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水裂解生物催化剂

光合作用下,植物利用太阳能将水裂解,释放出氧气,获得电子、质子的过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转换过程。科学家一直试图模拟这一过程以获得洁净的氢能,但如何制备高效的人工水裂解催化剂一直困扰着他们。 最近,中科院化学所张纯喜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合成与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类似的人工催化剂,这一工作使人工模拟光合作用迈出了关键一步。这项研究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后,立即受到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超前预测结构 作为性质稳定的物质,水的裂解必须有合适的催化剂参与。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自然界在光合作用中形成一种被称为“光系统II”的酶,其中的关键结构“水裂解催化中心”便是这种合适的催化剂。 它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能利用太阳能高效、安全地将水裂解的生物催化剂。然而,科学家对“水裂解催化中心”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一直进展缓慢,人工合成更无法企及。 1999年,尚在中科院植物所攻读博士学位的张纯喜通过理论分析预测了该催化中心的结构和......阅读全文

中科院科研进展2017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非晶形成的机理以及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是材料科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物理所汪卫华小组与美国North Carolina大学Wu Yue研究小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统研究了微量元

诺贝尔化学奖全收录(1901-2018)

  当地时间10月3日,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进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家Geo

环境修复领域的大牛们近年来做了哪些贡献?

  随着化工,医药,农药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中有害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传统生物处理技术难以使含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达到排放,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环境修复迫在眉睫。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环境修复研究中不断寻求突破。以下盘点在环境修复中国内外的大牛们的研究进展。

多部门共同制定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

201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美国   深空探测异彩纷呈,宇宙探索发现不断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2018年,“好奇号”“朱诺号”“卡西尼号”“新视野”号等探测器持续提供着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带天体的相关数据。“旅行者2号”朝星际空间进发;OSIRIS-Rex抵达小行星贝努;“黎明”号完成了探测任务,将在谷神星轨

201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人介绍

  一. 简·迪安·米勒  Jan Dean Miller  美国  简·迪安·米勒,男,1942年4月生,美国籍。美国犹他大学艾弗·托马斯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由云南省提名。  米勒教授是冶金和矿物加工技术领域著名科学家,在国际上第一个将矿物三维CT扫描技术应用于矿物结构解析和资源回收,迄今出

Nature Materials连发2篇论文:MOFs在工业气体分离最新进展

  MOFs基于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和丰富的金属-配位化学可调性质,在分离、催化、能源、器件等诸多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前景。2020年2月4日当天,Nature Materials连续发表2篇研究论文,分别介绍了MOFs在工业气体分离和能源器件中的最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不久,MOFs已经陆续发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钴/氧化钴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CO2为液体燃料01  1、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电还原为碳氢燃料,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洁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关键瓶颈问题是将二氧化

“多孔材料”绘制中国蓝图,创造美丽新世界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应用于防毒面具,多孔材料便开始走进公众视野。科学家发现,活性炭内部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具有吸附功能。其中,孔径大小决定了能进入孔隙内部的分子大小,就像不同身材的人只能通过不同尺寸的门一样。  由于天然材料的孔隙大小、形状不一,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通过人工合成手

高岭土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是全世界利用高岭土资源最早的国家,主要的生产省份有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高岭土在日常生活与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现已用于油漆、涂料、造纸、橡胶、塑料、陶瓷、电缆、水泥、汽车、纺织、环保、化学、农业、耐火材料等诸多行业。目前国内对高岭土的研究以对其性质的深层次认识为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多项仪器研发项目列入863计划和2014备选项目

  一、前沿生物技术主题  1.蛋白质测序新技术新装备及配套试剂国产化  (1)阵列毛细管柱蛋白质分离-阵列点样装置  研制二维阵列毛细管分离新装置,第一维分离柱可分离48个馏分,第二维维阵列毛细管分离柱可同时分离48个流份;开发阵列紫外检测器; 研制多柱点样头并行点样器和流份收集器;开发

董绍俊:探讨生物分析技术领域新进展

  董绍俊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逆势而上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中,她跨入了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在国庆节,她和同学们一起打着腰鼓,列队通过天安门,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喜悦。   正当她奋发读书的时候,父亲以“历史反革命”的

