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全世界都挡不住甜的诱惑吃得太多危害甚于吸烟

年幼时,一块糖能让我们津津有味地含上许久,甜到心里。成年人虽已不再拥有如此单纯的快乐,却仍选择吃糖来缓解压力和失落的情绪。奶油蛋糕的香浓、水果糖的酸甜、巧克力的浓醇、薄荷糖的清爽……究竟甜食有什么魔力,能让全球人爱不释“口”呢? 全世界都挡不住甜的诱惑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糖果出现在古罗马,人们用蜂蜜将一个杏仁裹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就得到糖衣杏仁了。但由于价格昂贵,直到18世纪还只有贵族才能品尝到它。如今,糖已经放下身段,成为全球人共享的美味。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美国人平均每年食用约10.9公斤的糖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万圣节期间。另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近年来经济低迷,糖果的消费量却有增无减。不少人都表示“只有糖果能让人感到心安”,吃糖解忧已悄然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 法国国家糖果学会对847名法国人展开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糖果3.3公斤,每3个成年人中就......阅读全文

专家:应出台强制标准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

  蛋糕、面包、奶酪、冰淇淋、饼干、奶茶、咖啡——这些现代社会的日常食品,突然让人不安起来。因为它们都含有的人们原来习以为常的植物奶油,近日被曝出含有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害。这一消息一下子让人们紧张起来,因为没有人可以避开这些食品。   “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这早已得到了学界的公认。”中国农业

食品合格率到底达到多少才能让人放心?

【专家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 凡有关“进口”的话题,都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毕竟“病从口入”嘛。也正因为如此,各种质检机关发布的“食品合格率”数字,总会牵动人心。85%的合格率是不是太低了?95%是不是就能放心了? 为了一解大家的这些疑问,《生命

中英科技合作聚焦之一:做大做精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

当今,全球化已经成为资源有效配置的主导方式。以创新为核心要素的R&D活动,也正通过各种合作共赢的方式体现出强烈的全球化特征。作为其中的典范,“中英科技”(UK-CHINA Partners in Science)双边合作计划已经在第一阶段(2005-2006)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目前正处于第二

日常生活用品暗藏健康风险 专家提醒应适量使用

  谨防日常生活用品“健康陷阱”  播出日期:2010-8-26日 周四 13:05分  嘉宾:杨金奎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朱 煦 时事评论员  主持人:罗旭  编导:彭 莹 代 娜  主持人:大家好,

霾不息,烟可戒?成瘾者有路难归

  吸烟严重危害个人和公众健康。我国每年和吸烟相关的死亡人数在140万左右。烟草中导致上瘾的成分主要是尼古丁。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脑疾病。复吸主要由吸烟渴望和戒断症导致。戒断后复吸的几率高达75%。戒烟非常困难但结合多种方案和考虑个体化差异有望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王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

面粉增白剂被注销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能拿来主义

  一种在国人几乎每天都食用的面粉中存在了24年的食品添加剂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在9月15日举行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与公共政策”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透露,2010年7月卫生部办公厅对“关于再次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的提案答复中表示,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

巧克力反式脂肪酸含量检测:德芙与明治较高

  2014年的元宵节和情人节重合,这个特殊的日子,有着特殊代表性的季节性糖果--巧克力,备受追捧。在各大超市中,各式各样的巧克力被摆在显眼的位置。   巧克力的甜蜜顺滑让人渴望,更是年轻女士们钟爱的零食。不过,其中含有的脂肪含量以及反式脂肪酸含量也一直为消费者警惕。巧克力吃多会胖吗?会影响身体健

孕妇贪食甜腻 孩子或酗酒滥药

  近日,据新华网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学家妮科尔·阿弗纳一项最新动物研究发现,女性怀孕期间吃太多高脂肪与含糖量高的食物,其后代长大后不仅容易超重,酗酒或药物滥用的风险也较高。   关于孕妇饮食习惯及个人行为对胎儿、以至对孩子未来成长发育的影响,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

