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本科生发表《Cell》文章:一条意料之外的大脑回路

Ilana Witten是普林斯顿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心理学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领域并不包括大脑空间学习。 小鼠的非攻击性和非性交行为通常以友好的互相嗅嗅为开端 但是,在她的研究团队调查老鼠如何交际时,意外地发现大脑社交区域和空间学习区域竟然关系紧密。 “前额叶皮层竟然还跟社会行为有关?我们当时压根不相信这是真的,”Witten说。这篇最新发表在《Cell》的文章将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或痴呆等社会行为障碍治疗提供新途径。 大多数社交行为研究(如攻击性、性行为和母性行为等)多集中在寻找相关大脑硬件回路。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 这项研究指示出,未来通过检查自闭症小鼠模型的社交和学习差异的神经基础,也许能揭示自闭症的源头是来自躯体性原因还是社交学习能力不足。 在实验中,Witten和她的团队制造2只小鼠独处的社交机会,其中社交“目标小鼠”活动受限,“测试小鼠”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与目标友好地“沟通”,......阅读全文

三箱社交实验及自发活动实验(二)

三箱社交实验及自发活动实验-雷帕霉素对自闭症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2结果2. 1雷帕霉素处理显著改善自闭症大鼠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实验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VPA处理组幼鼠社会交往能力显著下降(P <0.05),体现为自我梳理时间增加,不愿意与陌生幼鼠交往,不愿接触新事物,符合自闭症儿

华科大朱铃强/刘丹揭示非编码RNA可以控制社会等级地位

  社会等级制度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进化上保守的现象,是获取食物,交配机会和休憩地等资源的指导原则,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与疾病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构成社会等级制度的详细分子调控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2020年1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朱铃强及刘丹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A no

Cell Reports:Shank3基因缺失如何导致自闭症?

  Buffalo大学的科学家确定了导致小鼠自闭症行为的一些基因突变机制,同时找到了使其恢复正常的治疗策略。这项研究由Zhen Yan博士(Buffalo大学生物医学院生理学及生物物理学系的教授)领导,揭示了自闭症背后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指出一些潜在的生物标记和治疗目标,该研究结果于5月28日发布在

美研究表明免疫系统或与社交行为存在关联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小鼠的免疫分子可能与同伴交流相关,当T细胞缺失时,小鼠表现出对同伴不感兴趣,他们因此怀疑,免疫系统与社交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该研究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现感染时会释放γ干扰素。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前额叶皮层信号

免疫系统或与社交行为存在关联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小鼠的免疫分子可能与同伴交流相关,当T细胞缺失时,小鼠表现出对同伴不感兴趣,他们因此怀疑,免疫系统与社交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该研究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现感染时会释放γ干扰素。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前额叶皮层信号分子

美研究表明免疫系统或与社交行为存在关联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小鼠的免疫分子可能与同伴交流相关,当T细胞缺失时,小鼠表现出对同伴不感兴趣,他们因此怀疑,免疫系统与社交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该研究发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现感染时会释放γ干扰素。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前额叶皮层信号分

这个“万恶之源”导致战争、流氓行为?认识一个”化学的你“

  英文单词 “hanger”,原意是 “衣架”或 “挂钩”,但我们这里说的 “hanger”,是一个合成词,它由 “hunger(饥饿)”和 “anger愤怒”这两个单词组合而成,表达的是一种因饥饿而感到愤怒的情绪反应。  我们知道,有人会出现产后抑郁,也有人会因为荷尔蒙反应陷入狂热的恋情。我们体

多项研究给出新解释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

  人类大脑为何是动物中最大的?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庞大的社会群体是人类大脑变得越来越大的驱动因素,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们对此提出异议。近年来,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在此,小编进行一番梳理,以飨读者。  1.两篇Cell揭示一个让人类大脑比较大的特异性基因---NOTCH2NL  doi

三箱社交实验及自发活动实验(一)

三箱社交实验及自发活动实验-雷帕霉素对自闭症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对自闭症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丙戊酸钠( sodium valproate VPA)一次性腹腔注射孕12.5 d大鼠制备自闭症幼大鼠模型,雷帕霉素处理组于VPA注射后

被称为“爱情激素”的催产素功能多多,你知道吗?

