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2 15:05 原文链接: Science关注CRISPR重要新成果

  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是由破坏大脑的突变蛋白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表现为情绪波动及不可控制的抽搐,最终可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在美国大约有3万人受累于这一疾病,当前没有治愈的方法。现在一种许多人相信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基因编辑新方法,被证实可在小鼠体内有效阻止缺陷蛋白生成,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一种有效的亨廷顿氏病治疗方法或就在远处。

  这种称作为CRISPR的新方法,利用了RNA引导酶来剪除或是将DNA片段添加到细胞中。这项研究的领导者、瑞士洛桑大学神经科学家Nicole Déglon说:“这是第一次将CRISPR应用于亨廷顿氏病,生成的结果相当令人鼓舞。”在10月19日芝加哥召开的神经科学学会会议上Déglon与共同作者Nicolas Merienne分享了研究结果。10月20日,《科学》(Science)网站以“Gene-editing method halts production of brain-destroying proteins”为题对这项研究工作进行了新闻报道。

  Déglon说,由于亨廷顿氏病受到单基因的影响,是CRISPR治疗的一个理想的候选者。亨廷顿氏病是由于编码正常有益脑蛋白 huntingtin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突变导致了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过度重复,使得蛋白质折叠成了对大脑有害的形状。Déglon和她的研究小组想知道CRISPR是否可以阻止这一危险分子生成。

  利用一种病毒作为突变huntingtin基因的传送载体,研究人员感染了两组健康的成年小鼠,但只有一组小鼠接受了治疗:一个CRISPR “盒”,其中包含有基因编辑酶Cas9的编码DNA及靶向huntingtin基因的DNA。CRISPR-Cas9通过“沉默”发送蛋白生成信号的 huntingtin基因组成部分起作用。

  研究人员猜测,通过切断所谓的“起始位点”,他们能够永久终止huntingtin蛋白合成。如果情况确是如此,用CRISPR盒治疗的小鼠几乎不会有突变蛋白累积,Déglon和研究小组看到的正是如此。仅3周后,两种小鼠表现出鲜明的对比:未接受CRISPR治疗的小鼠大片区域有蛋白质聚集,而接受CRISPR治疗的小鼠则几乎没有——CRISPR编辑阻止了近90%的劣种蛋白。“阻断蛋白质生成的效率达到90%完全改变了亨廷顿氏病治疗故事。其开辟了基于DNA的治疗新策略,因此将让患者终身持久受益。”

  罗切斯特大学转化神经科学家Abdellatif Benraiss(未参与该研究)警告说,当前的技术还未做好准备实现这样的长期效应。由于CRISPR还无法区分突变和健康huntingtin基因(个体通常具有一个突变基因及一个健康基因,两个拷贝的起始位点相同),它会消除所有的huntingtin蛋白,甚至是健康蛋白。

  “如果并非对突变huntingtin具有特异性,这是一个令人担心的地方——并非治疗4周或4个月,这将是永久性的。”尽管仍不清楚健康 huntingtin蛋白的作用,人们认为它们参与了诸如转运物质和传送化学信号等基本细胞功能。“尽管过多的huntingtin有害,我们仍然需要一个拷贝的基因确保它可以在我们的体内完成工作。”

  Déglon已经在探讨这种情况。她的研究小组计划利用CRISPR来靶向DNA序列中称作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微小变异。在许多情况下,这些SNPs就定位在DNA序列突变的附近,为研究人员有效标记出了突变。结合这种SNP区分,研究人员计划在“人源化”小鼠中测试CRISPR -Cas9疗法——这些小鼠没有携带小鼠版本的突变huntingtin,而是携带了两个拷贝的人类基因,一个突变一个健康。这种方法将让这一模型更加接近于反映这种CRISPR在人体中起作用的情况。Déglon说:“故事才刚刚开始。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答。”

相关文章

2项新冠研究入选,2020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的评选,延续了将项目成果进行知识创新类和技术创新类分类推荐和评选的方式,组织成员学会推荐,由生命科学、生物......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白叶枯病是我......

中国专家学者取得基因编辑治疗研究创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该病愈后易复发,并成为导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该病既无疫苗可用,也无药物可根治的现状困扰着医生和患者。记者12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

中国科学家成功鉴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该所储成才研究团队通过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及地区的110份早期水稻农家种在不同氮肥条件下进行全面的农艺性......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蛋白TDP43稳定性调控新机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以脑运动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进行性麻痹行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逐渐加重的肌肉无力、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及椎体损害,最终导致吞咽困......

FEBSLett:研究发现蛋白ABCB1扭曲和挤压使癌症产生耐药性

1986年,日本细胞生物化学者KazumitsuUeda发现,一种名为ABCB1的蛋白可以将多种化疗药物从一些癌细胞中转运出去,使得它们对治疗产生抵抗性。在过去的35年里,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一直是个......

Cell:施一公团队再解阿尔兹海默重要蛋白结构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9日凌晨0时,《细胞》(Cell)发表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课题组的一项新研究。研究首次报道了γ-分泌酶(γ-secretase)结合三种小分子抑制剂(Gamma-S......

改变一个基因杨树不再“飘雪”

  杨树在全球广泛分布,是主要的造林用材树种之一。但是杨树飞絮为自身带来了不少“差评”,严重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通过克隆控制杨树雌蕊和雄蕊发育的基因是实现不飞絮、少花粉杨树品种培......

新“基因剪刀”可切除免疫缺陷病毒基因

  据在线发表于《自然·通信》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美国科学家已成功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中编辑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关,即艾滋病的病因)。这一突......

科学家获得首个两型结实植物基因组

  地上/下两型结实是被子植物中一类独特的结实方式。被子植物中13科24个属存在两型结实现象,两型豆为豆科两型豆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常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山坡,分布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