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可替代昂贵抗体治疗,这种新疫苗有望预防老年痴呆

这种新疫苗由Dundee大学John Foerster博士和牛津大学Martin Bachmann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相关论文发表于10月2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子刊npj Vaccines杂志上。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着手对该疫苗进行临床试验,并已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新疫苗的出现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即单克隆抗体广泛用于治疗非感染性疾病,但费用昂贵。疫苗可以提供更低成本的替代品,然而受非最佳T细胞刺激或弱疫苗应答的限制,在老年患者中疫苗效果就不佳。 人工CMV病毒样颗粒疫苗结构 对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效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病毒样颗粒的重复结构可以让治疗性疫苗有效地绕过自身耐受。他们将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和破伤风疫苗的蛋白质结构相结合,来刺激免疫系统,制造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疫苗。 研究团队测试了一系列这样的疫苗对慢性炎症性疾病(银屑病,抗原:白细胞介素-17)、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抗原:β-淀粉样蛋白)......阅读全文

我国临床治疗性干细胞制备平台竣工首先生产神经干细胞

  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取得系列突破,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有望成为第三代治疗途径  在位于广州市科学城内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里,一座新“细胞工厂”刚刚竣工。事实上,这个蓝色调的实验室全名是“临床治疗性干细胞制备平台”,首期投入5000万元,是我国尤其是广东省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用制度创新激励成果转化

   1月25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2015年共有15项新药研发成果成功转让,合同总额超8亿元,达到前5年成果转化总额。  自中科院开展“率先行动”计划以来,上海药物所作为“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的建设主体及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返老还童将成真,斯坦福教授解说“生命编程”技术

如果有一天,艾滋病、乙肝等从地球上消失。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根治癌症。如果秃头、肥胖、近视都能够被治疗。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返老还童。世界会不会更加美好?探长获悉基因编辑和干扰技术有望将这些梦想都变成现实,于是潜入腾讯WE大会,聆听了斯坦福大学Lei Stanley Qi(亓磊)教授关于“编程生命”的

教育部公布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名单

  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公布了2011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入选名单。全文如下:    经所在高校推荐、专家通讯评审和现场答辩,并经公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1年度入选团队已经确定,现予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1年度入选创新团

多位院士支持,国际糖组研究/国际多糖研究中心成立

  12月26日,国际糖组研究中心/国际多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举行。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山东枣庄新中兴公司联合建设,聚焦糖科学精准诊治研究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家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裴钢,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

疱疹会引起阿尔兹海默症?

  是什么原因导致阿尔兹海默症?英国牛津大学的Ruth Itzhaki教授说,答案可能位于我们的鼻子下方。她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所呈现的“贯穿一生”的证据表明,导致“唇疱疹”的疱疹病毒可能是引起阿尔兹海默症的原因。新的研究数据表明,抗病毒药物能够显着降低严重疱疹感染患者的老年痴呆风险。这篇发表在Fro

国家科技大奖,干细胞治疗技术关系到每个人健康!

  2019年,干细胞技术获得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振奋人心。干细胞的科技成果与百姓健康密切相关,为解决疑难重症、消除病患痛苦做出了扎实的贡献。  1月15日,新华社刊文《这些最新颁布的国家科技大奖关乎你我的健康》,文中重点提到了获奖的干细胞技术:将人类体细胞转化为干细胞,再将干细胞定向分化

基因检测,真能未卜先知?

  谁都可能没想到,技术发展到今天,“基因”会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热词。一些商业机构打出“解码生命秘密,预知未来健康”,“基因检测,是送给亲人的最好礼物”等旗号,推出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基因体检套餐、美容基因检测、家族性疾病风险预测等产品,将基因检测这一高新技术推向无所不能的神坛。那么,借助基因检测,我们

Nature:实验动物与细胞也要“性别平等”

   二十多年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宣布成立女性健康研究办公室(the Office of Research on Women's Health,ORWH)。从那时起,国会中关于女性问题的会议、女性健康促进团体和NIH的科学家们达

广州科技领军人才最高可获1500万创业资金资助

  广州开发区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将在8月新鲜出炉,每位科技领军人才最高可获该区1500万元创业资金资助。7月29日,广州开发区召开科技领军人才审定会议,确定首批科技领军人才5名候选人。5名候选人将在省级以上媒体公示15天,如无异议的,将成为该区首批科技领军人才。   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

这些研究“颠覆”阿尔兹海默症认知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毁灭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正影响着全球超5000万人的健康和生命(平均每100位60岁及以上老人中就有5-8名痴呆症患者)。遗憾的是,全球2/3人并不了解或者关注这一疾病,中低下收入国家的患者及时接受诊断的概率不足1/10。就在其他疾病得益于医疗技术进步

2019年第一道曙光 阿茨海默关键蛋白作用被发现!

