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二甲双胍,又有5项新发现

二甲双胍自问世以来,已被使用了60年,而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几乎没有哪种降糖药敢轻易挑战它的地位。但就是这个“年过半百”的老药,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能还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此次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也发表了多项二甲双胍的最新临床研究,小编精心挑选了五项研究,供大家参考。 二甲双胍与DPP-4/SGLT-2抑制剂强强联合,益处多多 虽然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但也有不宜使用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此时该与何类药物联用效果更好呢?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 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与二甲双胍联用能改善血糖控制,降低血压和体重,且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这项meta分析比较了对于单用二甲双胍效果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 SGLT-2抑制剂的三药联合治疗,与其他五种......阅读全文

《时代》杂志评出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

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美国及日本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今年6月内蒙古确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也入选这一榜单,位列第7位。 以下为《时代》杂志评出的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 1. 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 干细

"开普勒"发现715颗新行星 4颗可能适宜生命存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6日宣布,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715颗新行星,使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行星总数增至近1700颗。这些新发现的行星,围绕305颗恒星公转。其中有4颗行星的体积小于地球的2.5倍,其轨道位于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宜居带”。温度条件适宜,理论上其表面可保有适宜生命存在的

社科院专家考察确认曹操墓为真

  带队赴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考察“曹魏高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昨日表示,通过12位专家联合考察,从考古学上可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并将其列为该所昨日揭晓的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今日详解考察结果   据介绍,考察团由考古研究所的12位专家组成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被首次发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合作团队,2013年8月16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科学》上报道了一件产自中国辽宁建昌,具有完整齿列和骨骼的160百万年前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多瘤齿兽最早期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

科学家分享基因测序技术研发成果

  临床类   杜克大学分子遗传学教授David Goldstein   David Goldstein提出运用精准医学治疗神经系统疾病。Goldstein专注于几个癫痫患者大规模研究的课题,其中包括一项对超过350个患病的儿童及其父母进行测序来发现新突变的项目。尽管许多发现的突变属罕见突变,但是它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又有12颗卫星现身 木卫总数达79颗

美国研究人员17日说,他们新发现了12颗木星卫星,使已知木卫总数增加到79颗。新发现的卫星中,有1颗有同其他卫星正面碰撞的风险。 美国卡内基科学学会当天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机构研究人员2017年春季发现了这些卫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研究人员计算了这些卫星的轨道,整个过程用了一年时间。

古脊椎所在泥河湾盆地发现我国最长的鹿腿化石

  真枝角鹿(Eucladoceros)是一种大型鹿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目前被认为是我国北方地区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标准化石。  我国的真枝角鹿20世纪20年代就已在河北泥河湾盆地最先发现,材料包括较为完整的头骨、角枝及头后骨骼,由于其特殊的角枝形状,被Teilhard de Cha

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隆重召开

  2012年4月24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承办的2012年微纳尺度分离分析技术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第七届

OEKO-TEX(国际环保纺织协会)2012新标准公布

  OEKO-TEX®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如往年一样,在年会上发布了最新的OEKO-TEX®Standard 100纺织品有害物质检验的测试标准和限量值要求,2012年1月1日开始生效,4月1日新要求开始执行。测试参数的重新评估是基于目前市场和产品的发展,新发现的有毒物质和新法规的要求,

盘点:2015年医学与生物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Top10

  美国  人脑研究取得新成果,医学与疾病防治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学成果纷呈。  2015年,美国科学家在人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类大脑,尽管它只有铅笔上橡皮擦那么大,发育程度与一个5周大胎儿的大脑相当,尚没有任何意识,但具备人脑绝大多数细

“神药”雷帕霉素在治疗人类多种疾病上到底有多神?

  雷帕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其是从一种生存在拉帕努伊岛上的细菌中分离出来的,最早期被研究作为低毒性的抗真菌药物,1977年研究人员发现雷帕霉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989年开始把雷帕霉素作为治疗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的新药进行试用。  如今随着科学家们对雷帕霉素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这种药物

生物谷推荐:3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转眼间3月份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个月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热度、点击量、研究领域筛选出了本月的重磅级研究Top10,供大家学习交流。  【1】Nat Genet:为何有些人爱抽烟、爱喝酒?原来是基因在捣鬼!  doi:10.1038/s41588-018-030

张月红:提高我国科技论文质量任重道远

  30多年的拼命追赶,使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空前的发展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科技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及GDP超过日本位居全球亚军等等。这些不争的事实的确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板。但中国科技界一直有块心病在纠结,即何时能与我们亚洲邻国日本一样,在同根同源的亚洲文化土壤中,荣出几位本土培养的中国籍

抗疟疾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的抗疟疾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ence:重大突破!根治疟疾有戏!选择性抑制PfCLK3蛋白可杀死处于各个发育阶段的疟原虫  doi:10.1126/science.aau168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

哈佛遗传学大神George Church谈基因技术:人类增强还是人类异化?

