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实现再利用部分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处置方式一览

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大,既造成巨大浪费,也埋下了污染和安全的隐患。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成为各国共同的话题,很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他们在资源化道路上使出的办法也是各有千秋。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立法限制产生量多途径进行资源化 美国政府有法律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倾卸。”该法从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各企业主动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近年来,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开始推广“资源保护屋”,其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成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是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的,屋面的主要原料是旧的报纸和纸板箱。这种住宅不仅积极利用了废弃的金属、木料、纸板等回收材料,而且比较好地解决了住房紧张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日本:尽可能不排放尽可能重新利用 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遂将......阅读全文

湖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卡”在哪?

城市建设难免产生建筑垃圾。据湖北省住建厅初步统计,全省每年产生各类建筑垃圾8283.3万吨。截至去年底,我省已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40座,实际年处理量仅1600多万吨,其中资源化利用被转化为再生建材的数量很少。  在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可达95%。邻省河南,转化利用率也超过60%。建筑垃圾有

建筑垃圾找到“归宿” 苏州筹建建筑材料资源利用中心

  江苏省苏州市市级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日前完成选址,有望在明年建成并投产。届时,每年处置建筑垃圾的规模将不少于100万吨。   建筑垃圾堆集点不堪重负   据苏州市容市政管理局介绍,早在2010年,为给产生的建筑垃圾找去处,苏州市城区规划设立了3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但是,由于建筑垃圾只是

美国强化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

  联邦政府是美国国内电子产品消费最多和更新最快的部门。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除军队系统和法律系统外,美国联邦政府共有270万名雇员,每年丢弃的电子垃圾约有240万吨。  如今联邦政府开始反思,表示将强化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和最终处理措施。作为政府的主要采购部门,美国总务管理局制定了一项旨在让其加强电

建筑垃圾再利用亟待国家政策回应

北京CBD核心区地下300万方土“搬出”成为北京建筑史上城市中心区最大基础土方施工。图为工人们正在清理建筑垃圾。 四川省南充市某企业在用建筑垃圾等原料加工节能环保砖  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吐出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人们不得不思考在避免这些垃圾污染环境的同时,让这些资源尽快循环利用起来。 

建筑垃圾95%的利用潜能只用了5%

  到处是高耸的塔吊和林立的楼宇――说中国像一个建筑大工地一点也不夸张,中国每年的新建建筑面积达到20亿平方米,全球40%的水泥和钢材都用在了中国的建筑工地上。  但许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建设的同时,每年产生着数以亿吨计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最

北京衙门口棚改 建筑垃圾原地再利用

 一台挖掘机将浸湿后的建筑垃圾铲起,放到旁边的破碎筛分机中破碎,并分别从3个方向筛分出粗、中、细三种规格的建筑骨料,再由推土机运至一旁存放,等待后续利用。6月1日,记者走进位于石景山区衙门口棚户区改造项目南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实验现场,工“衙门口棚改项目建筑垃圾总量约为266万吨,按照每天两千多

发改委: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报告在上一版基础上,新增了废矿物油、废气、报废汽车等三个领域,反映了我国共25类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在各领域中,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   2013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1.3万亿元,部分矿山有色金属矿种

回收处理厂常年喊饿 建筑垃圾"重生"卡在哪?

  2015年,本市八成建筑垃圾将实现再生利用,但首家回收处理厂却常年“喊饿”——   在昌平区阳坊镇史家桥村,坐落着北京市首家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厂——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自2003年注册以来,连年处于亏损状态,年均亏损额200万元以上。回收处理厂创建人吴建民坦言,如果工厂继续维

美国强化电子垃圾回收与再利用措施

  联邦政府是美国国内电子产品消费最多和更新最快的部门。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除军队系统和法律系统外,美国联邦政府共有270万名雇员,每年丢弃的电子垃圾约有240万吨。由于电子产品日新月异,因此政府部门不得不每年花钱更新产品,由此产生了大量电子垃圾。  如今联邦政府开始反思,表示将强化电子产品的回收、再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要从产品入手,制定行业标准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不少地方面临拆迁重建、棚户区住房改造,这对建筑建材需求巨大,而建筑固废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其危害性逐渐凸显。  2015年年底发生的“12·20”深圳滑坡事故,也暴露出建筑垃圾处置方式存在巨大隐患。根据调查,目前,我国现存的大量建筑垃圾多采用的是堆放、填埋和回填等传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