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生物标志物已经被识别

在欧盟国家中有40%的个体都遭受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痛苦,在当前富裕社会下这种疾病的流行率越来越高,其也是个体糖尿病和体重过度增加的直接结果,当前研究者并不可能预测这种疾病的未来发展情况,而其直接的结果似乎只能是肝硬化和肝癌,此外其也会增加个体患心脏病发作及肾脏损伤的风险,未来研究者或将利用不同生物标志物的风险评分来对该疾病进行预测。 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者表示,我们开发的这种风险评分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了证实,研究者中我们想去寻找临床使用的生物标志物,来促进我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非侵入性风险评估,而并不仅仅是进行肝脏活检;最初的研究结果非常有前途。 研究者Trauner表示,我们假定存在一种生物标志物的混合物,其来自于对风险评分所解析的结果,这种混合物就包括来自血液、肠道微生物组及遗传学上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对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研究者就可以更好地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未来的发展情况,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回答一......阅读全文

-管住嘴-保住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曙光乍现

   当一名患者走进Joel Lavine位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办公室时,如果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医疗中心将很难发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一种被称为黑棘皮症的褐色疤痕从他的颈背一直延伸至腋下,表明可能存在胰岛素阻抗——即细胞不能对控制血糖的激素产生正常应答的现象。  穿刺活检分析显示,这名患者的

我科学家破解-非酒精性脂肪肝靶向治疗难题

  12月16日,最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李红良团队的两篇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了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方面的国际研究瓶颈,解决了靶向治疗副作用的重大难题。  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团队负责人李红良介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全球患病人数

解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提出原始创新药物靶标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在全球快速蔓延,却尚未有明确靶向与显著疗效的药物上市。据报道,2019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患病率高达25%,流行病学研究更提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人数最多和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干预

揭示冠状动脉斑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内在关联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CTA)揭示了高风险冠状动脉斑和常见肝病之间的紧密关联,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Radiology上。   此前研究显示CCTA可以检测出高风险冠状动脉斑或者易于危及生命的斑块;本文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高风险斑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科研人员发现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新药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中外科研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疗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将开展临床试验。研究已发表在美国《细胞-代谢》月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常发于中年特别是超重肥

科研人员发现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新药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中外科研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疗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将开展临床试验。研究已发表在美国《细胞-代谢》月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常发于中年特别是超重肥

新发现!摄入快餐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直接相关!

  快餐消费在美国非常普遍,而且其与人群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题为“Quantify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ast-Food Consumption

上海生科院发现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机制

  11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郭非凡研究组的研究论文:Activation of ERK1/2 Ameliorates Liver Steatosis in Leptin Receptor–Deficient (db/db) Mice

我国学者通过受体GPRC6A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生殖与健康发育研究中心任培根研究组与张键研究组合作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论文"Metabolitin, a New Peptide Hormone Inhibits Intestinal Fat Absorption and Impr

综述:脂代谢紊乱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

  随着肥胖、 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患病率也逐年递增.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通常伴随着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脂毒性凋亡、炎症反应失调等现象.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综述中着重对脂代谢紊乱在 NAFLD 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介

Nature子刊:酒精性脂肪肝与生物钟紊乱

  Notre Dame大学和Indiana大学的科学家们对酒精性脂肪肝进行研究,揭示了肝细胞生物钟与这种疾病的潜在关联。文章于一月十六日发表在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脂肪肝(Hepatic steatosis)是指肝细胞中出现了异常的脂肪累

少喝饮料!低糖饮食对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男孩有效

  饮食使脂肪肝平均减少了31%。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低游离糖饮食(指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以及天然果汁中的糖)能显著改善青春期男孩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这项研究发表在1月22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NAFLD是儿童最常见的肝病,与2型糖尿

乙酸盐能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相关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全球25%的成年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NAFLD进展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肠道菌群可能为肝脏疾病提供一种新的、安全的治疗方式。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

乙酸盐能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相关肝细胞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517.shtm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全球25%的成年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NAFLD进展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肠道菌群可

乙酸盐能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相关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全球25%的成年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NAFLD进展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肠道菌群可能为肝脏疾病提供一种新的、安全的治疗方式。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

