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雁小组发现酒精导致脂肪肝的新机制

本报讯(记者黄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陈雁研究组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糖原在酒精性肝脏损害方面的作用。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脂代谢研究领域期刊《脂质研究杂志》。 酒精作为一种肝脏毒素,能导致脂肪肝及多种肝脏损害。酒精本身含有能量,乙醇的能量每克为7卡路里,超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4卡路里)。酒精被肝脏吸收后,可以转化为脂肪或糖原沉积到肝脏,但尚不清楚糖原是否参与了酒精导致脂肪肝的过程。 PPP1R3G是蛋白磷酸酶的一个新的调节亚基,能促进肝糖原合成。该研究组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发现PPP1R3G对血糖稳态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在陈雁的指导下,硕士生顾金利用肝脏特异表达的转基因小鼠研究了肝脏糖原在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肝脏特异表达PPP1RR3G能逆转酒精导致的肝脏糖原含量降低;抑制酒精引起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脂沉积增加以及血清转氨酶升高。同时,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过表达PPP1R3G能降低酒精......阅读全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望找到新疗法

  一个日美联合研究小组最新研究发现,阻碍一种特殊蛋白质的功能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动脉硬化的症状。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这一研究将有助于相关药物开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以脂肪在肝脏中过量蓄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肝病,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发生在不喝酒或者少喝酒的人身

酒精性脂肪肝的简介和临床表现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是酒精性肝病中的一个分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  临床表现  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症状可消失。临床上以肝肿大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望找到新疗法

  新华社电 一个日美联合研究小组最新研究发现,阻碍一种特殊蛋白质的功能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动脉硬化的症状。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这一研究将有助于相关药物开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以脂肪在肝脏中过量蓄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肝病,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发生在不喝酒或者少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研究发现,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以女性为主,占75%,但近年来报道男性病人占52%-53%。几乎所有病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以上,约有1/3病人存在Ⅱ型糖尿病。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有些持续或间歇性感觉到乏力或萎靡不振,少数有右上腹隐痛,这些均为非特异性,对诊断帮助不大,故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一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用丁反映肝脏脂肪浸润的分布类型,粗略判断弥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但其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且难以检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及特点

  病因  NAFLD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后者则由某些特殊原因所致。营养过剩  所致体重增长过快和体重过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脂肪肝,以及隐源性脂肪肝均属于原发性NAFLD范畴;而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环境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检查及鉴别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超声、CT和MRI都是诊断脂肪肝的有效工具,其中敏感性高的是B超,特异性强的是CT,而对局灶性脂肪肝与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价值大的是MRI,并且CT和MRI还可半定量分析肝内脂肪含量。但是现有影像学检查不能反映脂肪肝时炎症和纤维化的有无,且无法准确判断肝功能受损的严重情况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需除外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并需除外药物(他莫昔芬、胺碘酮、甲胺蝶呤、糖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乏β脂蛋白血症以及与先天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相关的脂肪肝。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介绍

  1.基础治疗  制订合理的能量摄入以及饮食结构调整、中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2.避免加重肝脏损害  防止体重急剧下降、滥用药物及其他可能诱发肝病恶化的因素。  3.减肥  所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以及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都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后介绍

  绝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预后良好,肝组织学进展缓慢甚至呈静止状态,预后相对良好。部分患者即使已并发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如能得到及时诊治,肝组织学改变仍可逆转,罕见脂肪囊肿破裂并发脂肪栓塞而死亡。少数脂肪性肝炎患者进展至肝硬化,一旦发生肝硬化则其预后不佳。对于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有时通过节制饮食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简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晚期阶段。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及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流行,此病已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肝硬化的重要原因。本病多见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老年人群,减重和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  本病主要病因是肥胖症、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关于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信息介绍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饮酒后乙醇取代脂肪酸,使脂肪酸积存,酮体在体内堆积,体内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乳酸过多抑制尿酸由肾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症;使肝糖原异生减少,导致低血糖,有的患者发生猝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实验诊断的简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实验诊断是指根据实验室检查所得的结果或数据,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的方法。转氨酶是最敏感的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脂肪性肝病,但临床价值仍不确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与特点