“禁烟令”引各方激辩 网友支招保禁烟效果

  “室内公共场所明年100%禁烟”。昨天,卫生部发布的这条新闻可把老烟民都“呛着了”,妇社司司长杨青表示,自2011年1月起,我国应当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禁烟与否,在烟民和非烟民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北京执行了两

协会驳“氢化油危害堪比杀虫剂”

  近日,电视媒体关于“氢化油危害堪比杀虫剂”的报道引发轩然大波。昨天,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就此召开情况说明会反击称,上述报道中罗列的事例很多本身就是“伪事实”,是极端不负责任、误导消费者的报道,氢化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消费者对国内品牌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可以放心食用。  上述报道中受

食品安全报道 不能以讹传讹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科学家有责任对产品进行评估;媒体也应根据科学家的评估,负责任地进行报道。中国首席食品卫生安全与营养专家陈君石院士日前就牛奶苯甲酸危机,乃至近年媒体对公众食品安全的信息误导现象,提出——   在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3月8日召开的“公众健康安全与媒体社会责任”专题研讨会上,中

国际癌症机构:吃肉致癌证据确凿 考虑中国国情

  对于“食肉族”来说,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0月26日出版的新报告,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这份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的致癌性重新 定义。那么,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真有这么大危害吗?如何保证健康饮食呢?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加工肉制品与砒霜一样致癌的说法不 正确

天天喝珍珠奶茶 台30岁女子糖化反应满脸皱纹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的珍珠奶茶是有名的好喝,但1名30岁的女子却因为天天喝,使皮肤出现“糖化反应”,既暗沉又冒皱纹,老化有如50多岁。台湾皮肤科医师赵昭明指出,多糖饮食不仅危害肌肤,甚至会引起掉发、糖尿病,平时应该少喝饮料,若想解馋也应以少糖为主,另外水果也不是“越甜越好”。   据报道,台湾皮

与食品安全头号威胁“食源性疾病”赛跑

   过去十多年间,全球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严重暴发趋势,而中国是多发地区之一。  2014年10月,汤森路透发布报告称,食源性疾病正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重视,特别是美国在食源性疾病的统计和经济损失评价方面的研究,更成为2014年度的科研热点。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致病因子导致

食品安全担忧被放大?避免食源性疾病十大提示

  “食源性疾病已成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4月19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全球视野下的食品安全”会上,多位权威专家在强调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同时,也解读了大众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误区。   担忧1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 靠不靠谱?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的魔力

正规加工食品也要防食品添加剂的叠加危害 色素粉末加些水,就能“变”出诱人的饮料。在食品添加剂方面,滥用和添加非法化学物质问题最严重。创意图片/记者 王远征 你吃过这些食品添加剂吗?     “无与伦比的松脆”、“丝一般顺滑”、“松软有弹性”,诱人的广告语将

爱国卫生运动60年:卫生部谈构建健康生活环境

  时间:4月11日 10:00   嘉宾简介:   白呼群,原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全国爱卫办副主任,现任中国卫生监督协会副会长,中国有害生物防治协会副会长,卫生部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小濛,现任卫生部疾控局(全国爱卫办)爱卫一处处长。   陶勇,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陈君石院士:我国暂不封杀反式脂肪酸

快餐食品多含有反式脂肪酸 据英国路透社7月2日报道,美国纽约自7月1日起禁止所有餐厅、快餐店、饼店等使用反式脂肪酸。遵照这一规定,所有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一夜之间从各家餐饮企业菜单上消失。至此,纽约成为全美首个餐饮业全面封杀反式脂肪酸的城市。 反式脂肪酸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对人体健康有多大危

转基因的焦虑:“天使”与“魔鬼”之争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将十多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运用到生物新物种的培育上以来,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论就已开始,并且从未停止。 2012年9月19日,法国凯恩大学塞拉利尼教授发表论文,称用转基因玉米NK603进行大鼠两年饲喂研究,引起大鼠产生肿瘤,此消息一经发出便引起广泛关注,使转基因

