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23 00:00 原文链接: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系吴仲华先生 1956 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经建设成为应用基础与应用发展研究有机结合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建所以来,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绩,如三元流动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等,共获国家级二等奖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奖项 40 余项,国家级三等奖和院、部级三等奖 50 余项。

  研究所共有职工 413 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378 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3 人,正高级 35 人,副高级 95 名。具有国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 10 人,在读博士生 97 人,硕士生 136 人。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 3 人,包括 “青年千人计划”1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1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候选人 1 人。

  2013 年,研究所新争取科研项目 85 项,全年新签署合同经费共计 1.1 亿元,到所总资金突破 3 亿元,其中到所科研经费近 2.4 亿元。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82 项,授权发明专利 43 项 ;发表论文 367 篇,其中 SCI 收录 77 篇、EI 收录 128 篇,出版 / 参编专著 3 部。

  2013 年,是研究所全面铺开“十二五”及“创新2020”规划的“超越年”。在这一年里,研究所在国家、中科院及北京分院等各级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组织“一三五”规划的实施,通过内部审计梳理,进一步推进重大项目和方向性项目的稳步实施 ;切实推动研究所科技平台建设,持续开展 “和谐研究所建设”,初步实现了研究所规模、任务、成果的大增长,为按期完成研究所“十二五”规划、实现“创新 2020”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 年,经过全所职工、学生共同努力,研究所科技创新及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研究所总收入首次突破三亿元 ;二是研究所研发的发动机实现了首飞 ;三是循环流化床实验平台的全面建成 ;四是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成功运行 ;五是参与国家及地方各级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继续充分发挥了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

  2013 年,研究所申报的“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通过论证 ;参与申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储能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风电装备评定中心”获得批准。2013 年,创建了研究所全资资产管理公司——北京中科众能科技有限公司,筹划同企业合资共建“中科双良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钧擎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岱宗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年,全所共有 43 批 89 人次派赴 14 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接待国际来访 33 批 55 人次。全年组织申报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12 项,落实经费近1100 万元 ;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伙伴计划“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创新团队”通过试运行评估 ;主办ECOS 等国际会议 2 次,参会人数达 400 余人,其中外宾人数近 200 人。

  研究所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行业和社会广泛关注,国内外多所大学学者、多省市领导等各方专家及领导20余批次到所或专项基地现场参观视察指导工作。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系吴仲华先生 1956 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经建设成为应用基础与应用发展研究有机结合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建所以来,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绩,如三元流动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等,共获国家级二等奖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奖项 40 余项,国家级三等奖和院、部级三等奖 50 余项。

  研究所共有职工 413 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378 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3 人,正高级 35 人,副高级 95 名。具有国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 10 人,在读博士生 97 人,硕士生 136 人。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 3 人,包括 “青年千人计划”1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1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候选人 1 人。

  2013 年,研究所新争取科研项目 85 项,全年新签署合同经费共计 1.1 亿元,到所总资金突破 3 亿元,其中到所科研经费近 2.4 亿元。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82 项,授权发明专利 43 项 ;发表论文 367 篇,其中 SCI 收录 77 篇、EI 收录 128 篇,出版 / 参编专著 3 部。

  2013 年,是研究所全面铺开“十二五”及“创新2020”规划的“超越年”。在这一年里,研究所在国家、中科院及北京分院等各级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组织“一三五”规划的实施,通过内部审计梳理,进一步推进重大项目和方向性项目的稳步实施 ;切实推动研究所科技平台建设,持续开展 “和谐研究所建设”,初步实现了研究所规模、任务、成果的大增长,为按期完成研究所“十二五”规划、实现“创新 2020”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 年,经过全所职工、学生共同努力,研究所科技创新及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研究所总收入首次突破三亿元 ;二是研究所研发的发动机实现了首飞 ;三是循环流化床实验平台的全面建成 ;四是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成功运行 ;五是参与国家及地方各级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继续充分发挥了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

  2013 年,研究所申报的“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通过论证 ;参与申报的内蒙古自治区“储能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风电装备评定中心”获得批准。2013 年,创建了研究所全资资产管理公司——北京中科众能科技有限公司,筹划同企业合资共建“中科双良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钧擎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岱宗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年,全所共有 43 批 89 人次派赴 14 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接待国际来访 33 批 55 人次。全年组织申报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12 项,落实经费近1100 万元 ;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伙伴计划“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创新团队”通过试运行评估 ;主办ECOS 等国际会议 2 次,参会人数达 400 余人,其中外宾人数近 200 人。

  研究所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行业和社会广泛关注,国内外多所大学学者、多省市领导等各方专家及领导20余批次到所或专项基地现场参观视察指导工作。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地址: 中国北京北四环西路11号  

邮政编码: 100190

邮件地址:iet@iet.cn 

联系电话: 010-62554126 

网址:http://www.iet.cas.cn/



位置:

查看大图

相关文章

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在团队与中山大学副教授范汉杰合作,研究揭示了印度夏季风降水引发2022年7月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新策略获揭示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余小芳团队在《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发表研究论文,揭示镉和锌相互作用可对黄菖蒲生理生化和富集特性......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海洋牧场巨无霸“恒燚一号”平安出运

4月3日,在海巡船的护航下,巨型驳船“黄船030”轮装载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在广东惠来前詹港区安全出港,驶往湛江东海岛海洋牧场规划海域进行安装使用,这标志粤东地区先进海工制造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海......

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在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湖沼与海洋》。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与生物体中。然而,目前......

环境相关,该院发布23种仪器采购需求

为进一步有效推进广东省地球关键带(土壤)污染归趋与风险防控实验室(一期)建设,提升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环境归趋与风险防控能力,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拟购置一批实验建设有关的设备,开展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介质......

这家百亿日企发布《2023年中国地区可持续发展信息》,他们如何评价的?

 近日,全球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欧姆龙发布了《2023年中国地区可持续发展信息》,全面总结并回顾了在长期战略规划"ShapingtheFuture2030"的指引下......

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

3月21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国家海洋信......

已发布的”新污染监测体系标准“合集

已发布的”新污染监测体系标准“合集分析测试百科网整理了已发布的新污染监测体系标准,需要的可以下载使用序号标准名称1水质有机氯农药和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699-2014)2环境空气指......

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郑小童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提出,风驱动的海洋环流变化对热带太平洋变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贡献。这项新观点发表于《自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