  病因  NAFLD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后者则由某些特殊原因所致。营养过剩  所致体重增长过快和体重过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脂肪肝,以及隐源性脂肪肝均属于原发性NAFLD范畴;而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环境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检查及鉴别

  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超声、CT和MRI都是诊断脂肪肝的有效工具,其中敏感性高的是B超,特异性强的是CT,而对局灶性脂肪肝与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价值大的是MRI,并且CT和MRI还可半定量分析肝内脂肪含量。但是现有影像学检查不能反映脂肪肝时炎症和纤维化的有无,且无法准确判断肝功能受损的严重情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研究发现,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以女性为主,占75%,但近年来报道男性病人占52%-53%。几乎所有病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以上,约有1/3病人存在Ⅱ型糖尿病。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有些持续或间歇性感觉到乏力或萎靡不振,少数有右上腹隐痛,这些均为非特异性,对诊断帮助不大,故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一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

NGM282有望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NGM Bio公司今日提供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在研新药的最新进展,NGM282现正在进行2期临床试验。NGM282的最新数据会在美国肝病研究协会主办的2017肝脏大会(Liver Meeting 2017)上公开。  大约2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会发展成为NAS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介绍

  按病理改变程度分类及病变肝组织是否伴有炎症反应和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ASH、NASH相关性肝硬化。  1.单纯性脂肪肝  依据肝细胞脂肪变性占据所获取肝组织标本量的范围,分为4度(F0~4):F0

关于酒精性脂肪肝症的临床诊断介绍

  酒精性脂肪肝症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症状可消失。临床上以肝肿大为最常见体征,其次为肝区痛及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轻度黄疸,实验室检查提示与胆道系统阻塞有关。重症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偶见脾肿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维生素缺乏表现,如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

关于酒精性脂肪肝症的饮食调理介绍

  1、合理控制热量的摄入量,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为食物中的能量来源,其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和劳动强度而定。  2、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干蛋白质膳食可以避免体内蛋白质的消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中的许多氨基酸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高蛋白提供胆碱,氨基酸等抗脂肪因子,使肝内脂肪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检查用丁反映肝脏脂肪浸润的分布类型,粗略判断弥漫性脂肪肝的程度,提示是否存在显性肝硬化,但其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且难以检出

糖原的应用

糖类——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迅速氧化,供应能量。糖类也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参与细胞的多种活动。例如糖类和蛋白质合成糖蛋白,是抗体、酶类和激素的成分。糖类与脂类合成糖脂。是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原料。糖类对维持功能有特别作用。糖类有解毒作用。肝糖原储备充足

糖原的分解

  糖原分解不是糖原合成的逆反应,除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外,其它酶均不一样,反应包括:  这样将糖原中1个糖基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但是磷酸化酶只作用于糖原上的α(1→4)糖苷键,并且催化至距α(1→6)糖苷键4个葡萄糖残基时就不再起作用,这时就要有脱枝酶(debranching enzyme)的参与才可

肝脏糖原代谢与糖稳态平衡和脂肪肝的关系被发现

  近日,国际内分泌领域期刊Molecular Endocrin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论文Regulation of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lipid metabolism by PPP1R3G-mediated he

黄连素促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棕色脂肪分化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课题组、李静雅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高鑫研究团队在黄连素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AFLD)棕色脂肪分化及能量代谢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6月13日,研究成果以Berberine promotes the recruitment and activation of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新抑制途径获揭示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要慢性肝脏疾病之一,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我国专家最新发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新的内在抑制途径。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相关靶向药物的研发。  12月11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李红良团队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该团队在非酒精性脂肪肝

简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表现

  1.脂肪肝的病人多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2.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检查方式介绍

  1.B超诊断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肝右叶包膜及横隔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