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刘良云科研团队利用中国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数据,开展了全球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研究,于近日成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叶绿素荧光遥感是碳卫星的一个重要应用。该卫星的主要载荷——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设有3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不仅能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动态监测,还能高精度反演植被叶绿素荧光。 科研人员介绍,卫星尺度的叶绿素荧光能够精确估算全球植被光合生产力,结合同步反演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二者协同将能够极大提升全球碳源汇观测能力。国际上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相比于温室气体探测本身,温室气体探测卫星对荧光的探测是最具创新性和革命性的观测任务。 该团队成功获得的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结果能够清晰显示2017年7月份北美玉米带、欧洲平原、东亚农业种植区与东南亚以及12月份亚马逊雨林等区域的植被旺盛生产力,且南北半球夏季与冬季植被生产力与碳汇......阅读全文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近日,我国发射的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又出新成果——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该成果反映了全球植被生长状况和植被生产力,可以用来监测地球的“绿色生产力”。  2016年12月22日,我国发射了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这

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碳卫星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良云研究员团队攻克了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算法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获得了碳卫星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实现了国产卫星叶绿素荧光遥感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碳卫星叶绿素荧光产

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日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良云研究员科研团队利用2017年7月—12月的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数据,开展了全球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研究,成功获得2017年下半年的全球叶绿素荧光产品。此次成功获得的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能够清晰显示2017年7月份北美玉米带、欧洲平原、东亚农业

一种测量冠层光合的新方法

科学家对精确测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人们虽然在20世纪初就对冠层光合进行了测定,但精度太差,几乎不能说明任何科学问题。1951年,Swinbank使用涡度相关法进行草地显热和潜热通量的测量,这种先进的技术加上超声风速计使得冠层二氧化碳通量的测量成为可能,直到1968年人们才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农田进行大气

测量冠层光合的方法介绍

科学家对精确测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人们虽然在20世纪初就对冠层光合进行了测定,但精度太差,几乎不能说明任何科学问题。1951年,Swinbank使用涡度相关法进行草地显热和潜热通量的测量,这种先进的技术加上超声风速计使得冠层二氧化碳通量的测量成为可能,直到1968年人们才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农田进行大气

保障环境监测生命力 这三个要素不能少

  2017年3月7日,欧洲“哨兵”系列地球观测卫星“2B”成功进入轨道。据了解,其与“哨兵—2A”为同一组,主要用于监测土地环境。同时,该系列的“4”和“5”组卫星监测地球大气环境,“6”组负责海洋环境。图片来源于网络  卫星,作为一种环境监测的高科技手段,有条件的国家都已经开始运用,中国也不例外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 中国提前兑现承诺

   11月16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发布2018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并分别就 “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与“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3个专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且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 中国提前兑现承诺

   11月16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发布2018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并分别就 “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与“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3个专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且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我国碳减排成效明显

  用卫星看到的全球生态是什么样的呢?近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对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等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获取全球生态环境变化信息用什么方法最好?卫星遥感技术是最佳选择。卫星视野广阔,可以适应大尺度观测需求,同时卫星运转周期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