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产业化:莫忽视科研人员的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两位科研人员找到本报记者,诉说自己的委屈。他们认为,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没有企业的资金投入当然不行,但也不能忽视科研人员在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 最近,一篇题为《中国的“微珠”有多重》的媒体报道,让来自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宋广智和张敬杰深感委屈。 原来,文章作者在报道我国“微珠”产业化情况时说:“2008年,中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与中科院合作,开始了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创新探索。……中钢马矿院组建了玻璃微珠公司,科研人员从先做扩大试验开始,一次次的反复试验,可扩大实验结果就是出不来,技术合作方耐不住了,丢下一句‘剩下的你们解决吧’,转身离去。”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张敬杰说,“我们按照协议约定,把所有配方、工艺流程、设备要求、技术指标等全部都交给了企业人员。” 据了解,在整个产业化过程中,从设备选型到工艺设计,从配方制定到流程优化,只要企业......阅读全文

纳米绿色印刷电路产业化

  近日,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基于纳米材料的绿色印刷电路制备技术产业化"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北京市纳米银导电墨水和基于纳米材料绿色印刷电路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实现产业化,对于推动我国纳米绿色印刷电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材料绿色印刷电路制备技术,是将纳米导电材料直接在

标准推动干细胞产业化发展

   11月22日,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分会主办、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创新研究院承办的《干细胞通用要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的《干细胞通用要求》是中国首个干细胞通用标准。  根据其增殖、分化能力和功能类型,干细胞可以分成多个种类,如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其中间充质干

石墨烯产业化如何破冰启航

  近日,新技术行业研究公司壹行研公布“2017年全球石墨烯七大趋势”时称:“石墨烯未来的发展充满变数,发展大规模应用是关键。”无疑,大规模应用将加速石墨烯产业化破冰启航。那么,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路径可以实现这一点呢?带着这一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石墨烯产业界资深专家和学者。  路径一:针对市场所需

石墨烯产业化-迎来突破前夜?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的单层碳原子结构材料,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强、最坚硬、最薄的物质,同时由于它在已知的材料中电阻率最小、导热系数最高,因此也是最理想的电极和半导体材料,被认为可以引发现代电子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革命。   石墨烯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是世界上最好钢铁的上百倍,以至于科学家想用它制备梦寐以求的“

质检机构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强调   质检机构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日前,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在考察南京市质监局高淳质检中心时强调,质检工作是知识、标准和质量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是产业,也是服务业。检测机构要在服务大局、服务经济中找准定位,应以产业化、基地化为发展方向,从

科技助推押花产业化发展

   一种新兴的花卉产品形式逐渐受到公众的青睐。  人们对它有两种称呼。一是押花,另一是压花。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征求了专家的意见,达成的共识是:“押”更能体现手工制作的涵义,同时也涵盖了“压”的本意。  科技园项目总监任鸿雁介绍,押花源于中国古代的植物粘贴。选取各种天然植物花卉的根、茎、叶、花、果、

山东院校合并:不只为加速科研成果“变现”

  试想一下,将一家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大学与擅长应用研究与工艺研究的科研院所合并,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  万千期待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领导干部会议日前召开,标志着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组建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科技日报记者就相关各方进行了采访。  打通科技

湖南农业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丛书出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月22日发布消息称,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绿色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该出版社于2019年起邀请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等农业领域的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专家撰写《湖南农业院士丛书》(下称《丛书》)。近日,《丛书》已正式出版。《丛书》内容紧紧围绕6位院士最

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转让发展论坛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招聘对接交流会   高校科研成果、人才信息与专题交流展示区   这里是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最专业的盛会!这里为您对接700家中外企业的需求!这里为您提供面向30000名专业观众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这里是MICONEX2014!热诚欢迎国内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参会及参展,共享

山东院校合并:不只为加速科研成果“变现”

山东省科学院科研人员对标准样品进行分析与纯化。   试想一下,将一家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大学与擅长应用研究与工艺研究的科研院所合并,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  万千期待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领导干部会议日前召开,标志着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组建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18个院士团队为科研成果找“婆家”

  “现有的鲎试剂内毒素检测法操作较为复杂,且不利于海洋生态的保护。我们设计合成的AIE材料对细菌内毒素有选择性识别的特性,利用AIE内毒素识别材料制备的快速检测试剂,操作简单,只需10秒就可检测出结果,可靠性高。”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团队、艾伊津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姚必成介绍“基于AIE技术的细菌内

18个院士团队为科研成果找“婆家”

中国科学技术网·科技日报广州6月24日电(记者 叶青)“现有的鲎试剂内毒素检测法操作较为复杂,且不利于海洋生态的保护。我们设计合成的AIE材料对细菌内毒素有选择性识别的特性,利用AIE内毒素识别材料制备的快速检测试剂,操作简单,只需10秒就可检测出结果,可靠性高。”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团队、艾