  受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大脑中,充满了由 β 淀粉样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斑块。三十多年前,科学家们首次发现这种 β 淀粉样蛋白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产生,但一直以来人们并不清楚 APP 蛋白究竟有哪些神秘的生理功能。  2019 年 1 月 11 日,Science 杂志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来自

共55项!国家基金委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示了最新批准与八个国际组织合作的研究项目,共计55项。详情如下:一、中国-日本  2019年双方在“环境可持续修复”领域联合征集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及双方机构共同协商,以下4个项目获得批准,项目执行期限为5年(2

“意念控制”从科幻走向应用 大脑会被控制吗

   用意念指挥台灯、无人机甚至小白鼠运动,不用目测就能判断一个人注意力是否集中,瘫痪病人动动脑子就能依靠机器重新站立……这些似乎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如今部分已经成为现实。  在美国,马斯克创立脑机交互公司;扎克伯格成立项目组研发意念高速打字;几天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神经科学

Science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治疗新靶点

  一类在年轻大脑中控制视觉系统发育的蛋白质,似乎也影响了衰老的大脑对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易感性。这些被发现存在于人类和小鼠中的蛋白质,为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有限分子名单添加了新的成员,使他们有望找到一种有效的药物来延缓这一疾病的进程。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9月20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老年痴呆药物曙光初现

  在数年的失望后,日前发布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抗体疗法可能为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老年痴呆)患者带来小的改善。  这两种药物——礼来公司的solanezumab和百健公司的aducanumab均靶向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病人大脑中堆积的β-淀粉样蛋白。考虑到对抗淀粉样蛋白的抗体药物在针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每

新型"分子镊"有望治疗多种疾病 预防有害蛋白质聚集

  最近,一个由超过18个研究小组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他们开发的新型化合物(“分子镊”),经在动物身上的初期测试显示,能安全地预防有害的蛋白质聚集。人们已知与蛋白质聚集有关的病症至少有30多种,包括糖尿病、癌症、脊髓损伤、老年痴呆、帕金森症(振颤性麻痹)和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这一发

2012年度“香江学者计划”名单公布

  “香江学者计划”学术委员会日前召开终评会议,2012年度”香江学者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共有64位内地优秀博士(名单见附件)获得资助,将赴港与香港高等院校的导师开展为期两年的合作研究。   ”计划”在2011年首次资助44位内地优秀博士,已于今年3月

上海应物所等提出铝对人体生物毒性的新分子机制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宋波、高兴宇、方海平研究员与中国石油大学黄方教授等通过多方合作,采用量子计算、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同步辐射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圆二色谱(CD)、核磁共振谱(NMR)等谱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铝对蛋白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铝对人体生物毒性的新分子机

ASCO上的抗癌新药将怎样改变肿瘤药营销模式?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落下帷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临床单一学科大会,几百个肿瘤治疗新药和准新药争奇斗艳,它吸引了太多的参与者和医疗、医药行业目光。随着中国加入ICH(人用药注册技术国家协调会), 国际临床试验数据得到中国认可及创新药物审批加速,国际新药在中国的上市从落后美国3~5

移动医疗创新的模式与平台

  2014年8月24日,中欧首届移动医疗创新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这次论坛由中欧校友医疗健康产业协会主办,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致辞、罗念慈主持了此次论坛。来自行业嘉宾和中欧国际商业学院校友3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近两年,移动互联网和医疗持续的发酵,持续的升温,是投资、创业、社会民

施一公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一项“有望拿下诺贝尔奖”的科研发现  身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施一公的归国被看作是中国新一代海归科学家的杰出典范。回国后,他为改善中国学术风气与科研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同时在科学探索之路上继续硕果累累,2015年,他率领团队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被业界称

“超级增强子”调控关键基因 科学家为其编目录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0日报道,最近,美国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套称为“超级增强子”的基因调控器,能控制、影响人类和小鼠的大量细胞型。研究人员指出,超级增强子富集在基因组的变异区,而这些变异区与多种疾病谱系密切相关,所以它们最终可能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在线发

裴钢院士组连发多篇文章 解析关键蛋白作用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教授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先后获得过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在FEBS Letters,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

聚焦食药用菌种业发展与微生物食品制造

  12月13日,以“食药用菌种业发展与微生物食品制造”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茂林、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处长戴炳业、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作大会主旨报告。第五

研究发现中药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促进成体神经发生

  5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Aging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herbal medicin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nd its active constituents promote neur

最聪明的生物公司在做什么?扒一扒你不知道的黑科技

  近日,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了全球最聪明(创造力)的50家公司。这50个名单不仅包含了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互联网巨头,也包含了创立于2013年的Editas Medicine这一类新型公司。在这50家公司里,生物医疗相关的公司总共有15家。  在这15家公司中,有10家公司与基因相

人类“有性”生殖的终结,皮肤造人要颠覆自然吗?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繁衍均离不开性生活,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脱离性生活的生殖繁衍成为了可能。近年来,关于利用皮肤细胞制造精子卵子从而繁殖后代的报道已不再罕见。然而,传统的繁衍方式真的要被颠覆了吗?科技最终能抵得过现实吗?4月7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文章对人类生殖的未来进行了反

重温下那些改变世界的诺奖女科学家

   或富裕,或贫寒,尽管出生的背景不同,但她们却同样摘得了科学领域的最高桂冠。  从1901年到2017年,女性共获得诺贝尔奖49次,获奖者48位。其中,有17人共18次获得诺贝尔奖科学领域的奖项——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2次、诺贝尔奖物理学奖两次、诺贝尔奖化学奖4次。  她们通过个人的贡献改变与影

Cell子刊:肠道菌群失衡和衰老如何相互加剧?

  最近,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发现,肠道微生物在小鼠体内可引起衰老相关炎症和过早死亡。老年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失衡(dysbiosis)可能导致肠道渗漏,向体内释放引发炎症的细菌产物,进而损害免疫功能和减少寿命。这项发表在《细胞》子刊《Cell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