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一滴水引发纳米薄膜测定新思路

水滴产生褶皱的数量和长度与纳米薄膜弹性和厚度成比例关系 设想一下,将一滴水滴在纳米薄膜上会发生什么?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很小的水滴置于纳米薄膜上时,毛细张力的作用会导致薄膜上产生星暴状的褶皱。这项实验和所得结果虽然十分简单,但却为研究纳米薄膜的力学性质开辟了一条新的捷径。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要测定纳米薄膜材料的弹性和厚度再也不用大费周章。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3日的《科学》杂志上。 领导该项研究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Thomas Russell。他的小组对“漂浮”于皮氏培养皿中的纳米聚合物薄膜进行了研究,并用普通显微镜观测到了上述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超薄的纳米膜而言,毛细作用产生的褶皱的数量和长度这两个特征量与纳米薄膜的弹性模量和厚度存在着比例关系。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实验中一些纳米薄膜材料上的褶皱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这一松......阅读全文

纳米粒子膜可以卷起来

由于金纳米粒子膜两面的有机分子是非对称分布,研究人员能用电子束以特定方向折叠这种膜。  20多年前,科学家就用纳米粒子造出了2D薄膜、3D晶体等各种随机聚集结构,但一直还不能把一张薄膜卷起来,或折成复杂的三维结构。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密苏里大学和美国能源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用一种简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分级纳米结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构成网格的结构单元本身就是网格  在分级纳米结构的制备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在已有的一维纳米结构(例如纳米线)表面继续沉积或者生长这些一维的结构,例如,螺位错驱动的PdS纳米松树;而基于二维纳米结构单元的分级纳米结构的研究尚不多见。和一维纳米结构相比,二维纳米结构能像剪纸那样被“雕镂”

比空气还轻?中国科学家研制新型超轻纳米材料

  近日,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张长瑞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该项研究成果内容被《自然》子刊《科学报告》录用。  “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密度低至0.6mg/cm3,仅为空气的一半,水的1

DPI技术-“分子显微镜”

DPI(Dual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双偏振极化干涉分析技术是自2002年以后发展起来的用于对相互作用的分子之间的实时相互作用行为进行定性定量测量研究的工具。通过对两相或者多相分子相互作用界面层的的密度、厚度和表面浓度进行实时的、动态的定量测量来了解分子结构(

DPI技术-“分子显微镜”

  DPI(Dual 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双偏振极化干涉分析技术是自2002年以后发展起来的用于对相互作用的分子之间的实时相互作用行为进行定性定量测量研究的工具。通过对两相或者多相分子相互作用界面层的的密度、厚度和表面浓度进行实时的、动态的定量测量来了解分子结构(

国家纳米中心等在分子自旋光伏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向南和西班牙巴斯克纳米科学中心教授Hueso等合作,在分子自旋电子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报道了全新的分子自旋光伏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8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1011759.5)。 

2016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召开 探讨电镜技术应用新进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2月20日,2016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在北京天文馆召开,会议旨在推动北京及周边省市广大电子显微学学术及技术水平,促进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和交流。来自电子显微学领域相关单位的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2016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

室温下PdSi纳米颗粒的类液体行为

  作为目前已经被大量市场化的应用材料,低维材料表现出各种优异性能,在半导体、光学、医药、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凝聚态物理诸多前沿问题也都与低维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对于低维非晶材料的研究及相关报道还很少。2007年,Ediger利用薄膜沉积技

砷化铟可替代硅制造未来电子设备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3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成功地将厚度仅为10纳米的超薄半导体砷化铟层集成在一个硅衬底上,制造出一块纳米晶体管,其电学性能优异,在电流密度和跨导方面也表现突出,可与同样尺寸的硅晶体管相媲美。该研究结

自组装多孔薄膜用于高效有机小分子分离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副研究员李连山在具有刚性分子骨架的自组装多孔薄膜用于高效有机小分子分离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Microporous membranes comprising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rigid

电子科技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正刊发表研究成果

  11月14日,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发《超导-绝缘相变中的玻色金属态》(Intermediate bosonic metallic state in the superconductor-insulator transition),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根据中科院人教局科发人教字〔2008〕192号、194号和26号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类奖学金、奖教金和优博论文经各单位评审推荐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评,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组织终审,现结果已全部揭晓。获奖名单如下: 一、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重磅:2018年国家优青获得者出炉!

