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型纳米闪烁体助力深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一种基于新型铽(Tb)掺杂钨酸钆纳米闪烁体(GWOT NPs)的多功能纳米诊疗试剂,它不仅实现了对肿瘤组织的双重造影(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对肿瘤组织的X射线激发光动力治疗(X-PDT)及放疗(RT)的协同治疗,同时表现出低生物毒性,表明该新型纳米闪烁体在深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上海交大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万万研究员科研团队在癌症诊疗一体化纳米生物材料领域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CT/MRI-Guided Synergistic Radiotherapy and X-ray Inducible Photodynamic Therapy Using Tb-Doped Gd-W-Nanoscintillators”为题,发表在综合化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9, 5......阅读全文

肿瘤分子诊断的现在与未来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从世界范围内看,肿瘤的发生、发展不容乐观。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吸烟、感染、环境污染、膳食结构等问题的存在,肿瘤诊断所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剖析以及相关基因功能的

基因测序前景:上游市场增速放缓 中下游市场潜力巨大

  基因测序服务市场增速快,预计2016年超过测序仪器市场。据Markets&Markets预测,2014-2020年上游市场中测序仪的复合增长率是15.4%。中游测序服务市场重资产、技术附加值低,将是产业链中增速最快的,据BCC Research预测2011-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29%。

肿瘤续话:筛查、诊断和传统治疗的来龙去脉

  结束了2016年的年末盘点系列,在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小编又要聊回之前半途中断的肿瘤话题了。继前文谈及的肿瘤基本定义和治疗困境、相关谣言后,今天小编要说得主题是:肿瘤的筛查、诊断和传统治疗。对于肿瘤,多数人都免不了“谈癌色变”。都知道肿瘤需要诊断治疗,都大概知道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疗法,

展望2017:大健康产业的机遇与“坑”,在哪里?

  2016年即将离去,展望2017年,大健康产业的机遇与“坑”会在哪里?记者采访了十多位大健康产业的上市公司投资高管、投资机构投资人等,试图把他们心中2017年大健康产业的机遇呈现出来。  多位采访嘉宾都提及的高频词汇(不完全统计)有:肿瘤新药、医疗器械、免疫治疗、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康复养老、

IVD这个细分领域未来市场容量或达200亿

  2017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家委员会联合选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兴技术榜单,其中肿瘤的无创诊断技术成功入选并荣膺榜首。肿瘤无创诊断技术即液体活检(liquid biopsies)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攻克肿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备实时

肿瘤免疫治疗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系统的被动或主动免疫来控制和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传统医疗手段在物理和化学层面上杀灭肿瘤细胞不同,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控制和杀灭肿瘤,具有不良反应小、特异性强等优点。根据治疗原理的不同,免疫疗法主要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肿瘤疫

肿瘤免疫治疗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系统的被动或主动免疫来控制和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传统医疗手段在物理和化学层面上杀灭肿瘤细胞不同,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控制和杀灭肿瘤,具有不良反应小、特异性强等优点。根据治疗原理的不同,免疫疗法主要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肿瘤疫

分子诊断与分子治疗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

  医学科学发展的实践已经并且必将继续表明,科学与技术的发明和重大发现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诊断与治疗是医学科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诊断与治疗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也无不打上不同时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烙印。   纵观医学诊断和治疗学科的发展历程,正是由于包括物理学、化学、免疫学、

浅述分子诊断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分子诊断与治疗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   纵观医学诊断和治疗学科的发展历程,正是由于包括物理学、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在内的一个个犹如星斗般灿烂的重大发现和发明,才使得医学诊断与治疗学科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 分子诊断学发展历程   以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提出为标志,分子

解读《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9大检测技术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  为进一步提高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7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重磅! 首批肿瘤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公布

  2014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已经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且符合申报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申请试点,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同时明确申请试点的基因测序项目(如

从肿瘤标志物应用所引发的思考

作者:谢志贤 刘倩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检验科     肿瘤标志物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检测项目。从健康人群体检到疑似肿瘤患者的筛查,乃至肿瘤患者病情进展、治疗疗效监测、预后等,但凡涉及肿瘤标志物结果的解读,临床医师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正确解读肿瘤标志物,是我们应用

赵春华:肿瘤干细胞根治癌症研究新方向

栏目主持:潘锋 本期话题:美国科学家培养出乳腺癌干细胞 日前出版的《肿瘤细胞》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美国科学家已经从正常组织中成功培养出乳腺癌干细胞,而此前任何一个出版物都没有此类报道。这一研究有望进一步加深科学界对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和认识,并找到彻底根治癌症的新方法。

【一文掌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预测性生物标记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开创了治疗新时代,随之的疗效预测评价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也将带来更大的益处。  引言  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监视和清除有重要作用。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机制逃避免疫是肿瘤特征之一。Chen和Mellman描述的肿瘤免疫循环是抗肿瘤免疫增强反应策略的基石。包括的步骤有:肿瘤抗原的释放、树

