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德国科研经费,为啥没成“唐僧肉”

一直以来,中国科研经费的使用,因“灰色地带”和效率低下而受到专业人士的诟病。近日,科技部决定严查贪污侵占科研经费等问题,对该领域的混乱情况“动刀”。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国外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在德国,从申请科研经费到经费用途,再到项目审核,每一环节都有规范,杜绝漏洞。也正因此,在德国想挣钱的人去了企业,留下来做科研的,差不多都是真心喜欢安安静静做学问的人。 评审者须撇清 与申请人关系 在德国,科研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德国科学基金会,二是教授与企业直接合作,三是政府主导策划的项目。其中,德国科学基金会项目的权重远超其他,是衡量教授或高校科研水平的标杆;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多为应用型科技大学,其与综合性大学的基础科研区别明显;政府主导的项目则大多偏重实际应用,数目不多。 在德国,每位教授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德国科学基金会提出项目申请,由后者组织该领域专家进行评审。这些评审专家通常被要求在近十年内与项目申请人......阅读全文

科研经费使用创新引热议:“包干制”令人期待

   3月10日,人大山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代表王修林与同团代表程林就科研经费“包干制”等话题交流。  2018年10月24日,江苏省灌云经济开发区一企业技术人员正在检测出口产品。近年来,该开发区采取多种人才孵化模式,对中青年科技人才及科研项目重点支持,获国家专利130余项。  政府工作报

2010年度科学基金资助呈现三大特点

  日前,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了解到,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年计划安排各类项目资助金额965178万元。截至10月12日共批准资助了各类项目24166项,经费878566万元。其中研究项目系列13780项,经费589330万元;人才项目系列10018项,经费2576

葛均波院士:五大措施聚焦科研经费管理

  “我国科研经费使用不当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一套有效机制避免或消除这一行为。”对当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出现恶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感到愤怒、痛心、错愕。今年在两会期间,他的一项提案即和加强科研经费科学管理有关。   葛均波说:“我们绝不容忍这些现象,要坚决杜绝经费

科技领域腐败有趋重苗头 投入以各种名目流进个人腰包

  日前,浙江大学原副校长禇健因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行贿、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犯罪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禇健以及中国工程院原院士李宁、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等人的纷纷落马引起了公众对科研腐败的关注。最高检2月11日通报了查办科技领域职务犯罪的相关情况,显示科技经

杰青试点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 项目负责人需签承诺书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2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关于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试点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的通知,以充分放权,放管结合和协同推进作为实施原则,实行项目负责人承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技术

透视高校科研经费乱象:变个人提款机 报销监管难

  中央巡视组近期对国内一名牌大学的通报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让高校科研腐败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到底存在哪些漏洞?为何三令五申屡禁不止?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监管?  教授变成项目“老板”,苦心研究不如跑关系  “能拿到科研课题的几乎都是有关系的,有关系也就不用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 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一年1.2万亿元研发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科研经费都去哪了?  临近年末,报销成为不少人的“噩梦”,却也成为另一些人的“美梦”。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科研经费被挤占挪用、科技“掮客”“游客”现象等造成大量科研经费流失。  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大量科研经费没有用于科研本身,却几乎

科研“以项目论成败” 致科研人员一手要项目,一手“转包”

   一手要项目,一手“转包”“分包”,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工程承包领域,在科研领域也时有发生。当前,科研“以项目论成败”的导向使得科研人员不得不积极争项目、囤项目,干不完再分包出去;一些学阀垄断大项目,充当项目“二传手”;甚至个别科研人员在项目中“藏猫腻”,通过假分包、假外包,虚报劳务费等方式违法套

科研人员吐槽科研经费管太严 劳务费难以支付

   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离不开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设计。但近年来,科研经费管理暴露出不少问题。一边是挤占挪用、虚列支出,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科研腐败”;另一边则是科研人员“鸣冤叫屈”管得太死,认为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放管之间如何平衡

杨国梁 丁兆君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几项措施。比如,简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增加间接费用比重,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占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

中青报:科研经费腐败,错愕之后要求解

  10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近三年审计机关对国家各部委、各省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发布的数百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涉及“问题科研经费”的至少有39份,问题均发生于2007年至2012年这五年之内。(《新京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经费预算申报

   关于申报2014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经费预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仪器专项)工作整体安排,现就2014年仪器专项项目预算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预算编报工作  (一)高度重视预算编

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2018年度申请项目评审结果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今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2018年度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在此次项目评审中,基金委共共接收项目申请214867项,经初步审查和复审后共受理211462项,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8947项、重点项目70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科研经费使用:离真正“松绑”还有多远

  3月27日,《广州日报》的一则消息引起热议。消息称,广东省财政厅加大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扩大了劳务费开支范围。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都可以开支劳务费。  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科研经费的使用也是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实际上,这些年来

“报销难”泼了科研的冷水,没办法?

