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京津冀“遥感”空气质量“天眼”跟踪沙尘暴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空气质量监测卫星接收天线。 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面对这一历史机遇,国家适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要求通过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科技创新是驱动中国制造业升级、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动力之源。在科技创新方面,被赋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首都北京责无旁贷。 前不久,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共有220项科技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涌现出一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产业竞争力的“高精尖”技术成果;一些获奖成果还为破解“城市病”困局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我们特别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读者借由我们的报道,走近这些看起来高不可攀、实则与你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研成果。 获奖项目 “北京地区空气质量遥感监测技术与工程化应用”能够提供北京及周边6省区 市 PM2.5、PM10等大气污染物的......阅读全文

吴晓青: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的历史性转型

  部党组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要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系统地提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基本理论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策略,为新时期环保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当前已从传统的技术层面全面融合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当中,成为推进环境保

探究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发挥直观重要作用,随着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大气、水质、固体污染监测等方面,比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具备了许多优势。本文对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遥感技术在环境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

基于高分1号影像的森林植被信息提取(一)

摘要实时最新森林植被信息的提取是林业航空植保作业的必要前提。论文以安徽省蚌埠市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基于高分1号卫星遥感数据在亚热带农林植被混合地区的森林植被信息提取。根据植被物候信息差异选择了提取森林植被信息的5个关键时期高分影像,采用分区决策树方法监测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和面积信息,并与未分区决策树法

北京运用遥感监测技术,全面监控黑臭水体信息

  北京61段水体“验明正身”  从2015年初开始,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就开展了北京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遥感监测工作。  那么,通过卫星遥感监测获得的北京黑臭水体现状如何?黑臭水体主要分布在哪里?基于遥感分析的黑臭水体成因是什么?下一步遥感监管黑臭水体怎么做?带着这些问

全国PM2.5监测网建成 国产高精仪器显威力

   为了让数据“好看”一些,有城市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周围实施“精准治理”,如车辆禁限行、清扫车重点洒扫……不久前曝出的多起弄虚作假事件,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蒙上了“阴影”。  雾霾监测数据到底准不准?“随着技术和设备进步,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归国家,监测数据准确性在不断提高。”日前,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

昆明打造高效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内外双重制度保数据质量

  “每年4月~10月是蓝藻的高发时段,除了日常的水质监测,昆明市环境监测站针对滇池湖体开展了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以及叶绿素a等生物指标的监测。目前,昆明市对滇池的水质监测做到了手中有数据,心里有底气,基本上掌控了滇池水体的变化情况。”昆明市环保局副局长虎龙说。  以滇池为代表的水质监测

精准治气需制定立体化监管解决方案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对当下大气污染治理难题,信息化技术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又该如何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与科学化水平?

遥感技术: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前不久,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说明我国的遥感技术与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

探究我国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认识到了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研究各种环境问题时,我们有着各种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支持,同时我们也通过遥感技术,实现了对地面资源和环境的动态监测等。遥感技术在环境中的发展非常迅速,可以测出水体的叶绿色含量、泥沙含量、水色和水温,还能够监测到大气中污

“灾害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信息快速提取技术”通过验收

  6月30日,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目标导向课题“灾害遥感应急监测与灾情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的专家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验收报告,观看了成果演示,经过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自然灾害遥感应急响应是当今的一个

探究我国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认识到了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研究各种环境问题时,我们有着各种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支持,同时我们也通过遥感技术,实现了对地面资源和环境的动态监测等。遥感技术在环境中的发展非常迅速,可以测出水体的叶绿色含量、泥沙含量、水色和水温,还能够监测到大气中

国家海洋局关于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全面设点,全国联网、测管协同,形成国

全国已建143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2015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4月1日至2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主持,环境保护部监察局赵九方局长出席并发言。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十八届中纪委四次、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全国“两会”和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技术实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问:高分五号卫星有哪些技术特点?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如何应用?  答:高分五号卫星又称高光谱观测卫星,其优势是搭载了系列环境应用特色高光谱载荷,包括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探测仪、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环境监测顽疾将根治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方案》提出,要形成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已