2019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一、基因测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因测序技术应用范围较广,主要分为科研服务、医疗应用服务以及非医疗基因检测服务。其中,医疗应用服务是目前应用基因测序技术中活跃度较高且发展潜力较大的部分,涉及无创产前筛查、遗传病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肿瘤诊断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随着“二胎

肿瘤标志物的小知识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 是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存在于病人的、、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监测复发和预后评价

基因检测行业调研(包含企业梳理、行业监管)

  一、基因检测公司梳理  目前全国涉及基因检测概念的公司有200余家,按照业务范围划分,这些公司可以分为:①最上游的基因检测仪器开发企业(测序仪、芯片扫描仪、PCR设备),②提供样本处理试剂和耗材的中上游企业(建库试剂盒、检测试剂盒、工具酶、基因芯片),③提供第三方基因检测服务的中游企业

肿瘤早期诊断新靶标之ctDNA

  肿瘤液态活检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监测手段,区别于传统的临床诊断手段,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无创、实时等特点。广义而言,肿瘤液态活检主要是指以外周血液为主的体液标本中细胞及核酸的检测。通常包括了循环肿瘤细胞(CTC)和游离的DNA(ctDNA)两大类,是目前精准医疗的最前沿领

肿瘤早期诊断新靶标之ctDNA

  肿瘤液态活检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监测手段,区别于传统的临床诊断手段,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无创、实时等特点。广义而言,肿瘤液态活检主要是指以外周血液为主的体液标本中细胞及核酸的检测。通常包括了循环肿瘤细胞(CTC)和游离的DNA(ctDNA)两大类,是目前精准医疗的最前沿领

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建成 中国掌握全球"话语权"

  医生在调试治疗仪器   经过十余年努力,中国国内首家同时拥有质子和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正式建成。这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立体定向爆破肿瘤”时代。由此跻身肿瘤放疗领域的世界“制高点”,掌握全球“话语权”。   中新社记者最近探访了这

全球首发“基因转染荧光试剂” 瞄准癌细胞

4月18日,“癌症早期诊断与个体化医疗新技术研讨会暨2010纳奥生物产品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纳奥生物全球首家出产的“基因转染荧光试剂和系列纳米荧光探针产品”正式上市,并现场给多家全国知名医疗机构赠送了试用品。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了解,在35~59岁

重视肿瘤病理检测,助力精准医疗时代

  精准医疗被认为是继经验医学、循证医学之后的第三次医学革命。所谓“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医疗。用美国

思路迪创始人熊磊谈精准药物研发《精准医疗大咖论道》

  近年精准医疗逐渐从科学走向临床和健康应用。精准医学纳入“十三五”;基因诊断扩大适用范围,二代测序诊断试剂盒和肿瘤免疫治疗单抗获FDA批准;国产测序仪量产实现个人基因组进入百美元时代;基因与健康管理、保险等跨界融合;第582次香山会议商讨“中国微生物组计划(CMI)”;国内BAT,华为等IT巨头逐

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前沿,“中国光谷”年度盛会

  2017年6月30日至7月2日,第二届“中国光谷”国际生物健康产业博览会(下称“生博会”)将在湖北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召开。生博会是由国家卫计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别支持,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承办的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生物领域专业展会。  生博会以“创新引领、生命健康

2018肿瘤基因检测市场研究报告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基因检测行业自2015年迎来高峰,随即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基因检测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目前华大基因、贝瑞基因依靠无创产前筛查等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已于2017年相继上市并成为该细分领域头部公司。但肿瘤基因检测领域市场格局仍未稳定。全国每年约400万肿瘤新增病例,根据

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方案助力PD-1/PD-L1疗效预测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之外的革命性治疗手段,特别是基于PD-1、CTLA-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表现尤为突出。即便如此,肿瘤的免疫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如疗效不确定性、总体有效率低、耐药抵抗及检测生物标志物缺乏等都制约了对患者的精准治疗。

通过甲基化的变化来确定复发性淋巴瘤

  一队来自美国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开始通过标记复发患者体内DLBCL肿瘤来表征甲基化改变,发现最终可能有助于预测或治疗愈后复发的疾病形式的线索。  他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报道说,研究人员选择来自11名患者诊断和复发过程中的DLBCL肿瘤的13例肿瘤组,通过亚硫酸氢钠测

院士共议:将早期筛查列入防癌国策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而国内外的经验早已经证明,采取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治疗等防治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10年前的3月5日,“在农村

肿瘤标记物MSI检测:让每一个癌细胞都无所遁形

  随着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的不断发展,新靶向药物的发现及研究的深入,个体化医疗的靶标检测也将从单一靶标检测发展为多靶标联合检测,最终形成靶标检测系统,希望能提高靶向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7年11月17日,由上海立迪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普洛麦格生物产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肿瘤诊断和

基因检测临床应用领域市场分析

  基因检测技术可用于医疗健康、农业育种、司法鉴定等多个行业,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医疗健康行业的临床应用。在《医健产业数据观系列 | 基因检测临床应用领域市场分析(上)》一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并对基因检测的全球与中国市场规模进行了估测分析。接下来,本文将对基因检测在临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