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2 10:24 原文链接: HBV有哪三种颗粒

1.大球形颗粒:亦称Dane颗粒,它是一种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直径约42nm。核衣壳为20面体对称结构。游离的核衣壳只能在肝细胞核内观察到。血中Dane颗粒浓度以急性肝炎潜伏期后期为最高,在疾病起始后则迅速下降。 Dane颗粒表面含有HbsAg,核心中还含有双股有缺口的DNA链和依赖DNA的DNA多聚酶。目前认为Dane颗粒即完整的HBV。
2.小形球颗粒:直径约22nm的小球形颗粒是HBV感染后血液中最多见的一种。它由HBsAg,即病毒的囊膜组成。化学组成为脂蛋白,可按其特有的密度与正常血清蛋白部分分离。在此颗粒中未检出达DNA多聚酶活性。目前认为HBV的小颗粒不是HBV,可能是它感染肝细胞时合成过剩的囊膜而游离于血循环中。
3.管形颗粒:直径约22nm,长度可在100~700nm之间。实际上它是一串聚合起来的小颗粒,但同样具有HBsAg的抗原性。
(二)基因组结构
目前,已可从感染HBV病人的血清中及感染肝脏提纯的病毒核心中分离出环状双股DNA,从而确定HBV属DNA病毒。
HBV DNA的两链长短不一,长链(L)完整,为负链,长度恒定,约3200个核苷酸。短链(S)为正链,长度可变,约为长链长度的50~100%,链的增生按5′-3′顺序进行。在不同分子中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而短链和长链的5′端位置固定点为粘性末端,通过250~300个核苷酸碱基配对,以维持DNA分子的环状结构。在粘性末端两侧,两链5′端各有一个由11个bp组成的直接重复序列 (Direct repeat,DR)-5′TTCACCTCTCC,该DR位于第1824个核苷酸者称DR1,位于第1590个核苷酸者称DR2,在病毒复制中起作用。
目前,由于克隆化DNA完整核苷酸已经确定,现已证实HBsAg和HBcAg都是由Dane颗粒的DNA所编码,并且二类基因存在同一DNA分子上。有人比较病毒基因编码能力和病毒多少,发现HBV DNA负链能编码全部已知的HBV蛋白质,而其正链开放读码区,不能编码病毒蛋白。
HBV DNA负链有四个开放区,分别称为S、C、P及X,能编码全部已知的HBV蛋白质。S区可分为二部分,S基因和前S基因。S基因(核苷酸155~833)能编码主要表面蛋白。S基因之前是一个能编码163个氨基酸的前S基因,编码Pre S1和Pre S2蛋白。C区基因包括前C基因和C基因,分别编码HBeAg和HBcAg。P区最长,约占基因组75%以上,编码病毒体DNA多聚酶。X区(核苷酸1374~1835)可能编码有154个氨基酸的碱性多肽,长链的裂口位于此区。
(三)HBV的抗原组成
1.HBsAg:HBsAg是由HBV的基因组所特定的,为上述三种形态的颗粒所共有。纯化的HBsAg 含有类脂质、糖类、脂质、蛋白质及糖蛋白。它由8种多肽组成,定名为P1至P8。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查提取的HBsAg,显示有典型的蛋白吸收光谱。蛋白占总量的70~90%以上,广义的HBsAg 由三种蛋白组成:(1)主要表面蛋白(S蛋白,小分子HBsAg),由S基因编码的226个氨基酸组成。(2)中分子蛋白(中分子 HBsAg),由前S2、S基因编码,在S蛋白226个氨基酸的N端附加一个含55个氨基酸的Pre S2蛋白组成,共281个氨基酸。(3)大分子蛋白(大分子HBsAg),由S,前S1和前S2 基因编码,在中分子蛋白281个氨基酸的N端附加一个含119个氨基酸的 Pre S1蛋白组成,共400个氨基酸。
S蛋白即狭义HBsAg,是HBV囊膜的主要表面抗原的主要成份,包括糖基化的GP27和非糖基化的P24两种形式,以二硫键相连形成二聚体,代表HBsAg的结构单位,具备完整的抗原性。如二聚体解离,则HBsAg抗原性将会明显下降。
HBsAg 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HBS,它是HBV的中和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HBsAg的检出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前S蛋白2(Pre S2),的C端HBsAg端相连,PreS2暴露于HBV囊膜外层,具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 (Polymenized Human Serum Albumin,PHSA)的受体(PHSA-R),能与PH-SA结合。由于肝细胞表面也有PHSA-R,HBV能通过血循环中存在的PHSA的介导,吸附到肝细胞表面,最后经胞饮作用进入肝细胞内。如病人血清中检出PreS2,表示HBV在肝细胞中复制。PreS2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PreS2。此抗体出现于急性感染恢复早期,比抗HBs出现早而维持时间与抗HBs一样。抗Pre S2具有中和作用,可作为机体康复的指标之一。
PreS1有较强免疫原性,并能增强PreS2和HBsAg 的免疫原性;PreS1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PreS1。该抗体有lgM和lgG两种,其中抗Pre S1在HBV感染潜伏期,也就是在抗HBV~lgM出现前已产生,故可作为HBV早期感染的特异性指标。而抗PreS1 lgG出现稍晚,在体内维持时间较长,具有中和作用。
HBsAg对一些促进变性的化合物,如乙醚、1:1氯仿一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30以及各种蛋白水解酶都很稳定。表面的类脂质可能对于一些主要由蛋白组成的抗原决定簇起保护作用。HBsAg具有几种特异性抗原组分,包括各亚型共同抗原特异决定族a和二组互相排斥的亚型决定簇d/y和 w/r。HBsAg的主要亚型有adr、adw、ayr及ayw四种。欧美各国adr、为主,我国汉族以adr居多中区地区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ayw为主(西藏、新疆、内蒙等)。
2.HBcAg: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和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核内。
HBcAg一般从HBcAg阳性尸检肝或实验感染的黑猩猩肝脏提取。在乙型肝炎的急性期、恢复期和HBcAg携带者中常可测出抗~HBc。此抗体对病毒无中和作用。体内如发现HBcAg或抗~HBc表示HBV在肝内持续复制。
3.HBeAg:有关e抗原的本质还不十分清楚,但多数认为它是潜藏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部分。到目前为止,尚未在HbsAg阴性的血清中出现过。