2018年度国家优青项目名单序号依托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批准金额1安徽大学 仿生智能系统的理论、算法及应用张兴义 1302安徽师范大学 活动星系核结构和宇宙早期星系舒新文 1303北京大学 几何分析周斌 1304北京大学 植物幼

国家纳米中心发明“平面打印,立体成型”微纳加工新方法

  表面微纳结构已经在微电子、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离子基元、仿生材料、超材料、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表面科学与工程的进展。随着人们对各种表面新奇特性研究的深入,各种新型表面结构不断被提出。这些新型的结构,特别是复杂的多级次表面结构对微加工技术在成本、工艺、批量生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薄膜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技术中心功能薄膜材料研究室王时茂等研究人员在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QDSCs)光阳极中量子点的分布和CuxS(硫化铜)对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QDSCs光阳极中量子点的分布规律研究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研究CdS(硫化镉)和CdSe(硒化镉

上海技物所等在铁电隧道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以及研究员孟祥建课题组在铁电量子隧穿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课题组的王建禄博士与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赵晓林等对铁电隧道结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备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铁电隧道结固态器件,发现了铁电极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应。研究结

马丁•伍德爵士中国奖:牛津仪器放飞中国科研梦

【导语】作为一家世界领先的高科技系统设备供应商,牛津仪器将创新视为公司发展的生命线与业务的核心,自1959年以来科技创新一直是牛津仪器公司发展和成功的关键;作为一个奖项的设立者,牛

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沈阳站隆重举行

  2013年5月24日,牛津仪器金属分析论坛—沈阳站在沈阳国际皇冠假日酒店召开,这也是牛津仪器自2012年7月开始举办全国金属分析系列论坛的第七站,先后分别在济南、北京、成都、厦门、广州、上海顺利召开。牛津仪器分析论坛为用户提供从原料筛选到过程控制,再到成品

第六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隆重召开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林炳承教授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功能化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构建设想。   林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一系列主要的分析化学操作模式已经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原则上讲,几乎所有的分析化学操作模式均可以在微流控芯片及其周边完成。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学实

纳米复合材料可提升自充电池性能 存储容量达2.5倍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曾因制造第一款自充电能源包或电池,荣列国际知名英国科学网站《物理世界》“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日前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在电池的压电材料里添加纳米颗粒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存储容量。相关改进自主充电电池的论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纳米技术》上

中国科大俞书宏团队研制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塑料制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丢弃的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危害。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数十万海洋动物的死亡,产生的微塑料更是遍及地球的各个角落,甚至进入动植物的体内或其他环境中,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为了更好地防治塑料污染,发展新一代可持续塑料替代材料迫在眉睫。  

中国科大碳纳米纤维组装体的宏量制备及应用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围绕如何利用一维结构为构筑单元实现组装制备宏观块体材料及如何实现将这些宏观组装体功能化以获得实际应用等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的探索研究,在碳纳米纤维及组装体的宏量制备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最近,本课题组在他们以往宏量制

固态基底-气溶胶生物合成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研制成功

  如何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并保持其纳米尺度的独特性能,是纳米材料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将纳米材料组装成宏观尺度体材料可实现许多新的且单个纳米颗粒所不具备的性质,如光学、磁学、电学及离子传导性能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领导的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通用的

2012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在京顺利召开

  2012年12月17日,北京天文馆,2012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隆重召开,年会由北京市电镜学会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主办。  旨在推动北京及周边省市广大电子显微学的学术及技术水平,促进电子显微学工作者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和交流。来

LIBS法在CIGS薄膜分析中的作用

近几年,世界各国加速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以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等全球危机。作为理想的清洁能源,太阳能永不枯竭,正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由于晶硅电池的高成本和生产过程的高污染,成本更低、生产过程更加环保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得到快速发展。铜铟镓硒(CIG

神奇的纳米发电

  为支持欧盟委员会“零功耗”倡议,首届国际纳米能源会议近日在意大利佩鲁贾召开,纳米发电技术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之一。   纳米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纳米材料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以纳米传感器、纳米机器人等为代表的纳米器件,则成为空间巨大的发展领域之

纳博会主报告嘉宾 大咖云集

  2016年10月26日-28日第七届中国纳博会进入最后倒计时。大咖云集的年度盛会,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离我们越来越近。四位特邀主报告嘉宾更是资历深厚,值得现场一睹风采。  “超级演说家”Meyya Meyyappan。他在世界各地做纳米科技相关的主题演讲超250次,在大学内讲授课程超200次,在

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材料技术的领头羊

  纳米技术是通过对纳米尺度物质的操控来实现材料、器件和系统的创造和利用,例如,在原子、分子和超分子水平上的操控纳米技术的发展正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界所关注的焦点,谁能在这一领域取得领先,谁就能占据21世纪科学的制高点。纳米碳材料是指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纳米的碳材料。纳米碳材料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新技术有助大规模生产彩色发光二极管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简便而经济的新方法,能按需要制造不同尺寸的半导体纳米晶体,有助实现下一代彩色发光二极管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德国慕尼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发光二极管中用到的半导体,在纳米尺度上,改变半导体晶体的尺寸,可让它们发出不同颜色的

薄膜衬底材料中俄歇电子能谱的蒙特卡洛模拟

薄膜材料在现代材料技术中应用广泛。光学镀膜技术中,经常在特定的衬底上沉积一层薄膜,可以改善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许多工业和技术设备都需要覆盖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薄膜,薄膜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光学与电学性质,这些性质和薄膜本身的制作工艺有关,同时也与薄膜的厚度密切有关。因此,表征纳米量级的薄膜厚度具有十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