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3 14:43 原文链接: SciImmunol:科学家鉴别出一种机体免疫反应的新型通路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Immu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理解了一种机体免疫防御机制,或为后期开发治疗诸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人类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思路。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研究者Kate Schroder表示,本文中我们通过联合研究揭开了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细菌感染的一种新型防御机制;我们发现机体免疫系统能利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次要防线来抵御细菌感染,外来的病原体能够躲避机体最原始的免疫反应,并且入侵嗜中性粒细胞。这种新型的免疫防御通路是通过称之为Gasdermin D的“刽子手”蛋白所介导的。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蛋白能够驱动不寻常的细胞自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细胞能够排出称之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来抑制感染并防止其扩散,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是一种DNA纤维网络,其中嵌入了一些抗菌蛋白,其能固定并且杀灭细菌,为机体提供第二道防御线。

  如今研究人员知道,嗜中性粒细胞的死亡与NETs直接相关,这一发现或能揭示利用Gasdermin D和炎性小体所介导的一种新型通路,炎性小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机器,其能感知并且对感染做出反应。研究者Schroder说道,由于NETs在抵御病原体上扮演着关键角色,而且其还会诱发机体出现病理学的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疾病和癌症等。

  在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之前,理解炎症发生的基本细胞学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理解蛋白质Gasdermin D驱动嗜中性粒细胞死亡以及NETs的排出对于后期寻找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性靶点,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新型疗法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一种跨物种信号通路的发现解开了蜱虫免疫和发育的谜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节肢动物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第一种物种间信号通路,在这种信号通路中,宿主动物血液中的分子触发了寄生虫的免疫和发育。这项新研究表明,当蜱虫摄入......

多原子分子反应过渡态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宋宏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DanielM.Neumark团队、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授郭华合作,结合慢光电子速度成像光......

研究阐述V(D)J重排中RAG细胞周期性调控的分子机理

脊椎动物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会通过V(D)J重排产生多样化的细胞表面受体来识别外来抗原,参与机体的适应性免疫过程。这些在基因组上串联分布的V、D、J片段两端带有重组信号序列(Recom......

识别出结核分枝杆菌抑制宿主机体免疫力的新型通路

当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一个人时,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于疾病的进展过程至关重要,即要么帮助机体抵御结核分枝杆菌,要么加速感染进程。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Pathogens上题为“Mycoba......

PNAS:揭示机体免疫系统抵御沙门氏菌感染的分子机制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人类机体应对沙门氏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血液干细胞如何通过获取来自骨髓支持细胞的能量在感染......

不同来源癌症存在的迥异代谢通路

代谢改变是癌症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关系。目前关于癌症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十分火热,科学家们希望能利用其代谢特点顺利阻断癌症能量代谢通路,达到控制癌症的目的。要想确定有效的药物靶......

一次意外发现之旅:容器形状能决定化学反应如何进行

睡不着觉怪床歪?没错,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在强磁场中的化学合成就是这样。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合肥)的SM2号强磁体中观测到化学合成会受到反应容器胖瘦程度的影响。日前,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陆轻铀课题组与南......

陈志坚教授联合团队揭示免疫通路分子机制和全新功能

本周在中国上海举行的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上,“2019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的陈志坚教授以《炎症2030——现代疾病,千年病根》为题,娓娓道来他的获奖工作如何解开免疫系统感知DNA......

植物所发现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免疫反应新机制

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免疫反应的拮抗作用。温度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同时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反应的调控,环境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并伴随植物自身的基础免疫反应抑制。然而,目前人们对环境温度如......

过敏反应领域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过敏反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NatMed:肠道微生物能够预防食物过敏DOI:10.1038/s41591-018-0324-z新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