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被成功揭示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10)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相关研究成果5月12日在线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 日前,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国发生了“寨卡热”疫情。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感染还与胎儿和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些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关。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已有33个国家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播。 解旋酶是设计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在病毒增殖过程中,解旋酶几乎是所有病毒复制所必须的蛋白。在寨卡病毒复制过程中,寨卡病毒解旋酶通过水解三磷酸核苷获取能量从而实行对双链核酸的解链功能。这一功能和过程对该病毒的增殖至关重要。研究人员介绍,把寨卡病毒解旋酶的特定活性位点作为关......阅读全文

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10)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相关研究成果5月12日在线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    日前,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国发生了“寨卡热”疫情。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

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被成功揭示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10)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相关研究成果5月12日在线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    日前,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国发生了“寨卡热”疫情。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

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被成功揭示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10)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望开发出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相关研究成果5月12日在线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   日前,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多国发生了“寨卡热”疫情。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

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有望开发特效药物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1.8埃米(即纳米的1/。   寨卡病毒解旋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   有望开发治疗寨卡病毒的特效药物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靳莹 田宏亮 记者冯国梧)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海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

研究揭示金属离子激活寨卡病毒解旋酶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腾川团队利用X晶体衍射技术,首次清晰地捕捉到寨卡病毒解旋酶只结合三磷酸核苷(NTP)、与NTP-金属离子结合后的激活初始态及NTP水解后的状态,从而成功揭示了金属离子激活寨卡病毒NS3解旋酶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核酸研究》杂志。NS3是寨卡病毒基因组编码的7个非结构蛋

中科院发现寨卡病毒关键蛋白晶体结构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院士高福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施一带领的科研团队针对寨卡病毒(ZIKV)进行分析,发现非结构蛋白1(NS1)的分子结构。该研究成果提供了非结构蛋白1的原子层面图像,在这之前非结构蛋白1同样参与了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4月1

中国科学家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

  近日,《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科院院士高福团队最新发现的寨卡病毒(ZIKV)的非结构蛋白1(NS1)的分子结构,并提供了一个原子层面的图像。NS1参与了例如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当中。  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目前正在美洲流行。虽然寨卡病毒

微生物所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通力合作在揭示寨卡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Zika virus NS1 structure reveals diversity of electrostatic surfaces among flaviviruses(《寨卡病

X晶体衍射揭示金属离子激活寨卡病毒解旋酶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腾川团队利用X晶体衍射技术,首次清晰地捕捉到寨卡病毒解旋酶只结合三磷酸核苷(NTP)、与NTP-金属离子结合后的激活初始态及NTP水解后的状态,从而成功揭示了金属离子激活寨卡病毒NS3解旋酶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核酸研究》杂志。  NS3是寨卡病毒基因组编码的7个

高福、施一等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

   近日,《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科院院士高福团队最新发现的寨卡病毒(ZIKV)的非结构蛋白1(NS1)的分子结构,并提供了一个原子层面的图像。NS1参与了例如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当中。  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目前正在美洲流行。虽然寨卡病

寨卡病毒复制奥秘揭开对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寨卡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奥秘揭开。近日天津大学杨海涛团队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展示了寨卡病毒解旋酶的晶体结构,解开了寨卡病毒复制的关键过程和机理。这一成果对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研究中,杨海涛团队成功获得了寨卡病毒解旋酶执行功能和结合底物时

天津大学首席科学家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寨卡病毒解旋酶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一个关键靶标。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在Protein &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寨卡病毒解旋酶的高分辨率结构。  寨卡病毒(Zika virus)前段时间在拉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这种病毒会导致小头畸形和其他严重出生缺陷,是公共健康面临的一大挑

寨卡病毒不可怕

  在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的首都圣萨尔瓦多,一名男子进行烟熏灭蚊,以遏制寨卡病毒传播。  6月3日,北京市卫计委通报,北京发现第三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内地累计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已超过16例。而在此前,该病毒已在全球多国传播。  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

天津大学首席科学家再发研究新成果

  这段时间以来,寨卡病毒几乎已经人尽皆知。这种病毒在拉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会造成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今年二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寨卡病毒感染,最佳预防方式仍是采取保护措施,避

寨卡疫情紧急状态解除,且看2017寨卡病毒研发管线

  自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以来,寨卡疫情不断发酵,开始在巴西等美洲国家持续肆虐,对疫情地区带来了一定的恐慌。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传播,还可经性交传染,多数感染者不会发病,但是偶尔会出现发烧、红疹、关节疼痛等轻微病状。其对人类的威胁主要在于孕妇一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发

突变的寨卡病毒更毒

     埃及伊蚊传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热。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khlungcenter    一项近日发表于《细胞报告》的新研究显示,一种突变可能会使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更具传染性和危险性。    寨卡病毒通常不会在成人身上引发症状,但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感染,可

