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化所揭示全球土地利用对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的控制机理

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碳酸盐岩风化过程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不仅有助于解决所谓的“全球遗失碳汇问题”,而且有助于揭示该地质过程在未来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再华与柏林自由大学教授Georg Kaufmann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ensitivity of the global carbonate weathering carbon-sink flux to climate and land-use changes(《全球碳酸盐风化碳汇通量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的研究论文,探讨了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对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的控制机理,并预测了未来碳汇的变化趋势,刘再华为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 该研究通过建立基于气候因子和人类土地利用影响的碳酸盐岩......阅读全文

地化所揭示全球土地利用对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的控制机理

  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碳酸盐岩风化过程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不仅有助于解决所谓的“全球遗失碳汇问题”,而且有助于揭示该地质过程在未来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再华与柏林自由大学教授Georg

地质地球所揭示深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

  深埋碳酸盐岩地层经历了时间久、期次多的成岩流体改造,其储层孔隙成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多解性,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难题之一。近年来,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已成为国内油气勘探的重点。厘清储层孔隙成因与特征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层储层预测,降低勘探风险与成本。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

地化所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成矿流体研究取得进展

  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重要的稀土矿床类型,贡献了世界稀土一半以上的资源总量。研究表明,富含稀土元素以及H2O、CO2、F、Cl、S等挥发分的碳酸质岩浆通过持续的分异演化以及后续的富稀土流体出溶,是导致这类矿床形成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稀土元素在岩浆热液流体中高效迁移、沉淀对成矿至关重要,且主要受

徕卡显微镜碳酸盐岩

徕卡显微镜-碳酸盐岩四、有效储集空间研究储集层的实质问题就在于储集空间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性就是指石油在这些空间中既能储集又能运移。这是一个现实而复杂的问题。徕卡显微镜储集空间的有效性是与储集空间的大小、数量、形态、连通情况、形成时间、围岩介质的性质、沥青组分、沥青充填的顺序……等有关。在取得上述的这

地质地球所Mg同位素示踪再循环碳酸盐岩研究获进展

  地球深部碳循环已经成为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过去的研究证实地幔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其储存的碳量超过地球所有其它储库含碳量的总和,这表明地表的大部分碳都通过俯冲带重新回到了地幔中。蚀变洋壳携带的大量碳酸盐岩并不会在俯冲脱水过程中被释放,而是被携带到地幔深部,从而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热液碳酸盐岩定年研究获新进展

  构造-岩浆活动背景下形成的热液碳酸盐岩一直是近些年国际上研究的前沿焦点,它挑战了碳酸盐岩储层内多种白云岩化机制的传统解释。构造-岩浆活动能促进热液流体沿着断裂和断层发生迁移,引起碳酸盐岩的热液蚀变。塔里木盆地内沉积了一大套早古生代(寒武纪和早奥陶世)白云岩。岩相学观察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这套白云岩

广州地化所提出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数据标准化新方法

  碳酸盐团簇同位素是目前不断发展的古温度代用指标,在地球科学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分析测试方面,要获得准确可靠的碳酸盐团簇同位素组成(如Δ47值),通常需要使用合适的标准物质进行数据标定。近年来,碳酸盐标准校正法的提出,呈现出诸多以往传统气体标准校正所不具备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实验室在校

杨容珍博士访问广州地化所

  7月18日,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办公室主任杨容珍博士访问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徐义刚所长介绍了研究所的概况,杨容珍博士介绍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主办的“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等项目情况。   “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

广州地化所在中性侵入岩堆晶成因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性侵入岩的成因是个争议强烈的岩石学问题。中性侵入体既不具有基性岩的高密度也不具有酸性岩的高黏度,因此堆晶结构和过程很难识别。虽然在一些辉长岩和高硅花岗岩的研究实例中已经识别出侵入岩的堆晶成因,但是熔体抽取的效率不高导致部分熔体仍困在堆晶之中,掩盖了晶体堆积的证据。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

我国科学家完成深层碳酸盐岩测井相多元转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算法被广泛使用,其优势可概括为:识别数据中的隐藏模式;捕获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自动学习模型;无需定义完整的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基于物理的数学关系。在勘探地球物理学中,岩石物理响应多解性使地球物理数据与地质分类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例如,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由于岩性多

丁仲礼詹文龙视察地化所

  5月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詹文龙,资环局局长范蔚茗一行视察地球化学研究所,在该所所长胡瑞忠,党委书记李世杰,副所长王世杰、任小庄等陪同下参观了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实验室和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分别就地球化学所“十二五”科技规划及射电望

广州地化所完成国际专家“一三五”诊断评估

  11月13日至15日,中科院邀请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香港等地球化学领域研究机构的8位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组成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一三五”诊断评估专家组,在澳大利亚西奥大学 Malcolm McCulloch教授组织下,开展对广州地化所2012年

碳酸盐岩残积红粘土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

根据大量的扫描电镜照片和辅助的X射线能谱分析资料,对残积红粘土微观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指出前人研究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考虑土的形成条件、形成环境、土的成因以及组成矿物成分和形态。经研究认为,残积红粘土具有叠片状、絮凝状、粒斑状、斑状、斑块状、球粒状等结构,这些结构与组成红粘土的矿物形态及其成因密切相

