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南农大揭示调控病原菌致病毒力新机制

记者近日从华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邓音乐课题组,首次揭示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双信号受体蛋白RpfR通过感应群体感应信号BDSF和胞内c-di-GMP信号调控病原菌致病毒力的新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BDS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病原菌中并调控重要生理功能包括致病毒力的群体感应信号。该研究首次揭示了BDSF和c-di-GMP双信号分子受体蛋白RpfR调控下游调控子的分子机制。在低细菌细胞密度时,BDSF信号浓度处在阈值以下,RpfR中EAL结构域的磷酸二酯酶保持低活性,胞内c-di-GMP分子与RpfR-GtrR复合体结合,并抑制调控因子GtrR调控目标基因的活性。 在高细菌细胞密度时,细菌合成大量BDSF信号,BDSF信号与RpfR的PAS结构域结合并增强EAL降解c-di-GMP的活性,在胞内低c-di-GMP条件下,BDSF-RpfR与GtrR形成复合体,......阅读全文

何胜洋院士等综述植物韧皮部-昆虫-病原菌相互作用

  2019年11月11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姜艳娟组和美国科学院院士何胜洋组联合通讯发表题为“Challenging battles of plants with phloem-feeding insects and prokaryotic pathogens”的论

痰细菌培养的临床应用

    自从1940年发现青霉素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开发新的药物以治疗细菌感染。尤其近20余年来,头孢菌素和新的氟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药物的出现,为临床医师应用抗生素提供了许多选择,大大地提高了感染患者的治愈率,同时也选择出了许多的耐药菌株。正是因为抗生素的多样化和临

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病原菌的侵袭,植物经过与病原菌的长期共进化形成了一套复杂的防御体系。在整个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如水杨酸、乙烯和茉莉酸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调控功能。不同的植物激素介导不同的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信号途径,并有针对性地调控植物应对不同类型病原菌的

病原学分子诊断可快速精准诊断呼吸道疾病

  当前,在传统诊疗中,由于呼吸道疾病检测时间长,病因难以确诊,导致一些患者错失治疗时机。请关注——   春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人体免疫力及呼吸道系统抵抗力也相对较低,呼吸道疾病容易高发。然而,与令人“谈虎色变”的“肿瘤”相比,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并不为多数人了解和

培养细菌注意哪些事项

(一) 病料采集和运送 对动物进行病原菌检疫,病料的采集和运送是否得当,是关系到能否分离到病原菌的关键。首先充分了解各种病原菌(目的菌)在被检动物体内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分布情况,不同的病原菌在患病动物体内分布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病原菌,在病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病型中分布也不同。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

血培养操作指南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统称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属临床医学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资料显示,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发病率近10年来持续增加,2007年美国共报告菌血症发生66万例,在各种感染中居首位,且死亡率高(20%~50%)

抗生素与我们的生活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费莱明首次从青霉菌中发现了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青霉素,从此进入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作为一线药用抗生素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大大降低了由于伤口处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死亡几率,因此名声大噪的“神药”青霉素的价格曾一度比黄金还要昂贵。此

评估SDS在MALDI-TOF MS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样本中的应用价值

快速、准确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是微生物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血培养报阳后传统的转种和生化表型鉴定方法至少需要48 h, 而通过对血培养阳性样本的前处理, 借助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

病原菌侵入后机体的免疫反应

一、宿主体表的防御功能(一)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健康和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侵入。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颤动,可将细菌咳出或咽下;随粪便每日约排菌1012个;小便可清除尿道上皮的细菌。(二)分泌液中化学物质的局部抗菌作用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胃酸能杀

Molecular Plant: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广谱抗白叶枯病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通常用“红皇后假说(the Red Queen’s hypothesis)”或者“军备竞赛(arms race)”来描述。“魔鬼”病原菌产生毒性蛋白作用于植物的感病基因,使植物发病(ETS);同时“神道”的植物变异感病基因从而逃逸病原菌毒性蛋白的识别,

北京出入境研发出微生物“马达”快检技术

课题研发人员在进行业务研讨  俗话说,病从口入。有时人们在外面吃饭闹个肚子,最多去医院,买点消炎药就算了,根本不会想到这可能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对于老百姓来说,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其实就在身边。  但很多时候,看不见的微生物经常会隐匿于食物和各种环境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它们的袭击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梁林 姚振    作者单位:116013辽宁大连市中山区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连续监测2005~2006年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5年1月1日~2007年1月

病原菌通过抑制组蛋白乙酰化而调控宿主先天免疫反应

  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病原菌并启动抗病基因的表达,但是在进化过程中,病原菌会演化出新的机制来逃避寄主免疫系统的监控。病原菌侵染常常会导致作物绝收,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以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为例,该病原菌可以侵染大豆的根茎而导致大豆绝产,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