  George Church:分子技术专家,DNA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他于1985年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也是这个计划的负责人。他发明的新方法开创了个人基因组研究的时代。基于他发明的直接基因组测序的方法,自动测序软件被成功开发,并在1994年第一次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在厚积薄发中绽放自信——中国铁基超导研究发展纪实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美、日三国科学家的“超导大战”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在那场“大战”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研究团队不分昼夜地在实验室工作,困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在桌子上躺一躺或在椅子上靠一会儿打个盹儿,醒了继续做实验。那时,他们研究的是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正是在这一波研究

Science:研究揭示在哺乳动物发育之前存在肌肉化的喉咙

  摘要:2019年7月19日,沈阳师范大学周长(沈阳师范大学第一单位)于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New Jurassic mammaliaform sheds light on early evolution of mammal-like hyoid bon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个新

基因研究“容易”了 专利申请却难了

  要拿着新发现的基因功能、基因诊断方法去美国申请专利,今后可能越来越难了。日前,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想把他们最新发现的一段基因及其功能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专利申请,最终却被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以缺乏创新性为由,拒绝授予专利。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对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专利授权正有逐步收

11月必看的重磅级研究Top10

  转眼间11月份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个月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类型、热度和研究领域筛选出了本月的重磅级研究Top10,与大家一起学习。  【1】Nat Metabol:重新定向心脏病药物来靶向清除癌细胞  doi:10.1038/s42255-019-0122-z

Nature子刊:隐蔽在肿瘤血管中的新型癌细胞

  UNC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黑色素瘤的血管中鉴定了一种此前未知的新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在肿瘤血管壁上伪装成非癌性内皮细胞。研究显示,新发现的黑色素瘤细胞能帮助肿瘤抵抗阻断血管生成的药物,相关论文发表在十月二十二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人们一直希望能够通过抗血管生成的

中科院院士贺福初:大发现时代的“生命组学”

  纵观自然科学史,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厚积薄发”的现象:当人类对某个领域的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出现一个甚至数个划破历史长空的科学巨星,他(们)促使重大发现蜂拥而至、喷薄而出,促使一个或多个相关学科呈现爆发式成长,乃至革命性突变,如此该学科可谓进入了“大发现时代”。   A 自然科学史上的若

《当代生物学》:研究发现“通感”新类型——眼见为声

新发现有助科学家确定导致通感的神经学机制 图片说明:运动的点会带给一些人声音感觉。(图片来源:SAENZ/KOCK/CALTECH) 通感现象(synaesthesia)是人类大脑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谜团。根据以往报道,每一百人中至少能遇到一位通感者,他们会不自主地由一种感官知觉获得另一种感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Nature盘点:12篇文章回顾2018年肿瘤领域进展!

  每年的岁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杂志都会邀请几十位相关领域的大牛撰写一系列年度综述文章,回顾过去一年的进展,对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温故而知新,对于没空去研读每一篇综述的我们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大福利。  在肿瘤领域,今年的回顾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转移性肾癌

宫颈癌疫苗:国内为何独缺席

  八年前,世界上第一支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HPV疫苗上市;七年前,疫苗开始了中国内地的上市之路;现在,在内地,因为新药审评标准存在争议,它依然是被禁止的。  中国每年约有8万女性因宫颈癌去世,约有15万新增病例。而学者研究显示,2006-2012年间,因为9到15岁的女孩未能接种HPV疫苗,可能

疫情跟踪:水环境中的新兴和潜在新兴病毒

  在微生物中,病毒最适合成为新兴的病原体,因为它们能够通过突变、基因重组和重配感染新宿主并适应新环境。肠病毒是最常见和最危险的水传播病原体之一,会导致偶发性疾病和流行疾病。与肠病毒有关的主要健康问题是胃肠道疾病,但它们也可能引起呼吸道症状、结膜炎、肝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慢性疾病。非肠道病毒如呼吸

猪流感病毒被证实人际传播

  墨西哥城,从火车上下来的乘客戴着口罩   墨西哥城,戴着口罩的行人神情焦虑。    虽然疫情汹汹,但相互依偎仍可带来温暖。新华社发   科学家指出,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流感专家担心,最近一段时间出入墨西哥城国际机场的旅游者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