  日前,中央事业单位和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公布为公车改革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然而,同样广为诟病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却长期悬而未决。  联想到岁尾年初,西北某高校学生为帮助老师报销,搬上被子、大衣到学校财务处彻夜排队;上海某著名大学,排队报销的师生一直从财务处大厅绵延至学校大

科研经费使用:离真正“松绑”还有多远

   3月27日,《广州日报》的一则消息引起热议。消息称,广东省财政厅加大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扩大了劳务费开支范围。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都可以开支劳务费。图片来源于网络  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科研经费的使用也是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审计“解密”:高知易“中招”

   朱慧卿/CFP  2014年10月,科技部党组一份整改情况通报曾披露,审计署审计发现,5所大学的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  7名教授中,包括本报曾披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原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等人。由于涉及的都是相关领

自然基金委: 五项改革直指科研项目申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于近日发布了《关于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显示,基金委在2014年将对资助格局进行较大调整。对此,科研人员纷纷表示,基金委的此次调整有着多项创新,能够起到进一步引导科研的作用。   

科研经费改革:要放权,也要监管

   “封账”,几乎是每一位年底负责项目报销事宜的科研人员最怕听到的词汇。这两个字如同紧箍咒一样,令他们在每年年底忙碌不堪——每每项目资金下半年才到手,年底前必须“花完”。不过,今后科研人员们不用担心这个词了。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

学者称经费分配不合理阻碍高层次科研人才回国

王秀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在科研经费上虽然投入很多,但是有关科研经费支出分配比例的一些规定不尽合理。在国外科研经费相当大的比例用于人员费,目前我国科研经费中允许用于人员费用支出的比例很低,绝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经费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和试剂购买等实验直接费用上。这种情况导致我

高校科研经费仅4成直接用于课题

    据新华社报道,山东省2006年度审计报告近日公布,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发现,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而管理费用、人员经费等开支占到了近六成。审计人员调查发现,有些高校还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

中青报:科研反腐困局拷问经费结算制度

  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沦为新的腐败人群,来自公共资金的科研经费被冒领、多领、挪用、浪费……面对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科研腐败弊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两名承办多起该类案件的检察官近日呼吁,传统科研经费结算制度已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亟待变革。传统科研经费结算制度成滋生腐败温床  海淀区是我国高

姚玉鹏:我国科研资助体系存在问题及深化改革思考

  9月3日,《科学》杂志刊登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和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的评论文章《中国的科研文化》(China’s Research Culture),将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中存在的弊端“曝光”给了国际学术界。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沈文钦教授文章《科研经费分配应远离权力和人情》,文章进一步提出

吴亚生:吃草,马儿如何跑得好

  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没有人认同这种使用马儿的做法。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人这样要求我们的科研人员。   2013年10月15日,《扬州晚报》发表了《岂能坐视科研经费被当工资》一文,隐含的逻辑就是科研经费不能用于给科研人员发放工资或者增加工资。发放工资指项目聘用的无薪人员发放

科研人员忙于填表没空科研 几乎当起会计

  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曾谈道:“我听一些科技人员反映,因为许多繁琐规章,他们大量时间没法待在实验室,而是用来搞‘内政外交’。每年填写各种表格就会浪费不少精力。”  那么,科学家需要填什么表?填表占了他们多少时间?  填写年度总结和结题报告,小课题需花一个月,大的项目恐怕要耗费

高校科研经费腐败 仪器采购成大黑洞

  “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日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出警示。  中国青年报近日推出“穷教授VS富教授”系列报道与讨论后,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响应,不少读者提出,问题不在于教授的穷富,而是穷富的原因,富教授致

人民日报:科研经费改革应促进学术活力

  科研经费是对学术的投入,期待的是科学研究的高产出,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科研大国,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目前每年已达万亿之巨。但是,近日有媒体报道,过去数年间,只有四成左右真正用于科研,多数则用于开会、出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的乱象。   除了经费的滥用,令很多学

科研资助体制改革:要管好“钱”更要尊重“人”

   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下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将建立统一的科技资助平台,改变科研经费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相关细则正在进一步制定中。我国科研资助体系中多头投入、科技资源“碎片化”是一个比较有共识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

经费使用专家谈:学者能否从科研经费中获利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用于指导和服务各项科研工作。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上的种种“松绑”受到科技界的热烈欢迎与响应。然而,一个敏感问题也再次浮出水面:学者到底该不该、能不能从科研经费中获利?  当有学

审计曝科研经费管理漏洞 11号文提出调整劳务费开支范围

  一份来自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把中国科学院这一国内最高等级的学术机构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审计列出2013年中科院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所涉问题金额共计4亿元之巨。  去年以来,震动科技界的广东科技系统窝案,已有近50名官员先后落马,其中多涉及部门“一把手”,发案集中在科技资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