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Joanna Wysocka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A genome-wide genetic screen uncovers determinants of human pigmen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黑色素的光散射特性对黑色素形成的调节因子进行了全基因组筛选。该研究确定了169个功能多样的基因,这些基因聚集在黑色素小体的生物发生、内体运输和基因调控上,其中135个与色素沉着有关,这是以前未知的。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KLF6作为体内调节黑色素小体成熟和色素沉着的转录因子的功能,以及内体运输蛋白COMMD3在调节黑色素小体pH中的功能。该研究揭示了大量的黑色素促进基因,对人类变异、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具有广泛的意义。

  皮肤和头发颜色是遗传衍生的特征,在人群之间和人群内部高度可变,并由黑色素的数量、类型和分布决定。黑素细胞发育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位于表皮,并在称为黑色素小体的亚细胞溶酶体相关细胞器中合成黑色素。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黑色素小体经历了典型的成熟阶段,其中I期黑色素小体含有腔内小泡,II期黑色素小体沉积PMEL原纤维,在其上发生黑色素生成,III期和IV期黑色素小体分别代表部分和完全黑色素化的黑色素小体。成熟的黑色素小体被细胞外运输到周围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导致皮肤和头发色素沉着。

  人类色素沉着的关键见解来自与色素沉着不足和色素沉着过多疾病相关的基因定位,以及人类正常范围皮肤和头发颜色变异的候选基因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此外,对模式生物的研究,特别是对小鼠皮毛颜色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与色素沉着有关的基因和途径,其中许多都集中在黑色素合成途径上。尽管如此,GWASs估计了在特定人群中发现的主要肤色遗传变异的累积贡献,只能解释所分析人群中相对较小的一部分肤色变异(23  -35%)。同样,使用基于GWAS汇总统计的方法,作者估计来自UK Biobank (UKBB)的英国白人个体中,只有15.2%的肤色变异可以用与该人群的全基因组显著肤色GWAS匹配的基因组区域集来解释。综上所述,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尽管人们已经发现了控制人类色素沉着的关键基因座,但其他有贡献的基因座仍有待发现。

  基因筛选发现了以前未确定的人类黑色素形成的位点(图源自Science )

  黑色素是一种异质且结构不明确的生物聚合物,包括两种形式,即黑色或棕色的真黑色素和红色或黄色的现象黑色素。产生的黑色素的数量和类型决定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如高折射率,这构成了黑色素特有的吸光和散射特性的基础。这些被认为是保护皮肤免受阳光照射相关损伤的关键。

  该研究证明了细胞黑色素浓度确实决定了色素细胞的光散射特性。利用这一特征,并使用SSC作为黑色素水平的代表,进行了基于CRISPR-Cas9的遗传筛选,以鉴定人类色素沉着的调节因子,从而发现了169个具有黑色素生成前功能的候选基因。该研究验证了筛选命中的一个子集,证实了它们在来自深色皮肤个体的原代黑素细胞中的转录上调,以及它们参与黑色素小体生物发生的不同阶段。此外,通过后续的功能研究,该研究发现转录因子KLF6在体内黑色素小体成熟和色素沉着中的作用,以及内体运输蛋白COMMD3在调节黑色素小体pH中的作用。因此,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肤色多样性的遗传结构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关文章

首个对叶榕完整基因组发布

本报北京4月9日电(记者杨舒)对叶榕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植物。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基因组学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发布首个对叶榕的完整基因组,修正了此前学界对其基因组测序绘......

海鸥与丹顶鹤居然是近亲?浙大研究将改写教科书

海鸥与丹顶鹤、老鹰与猫头鹰,这几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鸟类,不久前刚认上亲。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教授联合国内外学者,正在组织收集世界上现生一万多种鸟类的基因组及形态信息,旨在构建起鸟类物种......

“女娲”基因组计划发布第五项成果

近日,“女娲”基因组团队重点阐释了适应性选择下非编码调控元件对表型演化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这项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何顺民研究员牵头的“女娲”(NyuWa)中......

一生中患病的几率或可预测,十种慢性病遗传风险估算更接近临床

通过分析基因组中数百万个微小的遗传差异,就可预测一个人一生中患某种疾病的几率。在过去的10年中,研究人员为数十种疾病制定了风险评分,希望有一天患者能利用这些信息来降低患病风险。在《自然·医学》杂志最新......

揭秘基因组“暗物质”

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在人类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不参与编码蛋白质,占全部RNA的98%,如同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是生命活动调控的......

构建水稻基因组倒位变异图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水稻群体水平倒位变异图谱,并挖掘获得了新的水稻耐热优异等位基因,该研究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

基因组精确注释新方法:增强子鉴定新技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研发出增强子鉴定新技术。该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平均分辨率提高了约10倍,为基因组的精确注释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酸研究》(......

迈向CRISPR2.0,下一代基因编辑技术方兴未艾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本月稍早时间宣布,批准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镰状细胞贫血病患者。这是FDA批准的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而11......

瑞孚迪:改变千万新生命——全基因组测序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

导读:这项技术可以及早发现那些可能对患儿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的罕见疾病。     瑞孚迪的这项首创研究证明了全基因组测序在对看似健康的新生儿的筛查中存在重......

科学家解析百余“神奇蘑菇”基因组以培育新品种

科学家收集了几十种“神奇蘑菇”的基因组数据,以了解驯化和培养是如何改变它们的,从而培育新品种蘑菇。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裸盖菇的商业品种缺乏遗传多样性,因为它们被驯化为人类使用。而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