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06 16:51 原文链接: Nature:鉴定出大脑中调节口渴的神经回路

  小鼠大脑中有三个处理口渴的区域:穹窿下器官(subfornical organ, SFO)、下丘脑终板血管区(organum vasculosum laminae terminalis, OVLT)和正中视前核(median preoptic nucleus, MnPO)。这些区域一起在前脑(靠近大脑的前部)中形成一种被称作终板(lamina terminalis, LT)的片状结构。大脑的大部分区域都受到几乎不可渗透的血脑屏障的保护,其中血脑屏障是一层紧密堆积的细胞,将血液与大脑分隔开。但是在大脑的SFO和OVLT中,情况并非如此---它们直接与小鼠的血液交界,从而允许这两个区域测量血液中的钠离子含量或者说盐度,其中盐度表征水化状态。因此,LT是参与口渴调节的主要结构。


图片来自Caltech。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生物学助理教授Yuki Oka和其他人在之前的研究中已证实SFO、OVLT和MnPO各自含有所谓的兴奋性神经元,当受到刺激时,它们会促发饮水行为。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Oka及其团队发现MnPO是口渴调节中心。它接收来自SFO的兴奋性输入信号,但是反之则不会。该团队还发现当通过遗传手段让MnPO中的兴奋性神经元遭受沉默时,刺激SFO或OVLT并不会诱导饮水行为。这项研究揭示出LT中的一种分层组装的口渴通路:MnPO将来自SFO和OVLT的口渴信号整合在一起,并将它们传递到下游的大脑区域,从而诱导饮水行为。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2月2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erarchical neural architecture underlying thirst regulation”。

  在血液补充水分前,抑制性神经元阻止饮水

  该团队还发现另一种参与口渴的急性饱足感(acute satiety)的神经回路。

  Oka说,“当你缺水时,你可能会在几秒钟内吞下水,你会产生饱足感。但是,你的血液在那时还没有补充水分:它通常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因此, SFO和OVLT不能够在饮水后马上就检测到血液获得水分补充。然而,即使在身体获得充足的水分补充之前,大脑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何时停止饮水。”

  鉴于身体补充水分和大脑中的饱足信号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异,这些研究人员推断定存在某种抑制饮水行为的快速信号。其他的研究团队近期已证实LT中的兴奋性神经元在开始饮水后快速地受到抑制。然而,导致这种快速的口渴饱足感的神经回路仍然是未知的。

  Oka团队发现MnPO中的某些所谓的抑制性神经元立即对饮水行为作出反应并对SFO中的口渴神经元提供直接的抑制。这些抑制性神经元特异性地被摄入的液体而不是被摄入的固体激活。这些研究人员推测,这种抑制性神经回路监控通过口咽部的运动摄入的液体,这进而精确地抑制口渴神经元。

  论文第一作者Vineet Augustine 说,“当你真正口渴并快速地吞下液体时,喉咙的移动方式与摄入食物时的不同。我们认为这种抑制性神经元群体对这种快速摄入水时的运动作出反应。”

  更多的饱足信号有待发现

  尽管MnPO中的抑制性神经元编码饮水诱导的口渴神经元抑制,但Oka团队预测大脑会使用额外的饱足信号。

  Oka说,“我们发现的抑制性信号仅在饮水期间才会出现。但是,饱足感的确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这表明MnPO中的抑制性神经元不会成为口渴饱足感的唯一来源。这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题。” 尽管这些研究结果是在小鼠大脑中开展的,但是人类大脑存在着类似的区域。这些研究人员说,人类大脑中也可能存在着一种类似的口渴神经回路来控制饮水行为的激活和抑制。


相关文章

揭示帕金森病中蛋白聚集的秘密:NEMO蛋白的关键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与大脑中蛋白质聚集的沉积有关。当细胞废物清除系统存在缺陷或超负荷时,这些聚集物会积累。一种主要与免疫系统信号传导过程相关的蛋白质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发生......

自适应神经连接光子处理器问世

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团队现已开发出一种所谓的基于事件的架构,该架构使用光子处理器,通过光来传输和处理数据。与大脑类似,这使得神经网络内的连接不断适应成为可能。这种可变的连接是......

我国学者发展出外场诱导的神经网络力场新方法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蒋彬教授课题组在发展场诱导的原子神经网络力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原子模拟是人们在微观层面理解复杂化学、生物和材料体系的光谱、......

将领域知识引入神经网络,MIT团队用光谱Transformer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

代谢组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竞争和疾病病理学的小分子,部分原因是大规模社区努力测量数千种代谢物标准品的串联质谱。然而,在临床样品中观察到的大多数光谱不能与已知结构明确匹配。令人惊讶的是,用......

突破国外封锁!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开始量产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将核磁共振仪器......

川大团队揭示神经元进化缺失的一环,填补神经元空白

1997年,从高中考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来,26年间陈强始终在和生命科学打交道。从北大博士毕业之后,他来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了6年的博士后研究。2013年,陈强回国加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Nature:神经退变和脑衰老过程中神经元DNA修复新机制

近期,Nature 发表了题为:ANPAS4‐NuA4ComplexCouplesSynapticActivitytoDNARepair的研究论文【1】,揭示了神经元在外部刺激下维持基因组稳......

效仿人脑节能,可用于AI的大型类脑神经网络实现

在《自然·机器智能》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所(CWI)科学家展示了类脑神经元如何与新颖的学习方法相结合,能够大规模训练快速节能的尖峰神经网络。潜在的应用包括可穿戴人工智......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人类罕见的神经胶细胞瘤的新型疗法

弥漫型内因性桥脑神经胶细胞瘤(DIPG,DiffuseIntrinsicPontineGlioma)是一种致命性的小儿脑瘤,患者常常会在诊断后的一年内死亡,由于肿瘤的位置,进行手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化疗......

科学家阐明摄食全过程的序列性神经调控机制

自然环境变幻莫测。自然界中的动物即使在摄食过程中也需要时刻关注环境中的各种线索,一方面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险,另一方面利于获取更多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细致分析动物多种自发行为的手段,科学家主要利用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