  上世纪70年代,催产素广受科学家的关注。当时研究表明,催产素不仅促进母亲行为的形成,对一系列社会行为也有所调节。这些社会行为包括:田鼠的一夫一妻制,羊的母婴联系,甚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催产素由脑垂体后叶分泌。通常,人们认为催产素的作用就是为孕妇催产和刺激乳房泌乳。催产素实际上还有一种男女

CRISPR/Cas9打靶猴子基因,制造人类疾病的灵长动物模型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表现出社交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狭隘等行为学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大约1%的儿童表现有ASD。大量基础研究使用遗传修饰小鼠深入分析ASD的病理学机制。然而,小鼠和人类在大脑结构和行为学特征上存在巨大差异

遗传发育所等在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模型研究中获进展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表现出社交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狭隘等行为学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大约1%的儿童表现有ASD。大量基础研究使用遗传修饰小鼠深入分析ASD的病理学机制。然而,小鼠和人类在大脑结构和行为学特征上存在巨大差异,严重影响小鼠模型研究的临床转化价值。因此,有必要开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新型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建设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深港脑院”)和深圳市筹划中的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简称“脑设施”)研究平台发布最新动态:脑科学国际团队联合攻关,成功制备出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SHANK3基因突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Cell杂志12月最受关注的八篇文章

  Cell创刊于1974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Cell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许多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都发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载论文为:  A Method for

2018单细胞测序盘点:北大汤富酬教授连发11篇论文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随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已在多个领域,从早期胚胎发育到组织和器官发育、以及免疫学和肿瘤学开花结果。  2018年,这一领域国内外成果不断,比如北京大学的汤富酬课题组就接连发表了11篇文章,获得了单细胞测序领域的接连重要成果。  3月,这一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课

肠道细菌帮小鼠克服恐惧

  肠道菌群紊乱的老鼠可能无法摆脱恐怖的记忆——这一发现表明,人类的肠道细菌可能在学习方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杂志。  过去10年间,科学家对细菌在保持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肠道、口腔和皮肤上的细菌。新兴研究将这些细菌群落的紊乱与免疫系统问题甚至行为

无法消除恐惧?Nature发现肠道菌与大脑间更多的神秘联系

  肠道,也被称为“第二大脑”。研究人员对它研究得越多,就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大脑之间的联系越多。肠道细菌似乎会影响从抑郁症到自闭症的所有疾病。近日发表在《Nature》上一项有关小鼠如何克服恐惧的研究开始揭示出更多关于肠道与大脑之间的神秘联系。该研究对饮食、感染和生活方式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健康,以及对

肠道菌群对大脑发育和行为影响成研究热点

   很多发现常常让我感到吃惊。这个领域是开放的,它有点像“西大荒”。  自从Rebecca Knickmeyer与她最新的大脑研究项目参与者相识以来,时间已过去了1年。Knickmeyer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神经学家,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和性格测试,她希望看到30名新生儿如何学会爬行,

揭秘唐氏综合症患者记忆与认知障碍关键机制

   直到20世纪,人们才逐渐弄清唐氏综合征的真正病因:该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与正常人相比,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随着对唐氏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成年唐氏患者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定向缺陷。  近日,来自来自西班牙阿利坎特UMH-CSIC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胡安·莱尔马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名为GR

阿尔兹海默症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阿尔兹海默症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 Neurosci:新研究揭示大脑结构与阿尔兹海默症以及自闭症的关系  DOI: 10.1038/s41593-020-0602-1  近日,来自Wellcome Sanger研究所,Wellcome-MR

ASHG 2017 | 基因组中的大片段重复让人类与众不同

  美国人类遗传学协会(ASHG)2017年会于本周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这是遗传学界的一大盛事,每年吸引数千名科学家参加。在会议上,他们介绍遗传学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10月17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Paulina Carmona-Mora介绍称,人类基因组中的大片段非编码DNA的重复可能造

多任务工作,大脑行吗?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在多屏之间频繁切换自己的注意力,有研究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大脑结构的改变,对情绪调节不利。但如果保证合理的分配以及适度的时间,也可能改善思维效率。  细数一下人们身边的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子书以及层出不穷的可穿戴设备,除了睡眠时间,许多人几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