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李德平院士;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

李德平(1926.11.4—) 李德平,祖籍江苏兴化,1948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我国著名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科研领域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辐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委员,曾连续三届担任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主委会委员。 作为中国核工业先行者之一,李德平的科研工作有着时代的召唤,又有着国家需要有所担当的情怀,最终成为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 辗转求学路 李德平系江苏兴化望族之后,其家族尊师重教,人才辈出,祖上不乏被颂之人。先祖李春芳,字子实,谥号“文定”, 明朝状元,内阁首辅,兴化人为其立匾“状元宰相”。祖父李元宰是前清秀才,曾留学日本,供职北洋政府。父亲李继侗是著名植物学家、林学家,清华学堂留美专科生,美国耶鲁大学林学博士,回国后先在南开、清华任教,后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返回清华大学,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阅读全文

李德平院士;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

■沈冰李德平(1926.11.4—)李德平,祖籍江苏兴化,1948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我国著名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科研领域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辐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委员,曾连续三届担任国际放射防护委

李德平院士;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

李德平(1926.11.4—)  李德平,祖籍江苏兴化,1948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我国著名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科研领域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辐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委员,曾连续三届担任国际放射防护委员

辐射探测器的探测效率

  探测器探测到的粒子数与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入射到探测器中的该种粒子数的比值。它与探测器的灵敏体积、几何形状和对入射粒子的灵敏度有关。一般要求探测器具有高探测效率。但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在极强辐射场下,则要求探测器具有较低的灵敏度。指光子和探测器在作用的初始过程中,产生的光子事件数和入射光子数之比。它描

辐射探测器的性能特点

  辐射探测器的主要性能是探测效率、分辨率、线性响应、粒子鉴别能力。将辐射能转换为可测信号的器件。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辐射和探测介质中的粒子相互作用手持式化学探测器,将能量全部或部分传给介质中的粒子,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引起宏观可测的反应。对于光学波段,辐射可以看作光子束,光子的能量传给介质中的电子

辐射探测器的历史简介

  能给出电信号的辐射探测器已不下百余种。最常用的主要有气体电离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三大类。早在1908年,气体电离探测器就已问世。但直到1931年脉冲计数器出现后才解决了快速计数问题。1947年,闪烁计数器的出现,由于其密度远大于气体而大大提高了对粒子的探测效率。最显著的是碘化钠(铊)

辐射探测器的相关介绍

  用以对核辐射和粒子的微观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传感器件、装置或材料。 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辐射探测器 (radiation detector)用以对核辐射和粒子的微观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传感器件、装置或材料。 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当粒子通过某

原子火焰法辐射大吗?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是由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经原子化产生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由定义可见,该检测法是利用原子吸收部分光子后,与之前的光谱做对比,从而检

原子吸收有没有辐射

原子吸收的光源一般是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光线是紫外到可见光波段,并且一般都封闭在设备内部,所以电磁辐射不是大问题。但是,有些原子吸收会采用塞曼效应的原理,这种设备会有强磁场,所以佩用心脏起搏器的人禁止进入装备此类原子吸收仪器的房间,一般人也要和设备保持一定距离。

辐射探测器给出信息的方式

  辐射探测器给出信息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粒子入射到探测器后,经过一定的处置才给出为人们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例如,各种粒子径迹探测器,一般经过照相、显影或辐射监测仪化学腐蚀等过程。还有热释光探测器、光致发光探测器,则经过热或光激发才能给出与被照射量有关的光输出。这一类探测器基本上不属于核

核辐射探测器发展趋势

  核辐射探测器发展趋势主要是:  ①研究同时能给出入射粒子位置、能量、时间等多种信息的组合型探测器和探测装置。  ②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新成就,提高对探测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精确度,速度和对信息的利用率。微电子技术正促进微型化探测器的出现。  ③寻求更理想的探测介质和探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