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治疗肝癌的多功能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获进展

光热治疗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吸收近红外光,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进而杀死肿瘤细胞的物理治疗模式,具有简易可控的治疗模式和极高的生物安全性,是目前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其光敏剂包括金纳米材料、硫化铜、碳点以及一些有机的近红外光染料。其中,吲哚箐绿(ICG)由于其高的光热转化效率、低的细胞毒性以及出色的近红外光成像效果,而具有极大的临床转化潜力。但ICG在体内易被降解,并且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缺少对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因此,它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此外,光热治疗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模式,但单一的光热治疗不足以完全地消灭肿瘤组织。光热治疗应结合其他治疗模式,通过多种治疗模式的协同作用,提高对肿瘤组织的杀伤。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光热治疗的热效应可以促进银纳米材料释放银离子。而银离子在细胞内可以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并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因此,银纳米材料协同光热治疗将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肿瘤治疗策略。但相关研究面临难题和挑战,一......阅读全文

荧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

  当今生物医学的发展已由传统基于症状的治疗模式,向以信息为依据的精准诊疗模式转变,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反映并引领着临床医学的进步。荧光成像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无辐射危害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王强斌课题组接受《美国化学学会—纳

美试验用光纳米技术和生物分子联手治癌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生物医药专家和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纳米技术专家正在试验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他们把能够识别癌细胞的抗体分子连接到微小的碳纳米管上面,在近红外光照射下,碳纳米管会发热,把癌细胞杀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针对淋巴肿瘤细

我国学者在LiLuF4纳米晶中揭示Nd3+离子局域电子能级结构

  稀土掺杂近红外纳米发光材料由于深层生物组织穿透、无背景荧光干扰和对生物样本损伤小等特点在生物成像和温度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Nd3+离子在介质材料中的光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局域态的电子结构和激发态动力学,对Nd3+基纳米发光材料开展深入的光物理研究对其光学性能的优化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新研究提示人类未来有望拥有超级视觉能力

马玉乾指导硕士生实验  自然界存在众多光线,能被人类眼睛感受到的可见光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比如人类就看不到红外光。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让人类具有红外光感知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研究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医学院韩纲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纳米技术,首次

眼睛里滴点“药”,哺乳动物就能获得超级夜视能力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技术,用简单的含有纳米天线的针剂给哺乳动物提供夜视能力,使动物能看到超出可见光谱范围的红外线。而且,这种视觉增强是暂时的,不会干扰动物看可见光的能力。这项研究为探索大脑神经网络和协助视觉修复提供了转化机会。论文发表在Cell杂志。  “通过这项研

帮动物炼就“火眼金睛”

马玉乾指导硕士生实验  自然界存在众多光线,能被人类眼睛感受到的可见光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比如人类就看不到红外光。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让人类具有红外光感知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研究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医学院韩纲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纳米技术,首次

2019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名单公示

序号项目名称联合单位101首部喷射抑制涡激振动的机理与技术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102融合信道状态信息与惯性传感器信息的高可用室内定位方法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103面向真实应用环境的磁电异质结磁传感器噪声抑制机理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104铋烯的宽带饱和吸收机制及其在中红外超快光纤激光器中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工程

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实现在活体内提高近红外光成像效果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研究团队利用超分子组装实现近红外纳米探针在肿瘤部位的高效聚集,提高了病灶部位的成像信号。与此同时,通过近红外光调控实现在肝脏部位的可控解聚,有效降低了成像的背景信号以及颗粒沉积带来的潜在生物毒性。相关研究论文“Supramolecularly Engineered N

入门光声成像生物医药应用,从大牛最新AM综述开始!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造影剂包括无机造影剂和有机造影剂都在生物医学中被广泛应用。而随着生物医学的进一步发展,PA造影剂的应用也将会更加广泛。  目前,对PA造影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现有的PA成像材料进行化学改性或与其他功能化材料相结合形成新的多功能系统,其次是开发其他新型高效的PA

我国学者利用铁蛋白探针实现特异靶向肝癌治疗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在前期利用人铁蛋白特异识别肿瘤标记分子TfR1的特性,将纳米酶精准输送到肿瘤部位,并通过酶催化产生活性氧(ROS)杀伤肿瘤的基础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又设计出一种能够特异靶向肝癌,使其可视化并杀死肝癌细胞的新型铁蛋白探针,

植入纳米天线,人类或能夜间视物

  自然界存在众多光线,能被人眼感受到的可见光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人类就看不到红外光。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让人类具有红外光感知能力。  前不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研究组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医学院韩纲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纳米技术,首次实现了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

我国学者在二维MXene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雨研究员和施剑林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介孔与低维纳米材料课题组)开展了二维MXene的多种类可控合成以及针对肿瘤诊疗的生物医学应用的系统研究工作,这些工作涉及MXene本身的酶催化降解、MXene的体内外细胞吞噬行为、对多区近红外光的响应、高效的光热肿瘤治疗、诊

生物物理所在铁蛋白探针精准靶向肝癌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在前期利用人铁蛋白特异识别肿瘤标记分子TfR1的特性,将纳米酶精准输送到肿瘤部位,并通过酶催化产生活性氧(ROS)杀伤肿瘤的基础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又设计出一种能够特异靶向肝癌,使其可视化并杀死肝癌细胞的新型铁蛋白探针,

新型Sm3+光激励纳米晶可用于肿瘤细胞的靶向荧光成像

  光激励发光材料可将短波长的激发光能量储存在基质陷阱中,并在长波光子如近红外光的激励下发射短波光子,在辐射剂量计、红外成像、信息存储和发光涂料等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近红外光具有深层生物组织穿透、无背景荧光干扰和对生物样本损伤小等优点,因此近红外光激励纳米发光材料有望作为一类新型的荧光探针应

2019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分会-化学测量与分析仪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3月2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

挑战纳米马达 贺强教授团队研究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贺强教授团队在光驱动纳米马达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光驱动炭基瓶状纳米马达的非连续超扩散动力学”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2.0)。  纳米马达是指能够将周围环境中的化学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自身机械运动的纳米系统,亦称纳米机器

大庆应用技术研究院367.9万的中标项目有哪些仪器?

