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30 00:00 原文链接: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于2004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依托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设,2007年6月通过验收。2008年3月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工程与材料领域评估。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浩院士,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

    实验室集中了河海大学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优势力量,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方向为:(1) 水资源演变机理与高效利用;(2) 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3)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4) 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5) 水工程安全与新材料。
    总体定位: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的国际前沿,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理论研究与重大工程紧密结合的 特长,科学揭示水文循环过程、暴雨洪水灾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河口海岸水沙动力等规律,解决前沿领域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关键问题。在解决我国水问 题及重大水利水电工程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相关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研究特色: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循环响应、水资源演变、平原河网地区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等应用基础研究的系统理论创新,为 解决我国洪旱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工程安全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将应用基础研究与重大工程实践相结合,以综合试验研究取得的重大关键技术创 新,为我国河口海岸综合治理、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构建适合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水管理理论及模式。
    2005-2011年,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231项,到款金额3.6亿元,国家项目占70.7%,其中国家“973”计划首席项目1 项、课题12项、“863”计划项目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和重点项目8项)、科技支撑(攻关)项目2 项,课题1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项以及国家重大工程项目8项。发表署名论文204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40篇,Ei检索论文573篇;获国家自 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8项;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与提名2篇。
    实验室拥有老中青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团队,现有固定研究人员71人,绝大多数都拥有国外学习、进修的经历。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5 人(占63.4%),有博士学位66人(占93.0%),45岁以上人员26人(占36.6%),35~45岁人员28人(占39.4%),35岁及以下 人员17人(占23.9%)。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111创 新引智计划”基地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入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计划30人次,有20人次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2005-2011年,实验室共承办国 际国内大型会议35场、有99人次在国内外大型会议上做特邀报告,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建立国际合作研究机构等方式,增强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
    实验室力倡“人才为本、学术至上、开放共享、和谐创新”的建设发展理念,实行依托单位领导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与“开放、流 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是具有相对独立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形成了由固定研究人员、流动人员及博士后、博硕士研究生组成且具有稳定研究方向的 学术团队。团队带头人及固定研究人员实行聘任制及动态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高效运行。实验室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支持团队围绕方向,开展长期稳定的应 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创新,持续取得高水平的成果,同时培养青年骨干和支持自主探索性研究,体现人才和科研特区的优势。
    实验室围绕科学研究重点进行了高水平开放实验平台建设,加强对大型实验设备及配套设施投入。近五年,主管部门及依托单位共投入经费 7557万元,其中实验平台建设经费4557万元,开放运行经费1400万元。实验室用房由1个综合楼和5个室内实验厅构成,实验室总建筑面积 19777m2(不包括野外实验基地)。实验室综合实验平台由4个公共实验平台(水文水资源基本规律实验平台、水生态与水环境实验 平台、水文模拟与公共信息资源实验平台、同位素水文实验平台)、5个实验大厅(水资源综合实验厅、河口海岸综合治理实验厅、水环境综合治理实验厅、河口航 道实验厅、水工结构实验厅)、4个试验基地(铁心桥试验研究基地、五道沟试验研究基地、昆山试验研究基地、宜兴原位试验观测基地)组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 实验研究能力,全面开放、有偿使用。现有3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65台(套)以及若干研制的实验装置,如亚洲最大规模的人工降雨模拟大厅。
      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在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开展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解决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培养高层次人才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致力于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面临的国家目标和学科前沿问题。

在充分研究本领域发展趋势、结合实验室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本实验室确立了五大研究方向:  

一、水资源演变机理与高效利用

二、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

三、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

四、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

五、水工程安全与新材料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址:江苏南京西康路1号 河海大学 南京市广州路223号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邮编:210098

电话:025-83786606  

传真:025-83786606    

E-Mail: wdl@hhu.edu.cn

网址:http://www.hydro-lab.cn



位置:

查看大图

相关文章

美国首条高速铁路开始建设

美国第一条高铁“西部光明线”构想图。图片来源:BrightlineWest4月22日,美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西部光明线”开工建设,这条铁路将把洛杉矶市郊区和灯火通明的拉斯维加斯市连接起来。该......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了防治方案

4月2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院士团队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4小时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且不增加......

第二届天津生物及临床质谱论坛二轮通知

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主办,分析测试百科网(安特百科(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全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类专业委员会,天津市药理学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市安定......

紫云英稻秸联合利用可强化生物炭镉吸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揭示了紫云英-稻秸联合利用可以强化铁基生物炭吸附镉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炭(Biochar)》上。绿肥-稻秸联合利用是稻田常......

科研人员合成出稳定的全新超大孔磷铝分子筛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郭鹏、刘中民院士团队基于对分子筛结构与合成的理解,使用商业化模板剂合成了一种稳定的全新超大孔磷铝分子筛DNL-11,并利用三维电子衍射技术直接解析出DNL-11......

一位教生物仿真课的体育老师

 认真制作恐龙模型的余国梁。 受访者供图■本报见习记者王兆昱记者孙滔穿过忙碌的施工人群,进入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操场,右手边一排矮房间中的最后一间是余国梁的库房,也是他的恐龙世界。这......

CBIFS2024│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专题论坛,展现创新力量

2024年4月11日,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会议同期举办了“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专题论坛”。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厂商代表......

看国产纳米微晶玻璃如何造就

砸核桃、敲钉子、用沙子磨、用汽车轧……近期,某款华为手机经历极限测试后,屏幕仍完好无损的视频,在网络上火热传播。一块薄薄的手机屏幕,为何如此坚劲?关键是其盖板采用了国产纳米微晶玻璃。纳米微晶玻璃实现国......

美国斯坦福大学任命新校长

中新社旧金山4月4日电美国斯坦福大学董事会当地时间4日宣布,任命该校商学院院长、经济学家乔纳森·莱文为新任校长,于8月1日上任。斯坦福大学官网4日发布的消息显示,莱文生于1972年,本科就读于斯坦福大......

关键一步!超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制备迎来突破

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史志文、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MichaelUrbakh、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丁峰和武汉大学教授欧阳稳根合作,开发了一种生长石墨烯纳米带的全新方法,实现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