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07 00:00 原文链接: PNAS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包涵体平反

  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增进了人们对细胞水平上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了解,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类疾病的新药物,例如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ALS和Huntington症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负责运动或认知功能的大脑区域发生退化,导致患者的运动机能或认知机能受损。

  尽管科学家将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毒性蛋白的累积联系起来,但在细胞水平上蛋白累积如何引起毒性和细胞死亡还是个谜。致病蛋白累积所组成的结构也被称为包涵体,这种结构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疾病的标志,但人们对包涵体与疾病之间的确切关联还知之甚少。

  希伯来大学的这项研究展示,一般被认为伴随疾病发生而出现的包涵体,实际上具有特定细胞生物学功能,与疾病并不一定相关。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这类包涵体中有些不仅没有毒性,而且还是天然保护机制中的一部分。研究显示,存在两种包涵体JUNQ和IPOD,JUNQ中的蛋白累积可能引发毒性,而IPOD中的蛋白累积确是保护性的。

  目前,人们主要关注的是阻止蛋白累积来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但这是很困难的。现在,这项发现为人们指出了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开发的新策略,可以特异性增强细胞形成保护性包涵体的能力,促使细胞主动用保护性包涵体包裹有害蛋白累积,中和可能引起神经退行性损伤的毒性蛋白。

相关文章

将领域知识引入神经网络,MIT团队用光谱Transformer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

代谢组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竞争和疾病病理学的小分子,部分原因是大规模社区努力测量数千种代谢物标准品的串联质谱。然而,在临床样品中观察到的大多数光谱不能与已知结构明确匹配。令人惊讶的是,用......

突破国外封锁!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开始量产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将核磁共振仪器......

川大团队揭示神经元进化缺失的一环,填补神经元空白

1997年,从高中考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来,26年间陈强始终在和生命科学打交道。从北大博士毕业之后,他来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了6年的博士后研究。2013年,陈强回国加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Nature:神经退变和脑衰老过程中神经元DNA修复新机制

近期,Nature 发表了题为:ANPAS4‐NuA4ComplexCouplesSynapticActivitytoDNARepair的研究论文【1】,揭示了神经元在外部刺激下维持基因组稳......

效仿人脑节能,可用于AI的大型类脑神经网络实现

在《自然·机器智能》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所(CWI)科学家展示了类脑神经元如何与新颖的学习方法相结合,能够大规模训练快速节能的尖峰神经网络。潜在的应用包括可穿戴人工智......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人类罕见的神经胶细胞瘤的新型疗法

弥漫型内因性桥脑神经胶细胞瘤(DIPG,DiffuseIntrinsicPontineGlioma)是一种致命性的小儿脑瘤,患者常常会在诊断后的一年内死亡,由于肿瘤的位置,进行手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化疗......

科学家阐明摄食全过程的序列性神经调控机制

自然环境变幻莫测。自然界中的动物即使在摄食过程中也需要时刻关注环境中的各种线索,一方面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险,另一方面利于获取更多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细致分析动物多种自发行为的手段,科学家主要利用摄食......

刘明院士团队:自旋神经形态器件研究新进展

生物启发脉冲神经网络架构有望通过模拟人脑的高算力、高并行度、低功耗等特性,解决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墙和能效瓶颈等问题。然而,面向构建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硬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传统CMOS的神经......

新材料实现视神经最长距离再生

记者27日从首都医科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李晓光团队在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团队指导下,联合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利用生物活性材料(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壳聚糖)促进成年大鼠完全离断的视神经长距离再生,并恢复......

Nature:重大发现!揭示一种修复神经元DNA损伤的新策略

 “不使用它就会失去它”,这句格言被广泛地应用于从我们的肌肉到我们的头脑的一切,特别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然而,当涉及到大脑时,这种使用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虽然使用脑细胞可能确实有助于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