遥感更“懂”农情

  1998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人记忆犹新。那场洪水导致江西、湖南、湖北和黑龙江四省严重受灾,另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除了造成人员伤亡、财物损失,粮食产量是否受到影响呢? 无人机悬停在高度100m 处的航拍图,能够清晰分辨油菜地块、道路、小河、树等;图中方框对应的范围与悬

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湿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

土壤湿度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和作物产量预报的重要参数。同时,它也是水文学、气象学等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环境因子和过程参数,因此对于土壤湿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众多的遥感土壤湿度监测方法中,除了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土壤温湿度记录仪等检测仪器外,利用微波监测土壤湿度是研究的重点。因为微波对云层有

环境监测“利剑”——遥感技术强势崛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以卫星或飞机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雾霾、监测汽车尾气、监测沙

北京实现尾气全天候监测 覆盖重点路

   记者昨天从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获悉,未来本市将实现机动车尾气排放24小时不间断监测,即使没有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主也将受到处罚。据了解,2017年以前,本市将新投入150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主要分布在市区交通主干道、环路主干路、进京口等重点路段,对上路的行驶车辆排放实施24小

《土地覆被地图集》背后:他们,“用脚丈量”

   每一项科研成果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不舍昼夜忘我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覆被地图集》成功出版的背后更是凝聚了数百人6年的心血:111356个全国土地覆被地面实测样点数据的校验;13轮大规模交叉自检;3万余个独立地面样点的精度验证;全国31个省(区、市)环保主管部门用户的对接与反馈……辛勤

陕西构建全覆盖环境监测网络

  为加快推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让市民更便捷地获取环境信息,日前陕西省正式出台《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陕西省要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点位全覆盖。  建设空气、水、土壤、声、

环境监测市场规模上万亿,哪些领域受益

   从城市治理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治理环境污染、衡量环境质量、检验治理效果的基础。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利好政策的拉动以及严格的法规标准倒逼下,环保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环保产业的细分领域,环境监测也将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2018年,环保促进的供给侧改革将带来产能

Palintest 7500在水质预警系统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一)

图1.  水质预警系统中不同监测手段与监测指标数量的关系图。 本文研究了英国百灵达有限公司生产的Palintest 7500在水质预警系统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包括构建全面的水质预警监测指标、SA扫描分析技术实现水质预警技术突破、完善并优化现有水质预警系统,探讨了建立水质预

环境监测:应用现代科技才能布好天罗地网

  编者按: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很关注环境监测工作,并就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

环保部:“十三五”环境监测八项重点工作

  2015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今天在无锡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  对于2014年环境监测工作,吴晓青表示,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方面,全国监测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

环保云支撑青海环境监测 “生态之窗”动态监管三江源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结合多媒体演示,听取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已经过去几天了,青海省环

信息化撑起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监管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已经过去几天了,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仍然沉浸在兴奋中,总书记专程来到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祁连山水系是河西走廊的“命脉”和青海湖水源重要补给地。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

信息化撑起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监管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结合多媒体演示,听取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通过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昂赛澜沧江大峡谷、昆仑山玉珠峰南坡、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等点位实时监测情况,并同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昂赛澜

邵芸:应加强微波遥感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作用

  邵芸,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会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微波遥感部门主任及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自1986年到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雷达遥感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作为中方项目负责人,邵芸参加了多项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包括中美国际合作“航天飞机SIC-C

“珠海一号”数据首发 专家呼吁用好卫星大数据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我国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孙家栋曾多次提到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目标。  12月17日,在由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商业航天高光谱卫星数据首发会”上,出席会议专家指出,与我国卫星平台、载荷研发水平相比,我国卫星数据应用能力和水平严重不足。  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