相关文章

又是这个原因!任广立团队PLOSONE发表的文章被撤回

目前,还没有任何获得许可的疗法可以从体内彻底根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包括干扰素α和HBV逆转录抑制剂。小干扰RNA(siRNA)似乎是治疗HBV的有前途的工具,但对预先存在的HBV共价闭合环状DN......

CCR4介导HBV相关肝癌浸润Treg细胞研究进展

HBV感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作为这种慢性感染性肝炎导致的肿瘤,HBV相关肝癌具有与其他类型截然不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特点,例如肝癌晚期一线药物索拉非尼在HBV单阳性肝癌中疗效不显著。此外......

CCR4介导HBV相关肝癌浸润Treg细胞研究取得进展

HBV感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作为这种慢性感染性肝炎导致的肿瘤,HBV相关肝癌具有与其他类型截然不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特点,例如肝癌晚期一线药物索拉非尼在HBV单阳性肝癌中疗效不显著。此外......

新研究揭示乙肝病毒DNA与人基因组互作景观图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目前,全球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人数较多。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在人体肝脏细胞核内可形成cccDNA、整合入......

《Lancet》:HCV感染——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近日,lancet发表了一篇名为《丙型肝炎》的综述,本文将介绍该综述对特殊HCV感染人群的治疗意见。具体内容如下:HCV/HBV合并感染HCV通常是HCV/HBV共感染者肝病进展的主要因素。在这些患者......

Arbutus公布口服II类HBV衣壳抑制剂临床初步数据

ArbutusBiopharma是一家行业领先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解决方案公司。近日,该公司公布了口服衣壳抑制剂AB-506单药治疗Ia/Ib期临床研究健康受试者和2个队列慢性乙型肝炎(CHB......

口服HBV疫苗将问世,口服给药同时诱导免疫反应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疾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我国属高流行区,椐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20多亿人曾经感染过HBV,目前全球仍有2.57亿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人类与乙......

口服HBV疫苗将问世,口服给药同时诱导免疫反应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疾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我国属高流行区,椐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20多亿人曾经感染过HBV,目前全球仍有2.57亿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人类与乙......

两国学者共同揭示HBV持续感染的新机制

一项最近发表在《PLOSPathogens》上的新研究揭示了乙肝病毒蛋白如何刺激可以破坏抗病毒反应的免疫细胞的增殖,该研究由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HaitaoGuo和复旦大学的BinWang、Jimin......

Nature子刊揭示HBV慢性感染导致肝癌发生的机制

慢性乙肝(chronicHBV)感染可以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而慢性HBV感染的研究一直缺乏合适的小鼠模型。肝脏是一个特殊的免疫耐受器官,肝脏中的免疫细胞主要呈现出免疫耐受状态。临床上的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