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那些27岁的教授们

据此前报道,浙江大学27岁的陆盈盈获评教授引起舆论纷争,最后浙江大学网站将她的头衔从教授改为“特聘研究员”。对于网络上的纷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薛宇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历数了那些年轻的教授们,表示这一事件并不应该大惊小怪。观察者网编辑查询发现,薛宇教授出生于1980年,2007年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系统生物学系副教授,可谓年轻有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以下为薛宇教授博客文章: 前段时间网上热炒一阵浙大27岁的美女教授(据说现在改成特聘研究员了)。咱围观了半天愣是没有看懂究竟要吵什么东西。首先,人的年龄不能拿来说事儿,陶哲轩24岁的时候都UCLA的正教授了,27岁的时候估计已经天天在想菲尔茨了。24岁就成为正教授的华人数学家陶哲轩 咱生信领域年轻一代的代表性人物李英睿,1986年出生,2008年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炎黄......阅读全文

颜宁教授:科学研究只有第一

   【归国情·创业梦】  一次次对人体细胞里“门”的探索,让“70后”教授颜宁为之着迷。  6月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颜宁研究组与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研究组合作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的4.4埃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与埃博拉病毒GPcl蛋白复合体

颜宁教授:科学研究只有第一

  【归国情·创业梦】  一次次对人体细胞里“门”的探索,让“70后”教授颜宁为之着迷。  6月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颜宁研究组与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研究组合作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的4.4埃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与埃博拉病毒GPcl蛋白复合体6

《科学》聚焦中国生物特征识别研究

  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在目录页以首要位置图片导读的方式,刊登了题为《中国聚焦生物特征识别》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在生物特征识别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成绩。  该文介绍了中科院自动化所李子青团队在面向公共安全的海量视频数据分析上的研究和应用——海量视频分析研判系统,以及

美国Colorado大学薛定教授到访生物物理研究所

  11月8日, 应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研究员和欧光朔研究员的邀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薛定教授在所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Programmed cell death and lipid asymmetry in C. elegan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徐涛研究员主

英教授研究称科研数据过量引科学家热议

   据《自然》报道,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细胞生物学家Robert Insall教授在《e生命》上发表论文指出,生物医学领域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论文的质量及信誉却在下降。   Robert Insall通过采访20位匿名美国资深科学家,对目前利用同行评议系统处理过量研究数据进行了反思。瑞典卡罗林斯卡医

常杰教授解读生物质化学转化制备化工产品研究

  8月17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常杰教授来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为该所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们献上了一场题为“生物质化学转化制备化工产品研究”的报告。   生物质是唯一可以直接转换为清洁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质为载体、由生物质产生的能量便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以其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和广泛分布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David Drubin教授访问微生物所

  9月19日,应微生物研究所陈吉龙研究员邀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avid G. Drubin教授来微生物所访问,进行学术交流。   David Drubin教授带来了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s of Endocytic Traffickin

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教授:科学精神源于独立思考

英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创新型国家之一,其研发效率位居全球榜首——以仅占世界0.9%的人口、2.7%的研发投入和4.1%的研发人员,产出了全球6.3%的论文,达到了9.9%的论文下载量、10.7%的论文被引量和15.2%的高水平论文被引量。 如何在基础研究中始终秉承科学精神,保持强大的独创研究能

科学家警告美国生物研究“不可持续”

  近日,美国4位优秀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观点文章称,美国生物医学科学体系“是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研究人员应该“正视即将出现的危险”,“反思”如何资助和组织学术研究。   这4位作者分别是:国家科学院前院长、《科学》杂志前主编Bruce Alberts,哈佛医学院系统生物学

中国教授研究出田间“生物武器”:只杀虫“不杀人”

  “我是搞‘生物武器’的,但是‘杀虫不杀人’。”   14日,在重庆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基地,该校生命科学院教授夏玉先指着一片甘蔗地说。在这片地里,被夏玉先称为“生物武器”的“广谱性绿僵菌生物农药”正在悄悄杀虫除害。  “广谱性绿僵菌生物农药”是夏玉先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以大米和食用色拉油为主要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