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4 17:11 原文链接: PD1抑制剂合理使用,患者总生存率95%

   几乎绝大多数抗癌新药的研发,都是从末线治疗开始探索。新药临床试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那么这个抗癌新药探索的天花板是否可以被打破呢?

  目前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的,绝大多数要么就是已经在国外上市的很成熟的药物,要么就是国外上市老药的仿制药,要么就是国外已有类似药物上市、靶点或者机制类似的同类药,总而言之,都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参考——这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好的一面是,在国内参加临床试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安全的,至少不会有致死性的事件发生;坏的一面是,国内老是这样一个状态,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创新,永远都是跟在国外的屁股后面走,导致任何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新药,都是国外上市三五年后,国内才陆陆续续出现。

  言归正传。一个新药,如果在末线治疗里成功了,接下来就会逐步向“前”移:晚期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病友,来试一试,看看这个新药是不是疗效比标准治疗更好?手术或同步放化疗后的病友,来试一试,看看这个新药能不能预防复发和转移?甚至,刚开始诊断,还有手术切除可能性的病友,来试一试,看看这个新药能不能让肿瘤退缩,让手术更顺利,让生存期更长……

  目前,PD-1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十几种癌症,晚期的二三线治疗;已经被批准用于肺癌等若干种癌症,晚期一线治疗;已经被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肺癌术后或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但是,截止到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款PD-1抑制剂,被批准用于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

  近日,这个天花板被打破。NEJM杂志报道了一项PD-1抗体O药用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的小规模临床试验,亮点颇多。

  这项临床试验一共入组了21名I-IIIA期(早期、中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在手术前先接受1-2次O药治疗,然后在第二次O药治疗4周内安排手术。开始O药治疗前会有穿刺活检的病理标本,手术后会有术后的标本,因此可以进行详细的基因检测、免疫分析,对比出用药前后的各种变化。21名患者中,62%是腺癌,81%均为II-IIIA期患者。接受O药治疗后,只有5位患者出现了副作用,只有1位患者是2级的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非常好。

  21位患者,20位患者是在接受了2次O药后按计划完成了手术;1位患者由于出现了3级的免疫性肺炎,提前安排了手术,手术过程顺利。21位患者中,有1人手术过程中,发现肿瘤侵犯了气管,未完整切除肿瘤。从第二针O药打完,到手术的时间是18天,完全在计划内(4周)——因此,术前PD-1抗体的使用,不会导致手术时间被拖延。

  21位患者,在接受O药治疗前,在接受O药治疗后又尚未接受手术前,拍了两次片子。

  结果提示:2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18名患者肿瘤稳定、1名患者肿瘤进展——从影像学上判断,术前用1-2次O药,疾病控制率是96%,有效率为10%。下图展示了其中一位病友在用药前后肿瘤的变化:


  从影像学上,只能看到肿瘤的大小和形状,但是无法判断肿块里面癌细胞是否活跃、癌细胞的比例有多大以及癌细胞的死活。

  20位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的病友,可以通过对比接受O药前穿刺活检的切片和手术后的组织切片,来判断癌细胞的死活。结果显示:45%的病友,肿瘤组织中超过90%的癌细胞,在接受O药治疗后,已经死亡;有几位病友,切下来的肿块,甚至完全都是死的癌细胞。

  有两位病友,接受完O药治疗后,影像学上提示肿块变大了,但是切下来发现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免疫细胞,癌细胞已经基本被消灭。

  深入研究,到底什么样的患者,接受PD-1抗体治疗,更容易达到癌细胞大面积死亡。结果还是和以前类似: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MB高的患者,更容易有效。

  通过对比接受O药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以及肿瘤切片中相关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科学家们发现,接受O药治疗起效的病友,其肿瘤组织中特异性杀伤癌细胞的T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提高,外周血中也是。尤其,是那些能特异性针对所谓肿瘤新生抗原的T细胞扩增和激活明显。


  最后,长时间随访提示,20位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病友,1年无疾病复发率为80%,18个月无疾病复发率为73%。1位病友术后由于发生车祸、脑外伤而去世(这个不能赖肿瘤);1位病友术后2个月出现单发的脑转移,接受了局部放疗后,已经无病生存16个月,复查一切正常;1位病友术后出现了纵膈淋巴结复发,接受了同步放化疗,肿瘤缓解,疗效维持已经超过1年多;最后还有1位病友,术后1年出现了复发,复发转移后4个月,因为疾病去世

  20位病友,1年半的无疾病复发率高达73%,总生存率高达95%;这个数字,比历史同期数据好一些,期待更长久、更大规模的数据,来支持术前PD-1抑制剂的合理使用。

相关文章

“新辅助治疗”有望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效果

近日,中山医院胸外科谭黎杰、尹俊教授团队联合华大基因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Medicine》(《自然·医学》)(2022影响因子JIF=82.9)发表研究成果——采用PD-L1抗体免疫新辅助......

超声触发的新型肿瘤治疗新方法

压电材料产生电荷直接作用于介质或促进活性氧(ROS)的产生,从而实现超声触发的新型肿瘤治疗。声动力学治疗(SDT)是利用低强度超声和声敏化剂产生抗肿瘤效应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强的组织穿透性、时空可控性和......

PARP抑制剂为卵巢癌维持治疗带来新希望

卵巢癌为妇科恶性肿瘤中十分凶险的癌种,被称为“妇癌之王”。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卵巢癌患者5.7万,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死亡率居首位。遗憾的......

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之间的基因组差异是什么?

肿瘤转移性扩散涉及肿瘤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中分离、迁移、二次组织定植和生长的多步骤过程。分析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之间的基因组差异,并量化它们对治疗耐药性的影响有助于研究和利用治疗干预措施,建立更有效、更......

肿瘤细胞焦亡诱导剂——铜菌绿素纳米片

细胞焦亡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风向标。它的特征是肿瘤细胞在药物的作用下,呈现跨膜孔、细胞肿胀和溶解等现象,导致炎症因子和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引发强烈炎症,激活抗肿瘤免疫原性,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目前,研究发......

科技创新世界潮|肿瘤上微生物抗癌显奇效

沙门氏菌通常会引起食物中毒,但2019年,71岁的加拿大人爱瑞特·巴尔布尔自愿喝下一瓶含有10亿个活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液体,作为对抗胰腺癌的最后手段。当时,胰腺癌已经扩散到她体内其他器官,她只能活几个......

从癌细胞中消除额外的染色体或能抑制肿瘤的生长

大多数的癌症都会表现出非整倍性,但其在肿瘤发生中的功能性意义却是颇具争议的;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题为“Oncogene-likeaddictiontoaneuploidyinhum......

新技术可提高肿瘤质子疗法效率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高效产生医用质子束流,提高用质子疗法清除肿瘤的效率。在医疗领域,质子疗法是使用质子束来照射病变组织,最常见的是治疗癌症。与使用X射线的传统放射性治疗相比,质子疗法的主要......

黑龙江省医院、国家肿瘤微创治疗联盟,签约!

6月29日上午,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黑龙江省医院签约授牌仪式在省医院门诊五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会上,黑龙江省医院党委书记刘宏石与国家肿瘤微创联盟秘书长谢丹共同签订了入盟协议书,并授......

肿瘤化身个性化癌症治疗的新方法

由于每个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差异很大,因此确定结肠癌的最佳治疗方法可能具有挑战性。日内瓦大学(UNIGE)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创新方法,可以在不使用患者身体或进行动物实验的情况下测试各种药物。相反,他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