌和卵菌等)的攻击。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导致的植物病害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现代农业生产的一大危害,这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植物在与病原菌长期“博弈”的过程中,进化出了免疫系统。植物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识别病原菌的一些分子,如鞭毛蛋白,从而激活第一层免疫系统(称为PTI)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作为对策,成功入侵的病原菌会通过向植物细胞内分泌一类毒性蛋白,从而反过来攻击植物的免疫系统,以利于其侵染植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植物会通过另外一类受体蛋白感知病原菌的一些毒性蛋白,从而触发第二层免疫系统(称为ETI)激活更强烈的免疫反应来抵抗病原菌。 PTI和ETI这两层免疫系统是由不同免疫受体识别不同的病原菌来源的分子,并且免疫受体激活的机制有很大不同。之前绝大多数植物免疫领域的研究都是将两条免疫通路作为两......阅读全文

全球变暖,植物“爬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52.shtm科学家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北美西部的山地植物正以更快的速度向海拔更高、更冷的地区移动。但在一些地区,它们“攀登”的速度仍赶不上气温上升的脚步。相关研究2月15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

全球变暖削弱植物“吸碳”能力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二氧化碳。不过,一项国际研究显示,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植物的这种“吸碳”能力受到削弱,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之后,除了将部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还有一部分二氧化碳会通过植物的“呼吸”再次排出到大气中。  澳大

植物降温或能有助缓解全球变暖

  植物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对此问题,《自然?地球科学》网络版日前刊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暖,植物能够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气溶胶颗粒物,而这些颗粒可以促进云系的形成,继而帮助降低不断升高的大气温度。   气溶胶是细微的固态或者液态物质,广泛分布在空气当中。大

气候变暖将减少全球植物生长时长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后果仍然在争论中,但究竟对所有植物带来什么影响还不得而知。《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由夏威夷大学科学家进行的新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植物通过提供食物、纤维等来维持人类社会的运转,但只有气候合适的时候它们才能提供这些福利。以往的研究认为,全球变暖的一个关键

重视植物学研究-迎全球新挑战

华裔科学家钱泽南联合另一名美国科学家呼吁更多关注植物学研究史蒂文·麦考密克(左);钱泽南  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数量将从目前的60亿增加到90亿,人类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研发出更有效的方法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需求。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预测,粮食产量必须在2050年前翻一番才能满足全

全球变暖的后续效应:干旱减缓植物生长

  2003年全球植物生产力分布情况。绿色表示生产力增加,红色表示生产力降低。  尽管早前就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促进了植物生产力的提高,生长期延长。但别高兴得太早,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数据显示,由于局部地区旱情不断,全球植物的长势已呈衰退趋势。  植物生产力是植物光合

把城市装扮成植物森林-世博建全球最大植物生态墙

  一堵墙,可以节能40%,减少空调负荷15%!这是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植物生态墙创造的奇迹。不仅如此,这样的墙还有保温、滞尘、降噪功能,并有让人产生愉悦的效果。  主题馆植物墙单体长180米,高26.3米,东西两侧布置的植物墙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为目前全球最大已建的生

中国植物多样性关乎全球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正威胁到全球粮食供应。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中国本土植物丰富的多样性,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伯明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与他们在中国的合作者日前鉴定出,中国有871种野生本土植物有可能用来改良和保持全球广泛种植的28种重要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大豆、

全球首个植物学奖“吴征镒”植物学奖在深圳颁发

  全球首个植物学专业奖项—吴征镒植物学奖,7月25日下午于正在此间举行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颁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洪德元获杰出贡献奖,奖金人民币50万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孔宏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连明分别获青年创新奖,奖金各人民币20万元。  洪德

植物园保护国际:全球数百种药用植物濒临灭绝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组织——植物园保护国际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全球数百种药用植物正濒临灭绝,这将进一步增加发现新药的困难。 报告说,全球50%以上的药品需要这些濒临灭绝的药用植物作原料,有些植物甚至能够被用来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等致命疾病,但由于国家和个人对药用植物的收集增加,不少地方乱砍滥伐问

历时20年!国内植物领域再发Cell,全球植物学研究天花板

  2023年8月9日,首都师范大学何奕騉及弗莱堡大学Ralf Reski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Adaptive evolution of the enigmatic Takakia now facing climate change in Tibe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经过近20年的连

植物所参与的全球碳收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生产与呼吸分解过程将大气中的CO2固定下来,从而成为稳定大气CO2浓度增加、减缓全球温度上升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因此,世界各国对这一被称为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研究极为重视。7月15日,国际著名刊物《科学》(Science)杂志以特快(Sc

全球浮游植物水华20年间加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76.shtm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冯炼和合作者研究发现,近海浮游植物水华的规模和频率在2003~2020年间均有所增加。这一全球尺度的水华模式地图提供了评估此类事件的宝贵资源,可为制

印度报告全球首例人类感染致命植物真菌病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44.shtm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据英国天空电视新闻网29日报道,印度报告了人类感染银叶菌并产生流感症状的病例,这是首次发现人类感染这种威胁植物生命的真菌。 据报道,银叶菌能够使植物的