高通量荧光定量芯片可对人类病原菌及微生物污染溯源

  人类病原菌及其引发的疾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亟需发展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诊断工具。监测人类病原菌并追溯其污染来源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人类病原菌的监测主要有两个挑战,一是多个病原菌丰度的同时定量,对微生物污染水平、健康风险的综合评估具有必要性;二是微生物污染来源的鉴定,对环境管理者减缓或控

记忆T细胞产生之谜初步揭晓

  当一种特定的病原菌首次攻击身体时,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协助抵抗它的感染。在清除这种感染后,一些抵抗这种病原菌的T细胞会转化为“记忆”T细胞并记住这种病原菌,且准备好保护身体免受未来的再次感染。  之前的研究已发现记忆T细胞是身体保持长期免疫力的关键,但这些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从

乳酸菌在水产行业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绿色、安全且能有效替代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益生菌制剂应运而生。对于益生菌制剂,2002年欧洲权威机构欧洲食品与饲料菌种协会(EFFCA)给出最新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通过摄入充足的数量,对宿主生产一种或多种特殊且经过论

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1  前言众所周知,传统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其临床符合率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痰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标本带来的培养结果与病人感染不相符外,还因为微生物和人体的相关性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源自细菌的致病与条件致病的辨证性,如致病菌可能为正常携带,而细菌在肺通气功能异常病人的下

PCR-SSCP技术检测细菌

16SrRNA基因以快速鉴定细菌陶洪群1 李向阳1 杨雷2 杨锦江11.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3250272.温州医学院分子生物实验中心? 325027  长期以来,临床上主要用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方法检测病原菌,但均不能达到快速诊断细菌感染的目的。常规PCR技术采用针对特定病原菌的特异性引物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识汇总(二)

三、生根 生根是获得完整植株的一个关键。通过侧芽和不定芽途径产生的芽长成嫩枝后(此时的嫩枝叫试管苗),必须诱导生根才能移植。促使试管苗生根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当试管苗长到2~3厘米高时,将它从基部切下,转移到只含0.2~0.5毫克/升的萘乙酸或吲哚丁酸的固体培养基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方面获突破性成果

   1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以研究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源超团队关于作物疫病发生机制的突破性成果。该成果揭示了病原菌攻击宿主的全新致病机制“诱饵模式”(DECOY),为病害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新方向。据悉,该期刊每期仅发表两篇长文。这是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近一个月内在《科学》上发

生活中十大厌氧菌,你都知道吗?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一直存在一群只能在无氧或低氧分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它们对人类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很少数是放线菌,极少数是支原体,因此也常称之为厌氧菌。   厌氧微生物在人类生活的环境和人体中广泛存在,所以一直是科学家和医生关注的焦点。近

“童年”生长环境决定作物“成年”健康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童年的成长环境影响着人成年后的身体健康。最近,科学家发现,作物也是如此。9月26日,《科学进展》在线发表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沈其荣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土传病原菌入侵作物根际或根系,与苗期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土壤理化特性的高低并没有关系,而与苗期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

对ICU病房病原菌的检测分析

感染是ICU病房内病人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而控制感染主要是对病原菌采用有效的抗菌治疗。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加,病原菌在构成和药物感敏性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ICU病房病人病情危重,多数无法获得病原学依据后才用药,经

乳酸菌在水产行业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绿色、安全且能有效替代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益生菌制剂应运而生。对于益生菌制剂,2002年欧洲权威机构欧洲食品与饲料菌种协会(EFFCA)给出最新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通过摄入充足的数量,对宿主生产一种或多种特殊且

如何解读细菌学药敏检验报告

(一)正常菌群与病原菌一、正常菌群的概念1、正常菌群:在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部、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寄居着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宿主无害而有益,这样的微生物为正常微生物群,其中以细菌为主,通称正常菌群。2、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二、病原菌的分类1、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

一、实验原理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

植物组织培养苗之污染来源与污染鉴定

一、在组织培养中污染来源 1. 植物  本身具有: (1)植物  病原菌 有些作物的病害已被透彻研究,因此在大量繁殖时,可立即检查出来,但有些则否,造成若有污染时,不知来源为何。 (2)和植物  有关的菌类 有修植物本身便会和一些菌种共生,或是寄生于植物

MALDI-TOF MS结合短期培养法快速检测中段尿样本中的病原菌

细菌性尿路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之一, 中段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但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需要2~3 d才能得出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结果, 影响了临床的及时诊疗。近年来,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

感染的变迁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正在继续发生改变,过去对人类生命产生巨大威胁的传染病如天花、鼠疫、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等疾病有的已被消灭,有的明显减少,但在发展中国家仍对人类构成威协,这些疾病是由于外源性致病微生物侵犯了

抗生素治感染,治出「腹泻」,真相是?

  近年来,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 AAD)呈逐年升高的趋势。AAD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引起腹泻, 包括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类、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和先锋霉素类等。目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