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知识创新项目“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器预研究”通过验收

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器预研究”通过验收 6月15日,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主持召开了由紫金山天文台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器预研究”验收会。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院空间中心先导专项办公室等领导参与验收。以中国科学院高能所马宇倩研究员为组长的验收组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詹文龙院士、陆谈院士等9名专家。紫金山天文台常务副台长杨戟、暗物质与空间天文研究部以及项目合作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有关成员参加会议。 验收委员会经过审议讨论,认为紫金山天文台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器1/6原理样机达到了实施方案中预定的技术指标,攻克了探测器大动态范围测量和多路电子学读出两大技术难题。项目承担单位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了预研制任务。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会上,项目负责人常进研究员介绍项目总体情况和经费决算报告。项目合作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阅读全文

国家航天局局长:我国空间探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瞭望》新闻周刊从国防科工委获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实施。 目前,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通过评审出厂,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发射,卫星预期在轨运行一年;二期“落”月探测也已通过论证。 以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中国空间探测活动已

参透银河系前世今生

来自盖亚的数据将带领人们进一步探索银河系的形成与演化。图片来源:ESA/Gaia/DPAC  去年4月,天文学家迎来了一场“双十一”。来自欧洲空间局(ESA)盖亚项目组的第二批天文卫星数据正式发布,包括了数十亿颗恒星的精确距离、位置和亮度。可谓有史以来最全面、最详细的数据“礼包”。数据发布后,下载网

LIGO将重大升级,继续领跑全球引力波探测

   当地时间2月15日,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宣布,接收到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英国研究与创新机构和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共3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将对其两个探测器进行重大升级。  LIGO曾于2015年首次在人类历史上聆听到时空的涟漪——引力波。升级后的LIGO将被命名为

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中国要强盛、中华民族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研发开始由跟跑转向并行、领跑,基础研

大亚湾新发现:也许我们算错了核反应

   在大亚湾核电站附近几百米的深山里,潜伏着世界上最好的中微子探测器。它本是用来确认中微子的第三种变身模式的,几年前已经完成任务。如今顺手取得另一项引人瞩目的成果——解释核反应堆为何产生那么少的中微子。  近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论文《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流强和能谱的演化》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原初黑洞几时有? 线索或在宇宙起源中

  黑洞大概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如同一个贪婪的胖子,体重巨大,吞噬任何从它附近经过的东西,包括光线。科学家认为,恒星级质量的黑洞可能形成于大质量恒星在生命终点的爆发。而小质量黑洞的碰撞并合,以及更小质量黑洞吞噬气体尘埃,会形成超大质量黑洞。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宇宙最初还是一片虚空时,最早的

粒子探测器“冰立方”:藏在南极的中微子“捕手”

位于美国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的冰立方天文台在朝霞中迎接破晓,这里是科学家们处理冰下传感器数据的地方。①科学家正在标示一架粒子探测传感器,它是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上的部分装置,该天文台于2010年12月份

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揭晓2008年十大航天新闻

中国实现第一次太空行走入选 北京时间12月28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对太空飞行来说,200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见证了很多重大的历史性时刻:世界上最强大的伽马射线望远镜、国际空间站上最大的太空舱、印度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和正好是美国首位宇航员后代的太空游客都被成功送入太空。以下是20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三、发展人口健康技术紧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系统加强生物数据、临床信息、样本资源的整合,统筹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疾病协同研究网络建设,促进医研企结合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动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部署疾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科学家首次借中微子为地球“称重”

  据英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5日报道,中微子是可以直接穿越整个地球的亚原子粒子,“小身材”也拥有大能量。现在,物理学家首次借助中微子测量了地球的质量,并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了探测,研究了从地壳到地核密度的变化。  来自西班牙微粒子研究所的3位物理学家在5日出版的《自然·物理学》杂志报告称,通常情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印度政府拟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基础科学设备

   37年前,Naba Mondal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印度南部的一座金矿中捕捉一种“神出鬼没”的,名为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现在,作为孟买塔塔基础研究院(TIFR)的一名物理学家,Mondal希望回到地下,解答中微子物理学的下一个重大问题。  近日,印度中央政府批准了建造印度中微子天文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