  项目名称 大庆应用技术研究院实验平台仪器设备采购D  项目编号 DZC20192063  标段名称 第三标段  开标日期 2020-3-12 9:30:00  开标地点 开标8室  采购人 大庆应用技术研究院  采购人联系电话 13845959287  采购人地址 大庆高新区科技路179号  集

2011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1月17日揭晓。 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新型太阳能电池高效利用近红外光能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基于应用广泛的半导体硅材料,采用金属纳米结构的热电子注入方法,设计出一种可在近红外区域进行光电转换且具有力学柔性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目前大多数太阳能电池都是针对可见光进行吸收,占太阳光52%的近红外光并没有

JACS/Angew/AM 11篇,赵东元、彭笑刚、楼雄文、张强等成果速递

  1. JACS:用于检测癌细胞和肿瘤中溶酶体甲醛含量的双“锁钥”钌复合探针  生物医学研究表明,过量的甲醛生成是造成组织癌变、癌症进展和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响应性分子探针可以检测活细胞和肿瘤中溶酶体内的甲醛,并对药物引发的甲醛清除过程进行监测,这也有助于未来的癌症诊断和治疗监测。  大连理工大学

新型MRL材料:机械力响应红光和近红外荧光开启

  机械响应荧光(MRL)材料因其在机械力作用下可发生荧光信号(发光颜色或发光强度)的明显改变,使其成为力传感、防伪、缺陷检测及光信息存储等领域备受瞩目的研究材料体系。要获得具有高对比度和远程检测能力的MRL材料,不仅需要材料在机械力作用下发生荧光由暗到亮的开启型(turn-on)变化,同时还需要所

苏州纳米所发表干细胞示踪近红外荧光纳米探针研究综述

  基于干细胞的再生医学疗法是目前治疗人类组织、器官缺损和病变所引起的重大疑难疾病最具前景的方法,并已经在骨、心脏、肝脏、眼等组织修复的临床治疗研究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干细胞再生医学的成功需要我们明晰移植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存活和分化行为以及相应的旁分泌功能等。而了解移植干细胞在活体内的这一系列行为,

理化所等发现硫化铜纳米晶抗肿瘤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微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组副研究员刘惠玉与意大利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发现具有等离子共振性质的硫化铜纳米晶可由近红外光诱导产生光热和光动力双重效应杀死肿瘤细胞,研究文章发表在ACS Nano 上。  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组在

物理所在微纳结构光学特性调控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微纳光学结构依靠局域共振、电磁场增强、慢光效应等机制,可有效地调控光与物质(原子、分子、量子点、非线性材料等)的相互作用特性,其理念已广泛应用于光子集成、灵敏信号探测和识别、生化传感、超分辨显微成像、高效太阳能电池及发光器件、疾病诊断及治疗、环境监测等重要领域。相关研究的一个关键点是针对特定应用

2020光谱盛会二:单细胞固体原位极限研究最新进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0年10月31日,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 2020年光谱年会胜利召开,上午场大会报告后,下午场分别由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厦门大学杭纬教授,湖南大学张晓兵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赵书林教授等继续带来精彩报告。东北大学 王建华教授    &n

我国研制出近红外二区稀土掺杂CaS纳米荧光标记材料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与组装重点实验室陈学元团队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创新国际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以及副研究员郑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中科院青促会和海西研究院春苗计划等支持下,发展了一种独特的高温共沉淀法,首次合成了单分散、形貌/粒径可控兼

叶德举课题组JACS 酶激活的自组装NIR、MRI探针用于活体成像

  近日,南京大学叶德举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碱性磷酸酶(ALP)激活的双型探针。这种探针在ALP的作用下,可以自组装成纳米颗粒,用于体内近红外(NIR)和磁共振(MR)成像。该成果发表在JACS上(DOI: 10.1021/jacs.9b03649)。(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基金委与NIH生物医学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共接收项目申请183项,根据双方项目指南的要求和相关规定,予以受理以下158个项目申请。#科学部编号项目名称申请人单位名称18161101162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HIV-1感

收购、推新、立项 拉曼光谱依旧火热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自从1928年C.V.拉曼发现拉曼散射现象以来,拉曼光谱仪器的发展可谓经历了一波三折,直至60年代激光光源的问世,以及光电讯号转换器件的发展才给拉曼光谱带来新的转机。直至今日,拉曼光谱技术发展依旧迅速。2017年,2家国际大型仪器厂商进军拉曼市场,国产厂家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拉曼产

新型检测技术!诊断鉴别微小肝癌及肝硬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在纳米医学、光声成像技术的基础上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检测技术,用于解决鉴别微小肝癌及肝硬化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医学问题,并取得显著的诊断效果。该项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 interfaces 期刊上。  肝癌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