中石油发现国内最大的单体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

  据中国石油最新消息,其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在四川盆地获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经国土资源部审定,安岳气田磨溪区块寒武系龙王庙组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403.85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3082亿立方米。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将为川气出川和全国气网提供更为充

中国石化牵头,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揭牌

  近日,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在北京揭牌,这是由中国石化牵头,联合多家石油产业科研机构和大型油田公司共同建设的国家级研发平台。该实验室的成立,旨在加强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碳酸盐岩油气藏作为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全球储量丰富,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

TSYTGYIII型6杯碳酸盐含量自动测定仪

品简介为了适应全国各油田测定岩石碳酸盐含量的分析任务,我公司集各种分析仪器的优点,新型研制成各规格碳酸盐含量自动测定仪,处理样品杯可根据要求进行相应配置。并成功融入现代微电脑程序化技术,对所得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绘制压力、碳酸盐含量曲线,并实现数据存储、输出功能。该仪器有工艺先进、操作方便、测定速度快

碳酸盐含量自动测定仪较为先进的岩石碳酸盐含量测定仪

为了适应全国各油田测定岩石碳酸盐含量的分析任务,我公司集各种分析仪器的优点,新型研制成各规格碳酸盐含量自动测定仪,处理样品杯可根据要求进行相应配置。并成功融入现代微电脑程序化技术,对所得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绘制压力、碳酸盐含量曲线,并实现数据存储、输出功能。该仪器有工艺先进、操作方便、测定速度快、数据

何岩调研天津工生所

  9月26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北京分院院长何岩到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调研。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调研会议。   何岩听取了关于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和育成中心发展情况的汇报,走进BIOINN——生物技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及中科天保智谷园区,详细了解众创空间的目标定位

地化所改进低含量铂族元素分析方法

  地质样品中铂族元素含量低,变化范围大,通常需要取大量样品(5-10克)并通过分离富集后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样品分解的方法主要有火试金法和卡洛斯管法(Carius tube)。火试金法空白值相对较高,不适合低含量铂族元素分析;卡洛斯管法空白值最低,但卡洛斯管在高温下容易爆炸,且

Margarete-Kalin在地化所完成合作研究工作

  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专家Margarete Kalin教授于12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了2012年度为期2个月的合作研究工作。   引进专家、加拿大女王大学兼职教授、加拿大Boojum Research Ltd.总裁Margarete Kalin

广州地化所页岩孔结构表征研究获进展

  目前,传统的BET方程、DR方程及BJH模型是表征页岩表面积、微孔以及介孔-宏孔特征的常用方法。但是,这些模型都是针对单纯的微孔或介孔-宏孔材料建立的,不能直接用于表征具有复杂孔结构的页岩。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肖贤明课题组提出应用修正的BET方程来同时计算页岩中的微孔体积

刘再华及其团队:另辟蹊径探碳汇

   刘再华及其团队在普定水碳通量模拟试验场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全球变暖,随着气温逐年升高以及海平面逐年上升,碳减排和低碳环保生活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然而,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大气CO2汇的位置、大小、变化和机制至今仍不确定,各国科学家对此观点迥异,争议很大。  目

四川遂宁县发现国内最大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

  中国石油20日在此间宣布,按国土资源部审定标准,位于四川中部遂宁县的安岳气田龙王庙气藏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403.85亿立方米,超过了西气东输源头之一的克拉2气田和此前“川气东送”的源头气田普光气田,其中可采储量1875亿立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中国石油是

地化所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取得新进展

  汞是一种人体非必需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挥发性、移动性、生物累积性和神经毒性。上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系列汞中毒事件,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爆发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当地居民食用了甲基汞超标的海产品所引起的。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事件造成了上千人死亡,上万人健康受到严重

地化所表层喀斯特作用过程研究获进展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全球变化问题,全球碳循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与喀斯特作用过程相关的碳循环,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地影响着全球碳收支。喀斯特作用碳循环是“水-岩(CaCO3)-气(CO2)一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伴随着一系列

加拿大矿山环境生态修复专家访问地化所

加拿大矿山环境生态修复专家Margarete Kalin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4月14至25日,加拿大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知名学者、多伦多大学、渥太华大学以及女王大学兼职教授Margarete Kalin及其助手Carlos Paulo先生,应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肖唐付研究员邀请,对

广州地化所入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广东省科协、广东省科技厅公布了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2—2026年)名单,共认定182家单位。其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成功入选。广州地化所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设立科普办公室和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广州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该基地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以普及地球科学

广州地化所同碰撞淡色花岗岩成因研究取得进展

  淡色花岗岩是造山带常见的花岗岩类型,因其暗色矿物含量较低(通常<5%)而得名。淡色花岗岩通常表现为高的SiO2、Al2O3含量与较低的铁镁和微量元素含量,以及过铝质特征(A/CNK>1.1)。此外,淡色花岗岩通常富含电气石、白云母和石榴石等过铝质矿物,因此传统上被认为是地壳沉积物部分熔融的产物。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封存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怎样处理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个国际科研小组9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玄武岩层,并借助自然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态碳酸盐。  长期以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被视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一种重要方案,即从工业生产或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气体中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与描述一、目的要求掌握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泥晶结构和残余结构的镜下特点;观察颗粒、泥晶、亮晶、晶粒、生物格架结构组分的特征和识别标志;掌握嫡状灰岩的岩石特征,了解鳞粒的形成环境、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生变化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岩石的孔隙,分析孔隙的成因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