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症状

  1. 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2. 酒精性肝炎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病人有明显的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据统计,有77%的病人出现食欲不振,55%的有恶心呕吐,46%的有腹痛,43%的病人出现体重减轻。黄疸、肝肿大和压痛为酒精性肝炎病人的常见体征。有81%的病

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简介

  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是酒精性肝病的简称,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00万-2000万人酗酒,这些人中有10%-20%(150万-400万)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但此时肝脏内部组织已发生了病理改变。酒精性肝病主要可分为三类,即酒精性脂肪肝疾病,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三种

关于酒精性脂肪肝的简介

  据对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饮酒后乙醇取代脂肪酸,使脂肪酸积存,酮体在体内堆积,体内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乳酸过多抑制尿酸由肾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症;使肝糖原异生减少,导致低血糖,有的患者发生猝死。

关于酒精性脂肪肝的检查

  1.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是最常见的生化异常,部分患者血浆蛋白电泳示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恢复后,血浆蛋白异常较其他指标恢复要晚,经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  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前者增高不明显,AST/ALT>2有诊断意义,

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病理

  慢性酗酒是最常见的脂肪肝病因,如果饮酒量(纯酒精)80~160g/d,则其发生率增长5~25倍;若每天进300g纯酒精,8天后就可出现脂肪肝。  长期的过度饮酒,通过乙醇本身和它的衍生物乙醛可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而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Ann-Inter-Med:肿瘤免疫治疗可能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患者大多为超重和肥胖人群。但是,在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如脂肪营养不良)或HIV患者中,也可以检测到严重形式的NAFLD,这使他们成为患肝衰竭,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现在,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Norbert Stefan和同事发现了瘦人中导致NAFLD的原因。

治疗慢性肝脏疾病的新型潜在药物靶点

  近日,一篇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治疗慢性肝脏疾病的可能性药物靶点,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慢性肝脏疾病进展相关的特殊基因。  研究者表示,透明质酸(HA,hyaluronan)分子能作为肝脏疾病的标

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临床诊断

  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症状可消失。临床上以肝肿大为最常见体征,其次为肝区痛及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轻度黄疸,实验室检查提示与胆道系统阻塞有关。重症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偶见脾肿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维生素缺乏表现,如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

概述酒精性脂肪肝症的病理

  慢性酗酒是最常见的脂肪肝病因,如果饮酒量(纯酒精)80~160g/d,则其发生率增长5~25倍;若每天进300g纯酒精,8天后就可出现脂肪肝。  长期的过度饮酒,通过乙醇本身和它的衍生物乙醛可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而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酒精性脂肪肝症的基本介绍

  1. 酒精性脂肪肝症  2. 酒精性肝炎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病人有明显的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据统计,有77%的病人出现食欲不振,55%的有恶心呕吐,46%的有腹痛,43%的病人出现体重减轻。黄疸、肝肿大和压痛为酒精性肝炎病人的常见体征。有81%的病人

JCAD通过抑制LATS2激酶活性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向肝癌的...

JCAD通过抑制LATS2激酶活性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向肝癌的发展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由于代谢紊乱引起的肝炎,也是肝癌(NASH-HCC)发生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对于NAFFLD如何向NASH-HCC发展的分子机制还不了解。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石蜡包埋样本的检测与后续功能

JCAD通过抑制LATS2激酶活性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向肝癌发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由于代谢紊乱引起的肝炎,也是肝癌(NASH-HCC)发生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对于NAFFLD如何向NASH-HCC发展的分子机制还不了解。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石蜡包埋样本的检测与后续功能验证,找到了一个肥胖相关基因,KIAA1462(JCAD),

三篇文章齐发!科学家开发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疗法!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和Hepat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阐明了人工合成的胆汁酸联合活性制剂非熊去氧胆酸(nor-urso)在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上的疗效,原发性硬化性胆

肝脏特异性TMEM16A敲除小鼠在发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脏特异性TMEM16A敲除小鼠在发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靶点的应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但产生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的病症,可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癌、肝衰竭,是临床上最常见、发病率

Nature:清华大学科学家发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关键机制

  近日,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王一国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关于肝脏脂代谢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肝脏是脂肪酸氧化分解以及脂肪酸和脂肪合成的重要场所,但因脂质从头合成过程增强使得甘油三酯在肝脏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