英报告称全球约21%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英国皇家植物园10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由于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等各类因素,全球21%的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风险。为此各国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加强追踪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  报告称,许多重要的植物由于人工高产培育,正在逐渐失去抵抗病虫害和气候变化的基因,致使它们在新的环境威胁面前

全球生态恢复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对植物个体适合度和种群应对环境变化至关重要。然而,人为活动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生境丧失已经导致全球许多野生植物面临遗传多样性丧失。生态恢复作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实施,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生态系

植物所在全球森林碳滞留时间研究中取得进展

  森林碳滞留时间是表征森林生态系统生长与死亡平衡的一个生物物理量,等同于地上生物量与地上净生产力的比值,反映了碳在生态系统的滞留时间。这一变量直接决定了森林碳库的大小,同时也是很多动态植被模型的重要参数。但由于数据的缺乏,目前在全球尺度上对森林碳滞留时间的研究较少。因此,分析森林碳滞留时间,对于了

探访全球最大植物工厂:没有阳光和土壤-蔬菜怎么长

  没有阳光和土壤,蔬菜还能否茁壮成长?在“植物工厂”里,答案则是肯定的。那么,“植物工厂”是什么?它长什么样?为什么在这里蔬菜生长就不需要阳光和土壤?那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和传统种植的蔬菜有啥不一样?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走进全球面积最大的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一探究竟。  这座植物工厂坐落于福建省泉州

入侵植物与全球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6月13日至18日,入侵植物与全球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美国内华达大学、中科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植物学会共同主办。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外来植物入侵生物学及综合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

全球尺度植物水力权衡与气候季节性的关系

 “植物水力权衡假说”认为,植物的木质部不能同时具有高的水分运输效率和水力安全(对抗栓塞)的特性,即水力效率-水力安全存在权衡关系。然而,已有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存在水力效率和水力安全均较低的物种,使植物水力效率-水力安全的权衡关系出现了“未解之谜”。已有研究多试图从生理学角度解释该现象,较少从生态

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厂-没有土壤阳光也能“种”菜

植物工厂的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调试温度。   在完全密闭的空间里,没有阳光、雨露和土壤,蔬菜能否健康成长?  来自植物工厂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植物工厂是什么?它长啥模样?蔬菜在这里怎么生长?它们和传统种植的蔬菜有啥不一样?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走进全球面积最大的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一探究竟。

河源紫金科研团队填补全球兰科植物进化研究空白

中新网河源4月22日电 (宋秀杰 黄从高 甘建楼)4月22日,广东河源紫金县召开《自然·植物》发表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广东紫金团队研究的成果《Genomes of leafy and leafless Platanthera orchids illuminate the

首张荧光地图揭示全球陆地植物生长状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近日公布了全球第一张陆地植物荧光地图。该地图是根据日本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光谱仪小组2009年收集的数据绘制而成,显示了全球陆地植物的分布情况。  植物荧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副产品,是一种难以探测的暗红色光。植物的荧光信号在不同的季节对比明显,当光照、

占据全球热带海岸的红树植物物种数量为何这么少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苏华/何子文课题组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探究红树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该研究首次以一个同资源种团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大规模基因组学研究,为生态与进化基因组学开辟了新

专家呼吁在全球生态恢复中重视植物遗传多样性

《中国科学报》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研究团队获悉,该团队已经建立了全球生态恢复种群、参考种群和退化种群的遗传变异数据库,以此探究全球范围内生态恢复是否促进被恢复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应用生态学杂志》。研究涉及案例在各大洲的分布情况。受访者供图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

专家呼吁在全球生态恢复中重视植物遗传多样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698.shtm《中国科学报》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被生态研究团队获悉,该团队已经建立了全球生态恢复种群、参考种群和退化种群的遗传变异数据库,以此探究全球范围内生态恢复是否促进被恢复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反演研究获新进展

记者5月29日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李晓峰课题组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反演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浓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遥感领域顶级期刊《环境遥感》(IF=13.85)。 浮游植物不仅是海洋的初级生产者,更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载体,其群落结构关系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变

中美入侵植物与全球变化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10月20日至28日,中美入侵植物与全球变化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美国内华达大学、杨百翰大学一行6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研讨会,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的共同资助。  研讨会上,

成都生物所发现全球变暖可能改变动植物间营养关系

  全球变暖已经证明能打破现有的种间营养级关系,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例如温度上升会导致动植物物候的改变,使动植物的出现在时间上发生错位;温度上升会提高病虫害发生可能性,导致一些物种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是,温度上升导致的物候错位和动植物多度的改变,也可能导致营养关系的新生。   中

生物多样性减少致植物分解速度放慢-影响全球碳预算

  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生态学研究,评估了植物残体的多样性和分解植物残体的生物多样性,这两者对于植物残体分解速度的影响。调查发现,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植物残体和腐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都会放慢植物残体中碳循环和氮循环以及分解速度。  未分解的死亡植物组织及其部分分解产物,就是植物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