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22 00:00 原文链接: Nature惊人发现:神经元通讯无需突触

  十一月二十一日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显示果蝇触须中相邻的嗅觉神经元可以相互阻断,即使二者并没通过突触直接相连。这种通讯手段被称为ephaptic coupling,神经元通过电场使其邻居沉默,而不是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

  “Ephaptic coupling这一理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不过人们还不清楚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真实的生物行为,”领导该研究的耶鲁大学生物学家John Carlson说。“这一领域还是一块处女地。”

  2004年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的Jean-Pierre Rospars就曾预测,这类神经元可能存在于果蝇的感觉器官。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触须中的嗅觉神经元位于充满液体的sensilla感受器。每个感受器包含二到四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分别对应不同的气味,并且以特定方式组合起来。“例如草莓味神经元总是与梨味神经元搭配在一起,”Carlson说。“这些神经元都很有特色,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了解其组合形式。”

  Carlson的学生Chih-Ying Su针对ab3感受器进行了研究,这种感受器包含两个神经元:对水果己酸甲酯敏感的ab3A,和检测香蕉味2-庚酮的ab3B。研究人员将果蝇暴露在稳定的己酸甲酯气流中时,A神经元保持活性。随后研究人员吹入短暂的2-庚酮气流,B神经元开始峰放电,而A神经元突然关闭,反之亦然。Su发现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果蝇另外四种感受器和疟蚊Anopheles gambiae的一种感受器中。

  尽管感受器中的神经元并不通过突触相连,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Su进行了进一步实验来验证这一点,他采用了阻断突触通讯的化合物,发现尽管相邻神经元的峰放电模式并不协调,尽管切断了触须与任何中枢神经的联系,这些神经元还是可以相互抑制。这些神经元很可能通过周围的液体来通讯,当一个神经元被激活时,它生成电场直接改变了通过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了其电活动。

  人们曾经在大鼠小脑中的神经元(Purkinje cell浦肯野细胞)发现过ephaptic coupling现象,不过没人知道这种相互作用有何影响,而现在研究显示这类作用足以影响果蝇的行为。

  随后研究人员对另一种感受器进行了研究,这种感受器中的一个神经元吸引着果蝇对苹果醋的注意力,而另一个神经元让果蝇规避二氧化碳。Su阻断了醋味神经元的信号传导,使果蝇不被醋所吸引,但仍保持果蝇对二氧化碳的厌恶。随后他把这些果蝇放到迷宫中,迷宫的两条路都有二氧化碳,不过其中一条也有醋味,这时果蝇会选择有醋味的路。但在没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果蝇并不会选择有醋味的道路。研究指出,尽管切断了果蝇醋味神经元与大脑的联系,这种神经元依然可以抑制附近的二氧化碳神经元,当空气中同时含有两种化合物时,果蝇不再排斥二氧化碳。

  这项研究可能彻底改变人们对化合物感知的理解,例如嗅觉和味觉。多年以来,人们认为大脑负责整合各种神经元的应答,而神经元负责检测不同化学物质。而这项研究显示,果蝇神经元能够通过ephaptic coupling在信号传到大脑之前处理嗅觉信息。

  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存在于人体内,举例来说,我们味蕾中神经元的组织形式就与果蝇感受器类似。在我们享用食物时,是否发生着ephaptic coupling呢?“这一启示很有趣,我希望人们能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Carlson说。

  Carlson指出,这项发现也具有实用价值,传播疾病和以农作物为食的害虫都是通过嗅觉来寻找宿主和食物。“在现实世界嗅觉非常重要,”他说。“如果能够通过激活其他神经元来抑制害虫寻找宿主或农作物,将会有很大帮助。”

相关文章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

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为何下降?人类活动变化导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

新思路!低浓度二氧化碳实现直接电解转化

二氧化碳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和研究员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

研究实现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

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和研究员王集杰等在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神经与血流信号转换成钢琴与提琴曲——配乐“电影”将大脑活动可视化

广域神经活动的视听示意图。图片来源:戴维·蒂博多等人/《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复杂的神经元数据可以转换成视听格式?没错,其甚至能成为带有配乐的“电影”来方便人们探索,并帮助解释大脑执行某些行为时发生的......

替代性蛋白质或为碳减排开辟新天地

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质取代50%的动物产品,可以腾出足够的农业用地生产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当于今天的燃煤发电),同时从大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

揭秘癌细胞与神经元的“共生共舞”

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曾在《自然》杂志刊发论文,首次证实恶性脑癌与大脑的神经连接密切相关。他们发现神经胶质瘤会与健康的神经元相互“交流”,形成突触,劫持来自健康神经元的电信号,从而促进自身生长。据英国《......

催化组合将二氧化碳转为碳纳米纤维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热化学反应的新策略,可将强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碳纳米纤维。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独特性能和许多潜在的长期用途。研......

西湖大学:揭示神经元调控大脑血流新路径

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贾洁敏团队的相关研究,揭示了神经元调控大脑血流新路径。他们发现了一座架在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新桥梁”——类突触(NsMJ)。通过类突触,谷氨酸能神经元可直接作用于动脉血管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