付贤智:科研最怕浮躁和急功近利

海归院士付贤智:科研最怕浮躁和急功近利  在福州大学(以下简称福大)校园内坐落着一栋面积3500平方米的光催化研究开发楼,开发楼不远处,还有一栋面积1500平方米的光催化工程化中试研究楼,它们共同形成了我国光催化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研究中心。  这里的学科带头人

用美军战俘换回来的化学泰斗

“蔡先”挥了挥手,一个世纪传奇谢幕了。   作为中国催化化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蔡启瑞被人亲切地称为“蔡先”。   他不仅是“蔡先”,还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用美军战俘换回来的科学家之一;是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口中“探赜索隐老而弥笃,立志创新志且益坚”的科学家;是主动申请“院士退休”的第一人……  

闵恩泽、吴征镒获2007国家最高科技奖

  昨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全国共有352个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9

解读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需传输载体本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这是自1997年

美国化学会C&EN评选出2015年顶级化学成果

  新年将至,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C&EN网站也端出了一席年终大餐:2015年化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其实,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一直关注X-MOL的读者朋友也许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成果已经在X-MOL平台报道过了。不过,我们觉得,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让这一

2014年全球十大化学研究 中国两项研究成果在列

  近日,美国化学会出版的《化学化工新闻》(Chemical&Engineering News,C&EN)杂志发布2014年全球十大化学研究,中国研究团队参与的两项研究成果在列。北京大学李彦教授的研究团队制造高纯度特定类型单壁碳纳米管的新方法,复旦大学化学系周鸣飞教授科研团队关于过渡

学术会场 中国科研的另一个主场

   学术会议,是科学家们思想碰撞的公共领域。贾仲君(左一)在会议上与康拉德教授合影  特别在智力最密集的基础研究领域,学术会议已被公认为展现科研工作、获得同行认可的平台之一。2017年,当中国科学事业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走向世界科学前沿,基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一系列举办的学术会议中得到不断展示

徐光宪院士: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四大核心内涵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紧紧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现在国内外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涵都正在讨论探索之中,没有达成共识。如果我们能准确预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内涵,我们就在勇做领头羊的进程中走了关键性的第一步。■徐光宪  邓

高校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目录

特等奖通用项目1项 序号 获奖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完成单位及名次(未注明则为独立完成单位) 1 J-210-0-01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   大庆石油学院(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清

美国《材料基因组战略规划》公布63个重点研究方向

  2014年12月,美国总统直属的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材料基因组计划战略规划》(MGI)。这是美国国家层面的最高级科技战略规划,将协调和指导联邦政府的投资和研发活动,为MGI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材料基因组计划战略规划》的背景及目标  新材料研发周期示意图  目前材料技术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

JACS/Angew/AM 11篇,赵东元、彭笑刚、楼雄文、张强等成果速递

  1. JACS:用于检测癌细胞和肿瘤中溶酶体甲醛含量的双“锁钥”钌复合探针  生物医学研究表明,过量的甲醛生成是造成组织癌变、癌症进展和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响应性分子探针可以检测活细胞和肿瘤中溶酶体内的甲醛,并对药物引发的甲醛清除过程进行监测,这也有助于未来的癌症诊断和治疗监测。  大连理工大学

186个973计划项目结题 56个项目验收获优秀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个项目通过验收,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基础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免疫识别

陆婉珍,她是一个领袖

  陆婉珍,分析化学家,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贯上海。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1955年在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任研究员。

王江云研究员:合成生物学与我的诺奖梦

        未来生物工厂模型——外壳由一层自养、产氢、固氮、固定二氧化碳的藻类生物构成。中层进一步将藻类生物生产的原料处理为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原材料及生物燃料并加以储存。内层是藻产生的氢气,使得生物工厂漂浮在空中,可根据日照条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酶的定向进化技术与噬菌体技术

  10月,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今年该奖项的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弗朗西丝·阿诺德(Frances H. Arnoid)、乔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国科学家格雷戈里·温特(Sir Gregory P. Winter)。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

中科院化学所:打造分子科学创新高地

  2017年年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园区里呈现出奋发昂扬的气象。  和接近冰点的气温截然不同,化学所研究员王树的实验室中热火朝天。最近,研究人员在自行搭建的一台光电转换检测仪器上观察到了不同寻常的光电流,意味着他们利用聚噻吩和类囊体合成的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