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1 09:38 原文链接: DNA纳米线中首次检测到电流

  据德国赫姆霍兹研究中心官网9日报道,该中心德累斯顿罗森多夫实验室和帕德博恩大学研究人员在开发遗传物质电路方面取得突破:他们通过加入镀金纳米粒子,首次在单链DNA自组装纳米线中检测到电流。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期刊《朗缪尔》(Langmuir)上。

  近年来,计算机芯片重要元件已缩小至14纳米,但传统工艺总是从较大尺寸逐步剪切成想要的结构,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现已达到物理极限,缩小尺寸越来越难。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可替代的方法,而用原子和分子自组装复杂组件是其中之一。

  这种自组装就像折纸技术,是一种颠覆传统工艺的“自下而上”方法,小分子自组装成更大的复杂结构,无需剪切缩小。参与研究的阿图尔·埃布解释说,这次的DNA纳米电线是利用一条较长的单链DNA与几个较短DNA片段通过碱基对作用形成,这种DNA折叠技术获得的元件比现有最小计算机芯片组件还要小很多,能用来制造非常小的电路。

  但DNA电线长期面临一大难题:不能很好传导电流。埃布和同事克服了这一难题,他们将镀金纳米颗粒键合到DNA电线上,再用电子束光刻技术让每条纳米电线通过电极相连。“将较大电极与DNA结构相连,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技术难题,现在我们首次能精确地检测DNA电线内流经的电荷量。”埃布解释道。

  虽然研究人员真实检测到电流传导,但电流大小与周围温度有关。室温下,纳米线导电性能正常,即使电线间结合不紧密,也会有电子从一个金粒子跳到另一个金粒子上形成电流。

  埃布指出,目前只能测出有电流,由于传输距离太短,最先进的显微镜也无法捕捉。接下来他们会继续改进,在金粒子中加入导电聚合物材料,优化金属化过程,用性价比更高的金属取代金粒子等。

相关文章

拓扑绝缘体中电流的高效转换机制被发现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微电子与微系统研究所(CNR-IMM)开展了一项研究,发现在硅衬底上拓扑生长的绝缘体——碲化锑(Sb2Te3)中,纯自旋电流和“传统”电流之间的转换效率很高。相关成果发表在《Adv......

快速了解灯电流与荧光强度的关系

LED的光学参数中重要的几个方面就是:光通量、bai发光效率、发光强度、光强分du布、波长。1发光效率和光通量发光效率就是光通量与电功率之比。发光效率表征了光源的节能特性,这是衡量现代光源性能的一个重......

高精度光纤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实现国产化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宽带大电流测量仪开发与应用”项目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研制出了以光纤宽带大电流传感器、宽频带高精度电磁式标准电流传感器为主体的国产化......

DNA纳米线中首次检测到电流

据德国赫姆霍兹研究中心官网9日报道,该中心德累斯顿罗森多夫实验室和帕德博恩大学研究人员在开发遗传物质电路方面取得突破:他们通过加入镀金纳米粒子,首次在单链DNA自组装纳米线中检测到电流。相关研究发表在......

DNA纳米线中首次检测到电流

据德国赫姆霍兹研究中心官网9日报道,该中心德累斯顿罗森多夫实验室和帕德博恩大学研究人员在开发遗传物质电路方面取得突破:他们通过加入镀金纳米粒子,首次在单链DNA自组装纳米线中检测到电流。相关研究发表在......

首个电流激发光源的光量子电路问世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官网27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科学家带领波兰和俄罗斯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解决了光子电路运用于光量子计算机的一大限制条件,首次成功将一个完整的量子光学结构集成到芯片上。......

新方法能在几飞秒内操控电子有助研制高效太阳能电池

当硅或石墨烯表面受光照后,其内一些电子会激发到高能态,在几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内快速完成一连串反应。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研人员找到一种新方法,能在光激发电子的前几飞秒内操控石墨烯中的电子......

ITER环向场线圈用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原型件测试顺利完成

近日,国内自主研制的ITER环向场线圈用高温超导电流引线(以下简称“TFHTSCL”)原型件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制造,并顺利通过全电流68kA稳态和75kA过流运行测试。来自ITER组织的S......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保养和日常维护

1.开机前,检查各插头是否接触良好,调好狭缝位置,将仪器面板的所有旋钮回零再通电。开机应先开低压,后开高压,关机则相反。2.空心阴极灯需要一定预热时间。灯电流由低到高慢慢升到规定值,防止突然升高,造成......

单分子二极管问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物理学副教授拉莎·文卡塔拉曼指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成功创建出首个单分子二极管,其性能比之前所有设计的要高50倍,有望在纳米器件领域获得实际应用。论文发表在5月25日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