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诺贝尔奖亲睐寿星?

诺贝尔奖亲睐寿星?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1. 为什么引力波诺奖得主年龄较大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对首次直接探测引力波作出杰出贡献的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这三位科学家分别出生于1932年9月、1936年1月、1940年6月,因此获奖时分别是85岁、81岁、77岁。 虽然引力波的首次直接探测从论文发表到获诺贝尔奖时间很短,但是获奖人年龄还是比较大了。另外一位LIGO的重要人物罗纳德·德雷弗(Ronald Drever)生于1931年,去年3月不幸去世。 根本原因就是引力波探测的漫长历史。LIGO的先驱韦斯、德雷弗和索恩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投身用激光干涉仪探测引力波,LIGO项目1984年开始。2002年,LIGO开始工作。 引力波传到地球以后,效应很微弱,非常难......阅读全文

特写:“迟来的”诺贝尔奖

  对于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师生们来说,10月3日无疑是苦乐参半的一天。这天清晨,出生于加拿大的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成为该校历史上第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仅在3天前,斯坦曼因胰腺癌逝世,享年68岁,没能亲耳听见自己获奖的消息。   新华社记者3日来到洛克菲勒大学采访时看到,校园中的国旗半降,

以色列创立“犹太诺贝尔奖”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月26日宣布设立一个名为“创世”的国际奖项,用于表彰在科学艺术方面成果斐然、“赢得国际认可”的犹太人。  内塔尼亚胡说,“创世”奖象征犹太人对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全球犹太人都将为之自豪,这是展现犹太人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以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当天发表的

《诺贝尔奖的启示》出版:从诺贝尔奖看我国的科学研究

  《诺贝尔奖的启示》,吕淑琴、陈洪、李雨民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价:48.00元  诺贝尔奖已走过百年历史,在获奖的几百名科学家中,中国本土无一人上榜,这不能不成为国人心头之痛:中国离诺奖到底有多远?与此同时,也有人发出质疑——诺贝尔奖对中国真的重要吗?  在《诺贝尔

2009年诺贝尔奖预测

基于文献计量进行预测;25位引文桂冠得主成为今年预测获奖者 钱永健   10月5日至12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将如期而至。就在全世界翘首企盼的时候,汤森路透集团于9月23日公布了其一年一度的基于文献计量的预测,给不断升温的诺贝尔奖热潮平添了一把热火。   整整一年前,汤森路透曾预测

美国“另类诺贝尔奖”出炉

各奖项得主都取得了“首先令人发笑,继而让人思考”的成就   由哈佛大学幽默杂志《不可能的研究纪录》、哈佛大学计算机协会等机构评选的“另类诺贝尔奖”10月1日晚出炉,分布在各大洲的获奖者“分享”了10个奖项。   公共健康奖由美国伊利诺伊州医学博士埃莱娜·博德纳尔与同事获得。她们设计了一种可迅速转

瑞典将建立诺贝尔奖中心

  瑞典诺贝尔基金会12月2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与当地市政府合作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诺贝尔奖中心,以宣传诺贝尔奖在推动科学、人文等领域进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基金会负责人拉尔斯·海肯斯滕当天在诺贝尔博物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诺贝尔奖中心将展示历年获奖者的生平及其研究成果,介绍诺贝尔奖1

屠呦呦开启“诺贝尔奖之旅”

  诺贝尔奖正式的颁奖时间是北京12月10日,1896年的这一天,瑞典人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诺贝尔奖就是根据他的遗嘱设立的。  从昨天抵达斯德哥尔摩,到12月10日领奖这几天里,屠呦呦将在这座有着“北方威尼斯”之称的城市里做些什么?记者昨天拿到了一张屠呦呦诺贝尔之行的大致时间表。6日,屠呦呦在诺贝尔

2017年搞笑诺贝尔奖揭晓

  近日, 2017年度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院举行, 与以往每年一样,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依然评选出了包括物理学奖、生物学奖、营养学奖、医学奖等10个领域的奖项,让我们看一看与生物有关的奖项。  解剖学奖  获奖者:James Heathcote,获奖课题:Why Do Old M

诺贝尔奖奖金可能将“贬值”

  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基金会并没有外界想象的富有,需作长远打算。  《瑞典时报》分析,海肯斯滕的话暗示,从长期来看,诺贝尔基金会可能被迫让诺贝尔奖奖金“贬值”。  《瑞典日报》10月8日刊登对海肯斯滕的专访。记者提问,全球股市下挫、债务危机升级是否会影

冯德培与诺贝尔奖的缘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向中国科学家抛出了橄榄枝,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国外两名同行分享了这一奖项。  这应该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科研努力的一份重要承认。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国科学事业曾长时间处于爬坡状态,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道路上艰苦跋涉,但颇有一些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之间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