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寨卡病毒

  我国9日确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一消息无疑使正在欢度春节的国人产生担心:“大过年的,我和我的亲朋好友会感染上寨卡病毒吗?”那么让我们了解一下有关寨卡病毒的相关知识,作好预防工作。  问: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答:它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问: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可能导致男性不育

  中国科学家在寨卡病毒的研究上又往前迈出了一步。11月22日,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该校李向东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睾丸损伤,并最终导致雄性不育,这一发现从新的角度揭示寨卡病毒影响人类健康的可能性。  北京时间11月2

寨卡病毒可能通过眼泪传播

  美国《细胞报告》杂志6日发布的一项实验鼠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能在其眼睛里存活,并有可能通过眼泪传播。这一发现有助解释为什么一些寨卡患者会出现眼病,包括会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的葡萄膜炎。    多数成年寨卡患者不会出现患病症状,但少数成年人可能出现结膜炎,个别患者会出现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同时发炎

我国存在寨卡病毒疫情输入风险

  9月6日,新加坡卫生部公布,截至9月6日中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增至275例,确诊的感染人数还将上升。记者从北京卫计委获悉,目前已有30名在新加坡的中国人感染此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如果东南亚地区的疫情变得严重,输入我国的风险就会增加。   新一期英国《柳叶刀

寨卡病毒可能通过眼泪传播

  美国《细胞报告》杂志6日发布的一项实验鼠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能在其眼睛里存活,并有可能通过眼泪传播。这一发现有助解释为什么一些寨卡患者会出现眼病,包括会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的葡萄膜炎。    多数成年寨卡患者不会出现患病症状,但少数成年人可能出现结膜炎,个别患者会出现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同时发炎

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进展

  7月24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华侨大学及广州医科大学合作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Incorporation of NS1 and prM/M are important to confer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adenovirus

寨卡病毒研究取得新进展

  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斯基金会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对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采集的寨卡病毒的基因排序分析发现,寨卡病毒能够抑制患者免疫系统的激活,且抑制能力比同类病毒更强。  该基金会的研究人员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同行共同完成这一研究项目,研究文章刊登在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病》杂志

寨卡病毒传播出现新途径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寻找寨卡病毒疫情暴发的罪魁祸首。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功及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田怀玉等人在《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提出在病毒污染水体中孵化的蚊子,可直接感染寨卡病毒。  “这一途径让病毒传播周期大大缩短,可导致寨卡病毒在自然界快速流行。”程功对

CRISPR:让寨卡病毒无所遁形

近日,一种快速检测寨卡病毒的试纸诞生,它的出现或许能够降低小头症婴儿的出生率。这种神奇的方法来自CRISPR技术。这个自2013年以来风靡世界的基因编辑技术正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引起一场巨变。 寨卡病毒肆虐全球,为了对抗它,科学家一边积极寻找预防的方法,一边也在开发快速检测的方法。

全球首例寨卡病毒减毒活疫苗

  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便又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叫寨卡病毒(Zika Virus)。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

从唾液中检测到寨卡病毒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的3D打印设备可以快速检测寨卡(Zika)病毒。 据悉这个3D打印的检测装置只有一个苏打水罐大小,成本仅2美元,而且无需用电,也不用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患者只需提供一份唾液样本。当遗传分析检测到病毒存在时,装置中可变色的燃料将

预防寨卡病毒的解药——蚊子蛋白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瞄准传播寨卡病毒蚊子唾液中的一种蛋白,减少了小鼠的寨卡感染率。这项发现指出了针对寨卡病毒和类似的蚊媒病毒疫苗开发策略。  研究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  2015年爆发至今,还没有针对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疗法。寨卡病毒感染导致了出生缺陷等重大疾病,

寨卡病毒威胁多大?专家:不是致死病毒无需恐慌

  西非埃博拉的阴云尚未彻底散尽,寨卡病毒又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敲响警钟。这种可能影响孕妇并导致新生儿畸形的病毒到底有多严重,是否会像埃博拉病毒那样肆虐全球,甚至威胁中国?权威组织和专家表示,寨卡不是埃博拉那样的致死病毒,公众无需恐慌,但需要借鉴埃博拉防治的经验教训,迅速开展相关疫苗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我科学家找到寨卡病毒克星

  导致大量小头症的寨卡病毒现在遇到了克星。北京时间15日3时,《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介绍了中科院微生物所严景华团队和高福团队从中国寨卡康复病人体内鉴定出高效、特异的寨卡病毒单克隆抗体。实验表明,这种抗体能有效治疗小鼠体内的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疫情自去年在巴西暴发后,迅速在南美、中北美加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