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8 17:24 原文链接: Nature新闻:药物不起效?可能是肠道细菌“捣鬼”

  在寻求个性化治疗的过程中,许多研究都将焦点集中个体基因组的差异上。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仅仅受到基因的影响,我们独特的微生物群落——那些生活在身体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群——是决定药效的关键。

  研究人员现在已经有证据表明,健康人能够以不同的方式代谢某些药物,这取决于他们的微生物组成。这项研究结果于6月4日在新奥尔良召开的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议上公布。

  定居于人体中的细菌会“吃掉”它们周围的任何营养物质,无论是宿主饮食中的食物,还是所服用的药物。但是,如果微生物把一种药物代谢成无用的或有毒的化合物,那它们肆意进食就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计算生物学家Leah Guthrie研究了一种常用于治疗结肠癌的药物——伊立替康的数据,在一些患者中,这种药会引起严重腹泻。以前在小鼠中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β-葡萄糖醛酸酶的细菌酶可以修饰伊立替康和其他药物的化学结构。正常情况下,肝脏通过葡萄糖醛酸化过程给药物添加基团解毒。但是这种细菌酶会移除添加的基团,将药物分解成一种有毒化合物。

  肠道菌群影响患者对药物毒素的吸收

  为了了解个体的肠道菌群是否影响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Guthrie和她的同事收集了20个健康人的粪便样本。他们用伊立替康对样品进行处理,并测量样品中细菌与药物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化合物。研究小组发现,其中4个样本含有高水平的伊立替康代谢毒素,但在样本中发现的细菌种类没有显著差异。

  当研究人员分析粪便样本中合成的蛋白质时,他们发现那些有较多细菌代谢物的人包含生产更多β-葡萄糖醛酸酶的菌株。这些人体内将糖运输到细胞的蛋白质水平也明显较高,这表明他们更有可能吸收有毒化合物并产生胃肠道问题。

  研究负责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Libusha Kelly说,研究人员正计划收集使用伊立替康的癌症患者的样本,以确定是否存在这种情况。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结构生物学家Matthew Redinbo也在研究伊立替康,他认为这是了解肠道细菌酶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一步很好的研究。Redinbo说:“我们最深入的探索就是观察肠道酶,并像人类的酶一样研究它们。”

  Redinbo说,肝脏通过β-葡萄糖醛酸酶移除化学基团来处理许多患者使用的药物:这意味着微生物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在小鼠中的工作发现一些β-葡萄糖醛酸酶能对消炎药,包括布洛芬进行类似的修饰,这可会在长期用药时导致肠道毒性。

  肠道微生物对药物影响仍然存在许多未知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的生物化学家Emily Balskus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几十种肠道细菌似乎可以修饰治疗药物,包括一些治疗帕金森病和焦虑的药物。细菌干扰也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动物模型并不总能预测人类的药物毒性,因为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与人类不同。

  不过,目前仍然还有许多问题存在。现在只有极少数破坏药物的酶被发现,并且现在还不清楚在人类人群中肠道细菌的差异有多大。

  比如,6月2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用于阴道凝胶的抗艾滋病毒药物泰诺福韦,对那些阴道含有Gardnerella菌的女性无效。这种细菌很快将药物分解成非活性化合物,但是科学家们还不知道这个过程如何工作,或者是否可以阻止。

  Balskus说,最终,临床医生也许能够筛选人们的微生物,来确定药物是否对他们有效。如果他们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看起来有点问题,医生可以开一些酶抑制剂,或者改变患者饮食从而为细菌提供替代的食物来源。一项研究表明,对小鼠进行饮食干预成功防止了肠道细菌降解一种名为digoxin的心脏病药物。

  Redinbo想在人类身上尝试这项技术。他开办了一家生物公司,计划申请临床试验许可,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给癌症患者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剂与伊立替康。

  尽管如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进一步了解细菌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这种治疗方法要被医生使用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关文章

遗传年龄或可评估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衰老速度!

自闭症(ASD)和精神分裂症(SCZ)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为、遗传学和神经病理学等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重叠特征,提示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发病机制。衰老与表观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我国科研团队发布水稻完整参考基因组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基因组组装对水稻育种意义重大。23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崖州湾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扬州大学等多个单位发布完整的......

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之间的基因组差异是什么?

肿瘤转移性扩散涉及肿瘤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中分离、迁移、二次组织定植和生长的多步骤过程。分析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之间的基因组差异,并量化它们对治疗耐药性的影响有助于研究和利用治疗干预措施,建立更有效、更......

重大突破!染色质扩展显微镜技术可破解基因组秘密

开启或关闭基因的能力是我们在细胞、个体甚至在健康和疾病方面观察到的多样性的基础。这个过程被称为基因转录,涉及到将储存在我们的DNA中的信息转化为RNA。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一直依靠不精确的图解和间接的实......

人工智能快速解码脑癌基因组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团队设计了一种人工智能(AI)医疗工具,可快速解码脑肿瘤的DNA,以确定其在手术过程中的分子身份,而现有方法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获得这些关键信息。研究成果7日发表在《医学》杂志......

新进展!构建新型双碱基编辑器

碱基编辑器是基于CRISPR/Cas9发展的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诱导单个碱基的突变,而鲜有关于特异性介导A-to-G和C-to-G双突变的碱基编辑工具的研究。此外,关于碱基编辑系统与染色质环境之间......

“画蛇添足”并非无迹可寻,远古时期的蛇是有脚的

成语有云:画蛇添足,形容做事多此一举。但蛇真的无脚吗?爬行动物专家认为,蛇的祖先是蜥蜴,在远古时期,蛇是有脚的,只是在演化过程中慢慢失去了。近日,这一说法得到了进一步证实。经过5年的研究,基于大规模多......

祝贺!中国科学家组团攻关,取得重大成果

日前,由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26个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研究,绘制出了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14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自主进行......

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面纱”揭开

谷子即小米,起源于中国,作为粮食作物深受老百姓喜爱。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对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分析,组装了首个谷子高质量图基因组,系统阐明了......

由微生物群调节的免疫抑制性肠道T细胞进入肿瘤

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LaurenceZitvogel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一种由微生物群调节的检查点引导免疫抑制性肠道T细胞进入肿瘤。2023年6月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这一成果。通过诱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