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2-12 11:38 原文链接: I型干扰素靶向治疗抗体耐药肿瘤研究获进展

  2014年1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傅阳心课题组在Cancer Cell杂志发表标题为Target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ith Interferon-β Bridges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的论文。该论文首度提出IFNβ靶向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即重建肿瘤微环境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协同作用、消除顽固耐药癌症。该突破性研究成果为优化靶向免疫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同时给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肿瘤治疗带来深远影响。

  致癌受体的靶向抗体类药物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癌症治疗。但是经过长时间和高昂代价的治疗后残存的的肿瘤细胞大多产生对抗体的耐药性,成为抗癌治疗的主要挑战。傅阳心、王盛典、郭亚军等以及其他研究团队相继证明: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免疫细胞的Fc受体通路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机制在抗体药物的抗肿瘤治疗中均起到重要作用。最近的临床试验中,抗体药物已经应用于阻断T细胞共抑制信号,例如CTLA-4、PD-1和PD-L1等。这些试验表明扭转T细胞抑制是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此外,I型干扰素(IFNβ)是自发性肿瘤排斥反应和肿瘤治疗诱发的抗肿瘤T细胞反应的关键,这些数据都表明干扰素对激发肿瘤特异性T细胞应答至关重要。然而,如何避免系统性毒副作用,直接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依然是领域内的科学难题。

  傅阳心团队在研究中创建了加载I型干扰素(IFNβ)的融合性肿瘤抗体(Ab-IFNβ)。该治疗策略通过重新激活和链接肿瘤微环境内受抑制的固有免疫和获得应免疫机制,打破肿瘤免疫耐受状态,较之第一代抗体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耐药肿瘤生长。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证明,免疫治疗中Ab-IFNβ直接靶向肿瘤微环境内的树突状细胞,通过增强抗原的交叉提呈来重新活化CTL。此外,Ab-IFNβ治疗能够诱导PD-L1信号通路的阻断,克服了治疗获得性药物耐受,彻底清除已经建立的肿瘤组织。该研究成功推出靶向并且根治抗体耐药肿瘤的全新思路和新一代生物制剂。

  该研究是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完成,杨选明是文章第一作者。研究得到科技部、“千人计划”的资助。

I型干扰素肿瘤微环境内链接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相关文章

临床检验科常见设备和主要供应商大全

临床检验常见设备包括:一、临检设备: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血凝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粪便分析仪二、生化免疫设备: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

看一看免疫细胞如何在组织中挖隧道

  近日,研究人员在Cell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BiophysicalJournal上报告说,一种被称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白细胞能在组织中挖掘隧道,有可能使其他......

中美学者研发新材料搭载化疗药物

 12月2日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中美两国研发人员最新制备出一种可以搭载化疗药物的新型纳米材料。这给实现高效低毒的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这种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好比一个尽职的‘纳米搬运工’。......

肿瘤靶向药物成像的未来发展PI与MALDI成像相结合

摘要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从研究植物代谢组学到发现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再到开发新的疗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成像技术已成为这些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MALDI技术通过提供对治疗化合物及其......

科学子刊:首个CRISPR抗癌动物实验结果生存率提高80%

利用CRISPR-Cas基因组编辑系统,现在可以对细胞中的基因进行精准地切割、修复甚至替换,这一技术已为治愈一系列罕见的遗传疾病开辟了新的可能。因发现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的两位科学家也在今年荣获......

异常的肠道微生态是引起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物种类超过1000种,数量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有趣的是,肠道粘膜集结了人体约60%~70%的免疫细胞,成为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屏障,也可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

异常的肠道微生态是引起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物种类超过1000种,数量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有趣的是,肠道粘膜集结了人体约60%~70%的免疫细胞,成为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屏障,也可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

苏州医工所发现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在肿瘤中普遍表达

程序化死亡分子1(PD-1)为I型跨膜糖蛋白,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在正常情况下,PD-1通过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自身免疫应答。PD-1是免疫反应......

阎锡蕴院士团队挖掘铁蛋白药物临床转化新潜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阎锡蕴院士团队在《NanoToday》杂志在线发表了关于铁蛋白药物载体(FerritinDrugCarrier)药物装载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该......

新研究发现了青光眼,免疫系统和TenascinC之间的联系

持续的COVID-19大流行已导致人类流动性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有可能改变其他传染病的传播动态。现在,在《PLOSNeglectedTropicalDiseases》杂志上报道的研究人员发现,社交距离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