馒头等面粉制品不能再用“泡打粉”

  近日,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联合发文,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了重大调整,从2014年7月1日开始,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馒头、发糕等等面粉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Cell:鉴定出调节食物摄入的味觉回路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喜欢甜食,特别是在饥饿时。但是如果你在正常情形下从不抗拒甜点的话,那么作为一项科学实验,试着狼吞虎咽6个甜甜圈。吃完后,即便是一块最可口的巧克力蛋糕也将并不那么勾起你的食欲,而且你也很可能吃得更少。  大脑加工很多有助调节我们吃什么和吃多少的信号。我们如何知道哪些口味好而哪

院士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瘦肉精”、“染色馒头”、“一滴香”等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人们在愤慨于不法奸商的无良之外,时常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的困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但是“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担心毫无必要。不仅如

美国科学家提醒三种常见甜味素均有害健康

     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很多爱美人士都推崇无糖食品,认为只要不含蔗糖就不会发胖,就是健康食品。但研究表明,无糖食品的广告误导了消费者,很多常见的代糖甜味素吃多了也会长胖,若摄入过量,还会产生更大危害。     蔗糖素阻碍药物吸收   据

科学家:别迷信“无糖” 三种甜味素都有害

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很多爱美人士都推崇无糖食品,认为只要不含蔗糖就不会发胖,就是健康食品。但研究表明,无糖食品的广告误导了消费者,很多常见的代糖甜味素吃多了也会长胖,若摄入过量,还会产生更大危害。 蔗糖素阻碍药物吸收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将矛头指向美国

研究表明:不能迷信“无糖” 三种甜味素都有害

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很多爱美人士都推崇无糖食品,认为只要不含蔗糖就不会发胖,就是健康食品。但研究表明,无糖食品的广告误导了消费者,很多常见的代糖甜味素吃多了也会长胖,若摄入过量,还会产生更大危害。  蔗糖素阻碍药物吸收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将矛头指向

陈君石:谁是食品安全的头号大敌

  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博客上发表了《谁是食品安全的头号大敌》一文,就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诠释。他在文中指出,相比于国人最关注的添加剂、防腐剂,食品中毒才是对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本刊转载此文,相信您读后一定会有收获。  保障食品安全,

德芙巧克力被曝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 情人节卖场遇冷

  对此,德芙巧克力的生产销售商玛氏公司回应称,德芙巧克力反式脂肪酸含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消费者可放心选用   情人节卖场遇冷销售增长率下滑   今天是中国的元宵佳节和西方情人节,汤圆、元宵、玫瑰花和巧克力无疑将成为节日的主角。然而就在情人节前夕,知名巧克力品牌德芙和明治却被曝有产品反式脂肪酸

美食品商用先进技术"造"健康食品

  有机种植的食品当然是最新鲜、最具有营养价值的,但是现在工业社会的中低收入家庭已经离不开制成食品。   谷物早餐制造商一度利用商业营销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把即食谷物早餐放在每个家庭的早餐桌上,后来他们又利用先进技术把这种食物过度加工。现在,他们正利用相同技术把更多的天然、健康成分还原到早餐里。

美味背后 反式脂肪酸的“罪与罚”

  氢化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11月11日下午,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反式脂肪酸现状及应对措施媒体沟通会”,焙烤协会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氢化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消费者可安心食用国内品牌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   根据今年上半年烘焙协会委托国家相关检测机构对部分企业产品抽检的数据显

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患癌症的风险

  癌症被看作是突发的、惊人的打击,但过去40年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世界知名的疾病防治专家,巴恩斯犹太医院斯特曼癌症中心的格雷厄姆·科迪兹博士列出了一些生活行为,能够帮助我们大大降低患癌症的风险。癌症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复杂。科迪兹博士建议首先从列表中一个或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