让最新科研成果“科普”进校园

  在2月25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快车”首发启动仪式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谈起最近热播的电影《流浪地球》说:“这部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这句话点燃无数人的激情,也是一大批科学家倾其毕生精力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写照。”  白春礼说,中国科学院

种业改革成效明显-科研成果加速落地

  今年以来,新一轮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19个部门和单位,以《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为主线,以种业科研体制为突破口,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推动科研力量向企业转移,取得明显成效。  为产权交易搭建公共平台。为了提升种业科研竞争力,农业部启

不能让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里

  25日下午,五洲宾馆深圳厅内人头攒动,一个个院士团队负责人上前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下台就被科研界、资本界和政府人员团团围住,要求交换名片对接项目。这是当日广东院士团队创新成果推介对接会上的一幕,该推介会是由第二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专门策划的。  科学技术应用转化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之一。记者

以科研成果转化增强“第一动力”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自然指数》显示,我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的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说明,我国科研无论在水平上还是在成果数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依然存在巨大鸿沟,科研成果转化并不理想,这也导致社会上对科研工作的诟病之声不绝于耳。不断增

中科院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落户顺义

  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产业园正式确定落户顺义,首批将有36氪、抗癌药研发企业北京福纳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驻。  10月8日,顺义区政府与中科院国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国测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联合建设“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中国科学院联动

时评:宣传科研成果当戒炒作之风

   对科研成果的夸大甚至虚假宣传,助推了科技界的浮躁之风,可能会使一些潜心研究者,再也不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的惊喜,应该源于科技不断得到实践和应用的过程,而不该是刚发现时的概念炒作和价值夸大。作为致力于科技创新的群体,科学家们对此

新科研成果-验汗可能取代验血

  今后,验汗可能取代查血验尿,成为诊断疾病的新方式。  11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刘正飞教授展示了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首次成功分离汗液外泌体并解析其蛋白表达谱。该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皮肤学研究》发表,为皮肤免疫功能和皮肤疾病生物标志物的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外泌体是广泛存在于唾液、血液、尿

Nature母公司:如何判断科研成果的价值?

Nature母公司:如何判断科研成果的价值?   2014年10月2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携手《自然》杂志母公司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集团举办的2014科研评估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上图为研讨会现场,从左至右:菲利普•坎贝尔博士,《自然》总编辑;沈文庆博士

时评:是时候唤醒“睡大觉”的科研成果了

   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由现行的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出台文件,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这一激励政策。笔者以为,这无疑是抓住了当前科研工作的“牛鼻子”。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技术研发和应用

《自然》在线发表南开新能源团队科研成果

12月22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袁明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围绕高性能半导体量子点固体合成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表面有机配体化学结构理性设计,发展了高性能导电钙钛矿量子点固体薄膜制备全新策略,实现了多材料、跨尺寸的钙钛矿三原色电致发光器件的可控构筑

最新科研成果修复大直径角膜缺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24.shtm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教授谢立信、周庆军团队再出新成果。在成功研发天然脱细胞角膜水凝胶治疗3.5毫米直径角膜缺损的工作基础上,谢立信率团队模拟角膜的化学组

时评:科研成果转化仅有“上层设计”还不够

   尽管公众比较陌生,但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并不是一部新的法律,该法最初从1996年起施行,现行版本在2015年修订。去年的这次修订,针对的是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学校里“睡大觉”的问题,旨在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从而进一步释放高校和科研机构沉淀的

专家: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已无技术障碍

  公众关注的马铃薯主食化,一周前获迄今最重要技术进展——3月19日,由中国农学会组织的“马铃薯中式主食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成果评价会上,包括三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一致给予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评价。至此,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已经没有了任何技术障碍。   “四无”基础:所有相关技术指标

我国页岩气产业化获重要进展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6月25日召开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贯彻落实会议上透露,根据页岩气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目前我国在页岩气开发实验区共钻井62口,其中24口井获得工业气流;在页岩气资源评价、水平井钻井和储层改造方面的科技攻关也取得明显进展,大

“氢能电池”产业化困境待突破

  四年前,从加拿大归国的教授翱翔在南京市创办了慧宇能源科技公司,专门研发和生产氢能动力和控制系统,作为氢能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目前,动力和控制系统已经研制成功,但是,不管是电池系统还是整车产品,始终没能进入大规模量产。翱翔说,希望电动车企业和太阳能企业能与他们合作,共同突破难题,推进氢能电池的规模化

基因测序产业化标准将建立

  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出现井喷。随着科技部3月下发精准医疗重大科研专项申报指南,我国精准用药与基因测序产业化标准将率先建立起来。此前,在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的组织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成立,计划于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多家券商研报测算,精准医疗产业涉及的产业规模上万

我国聚乳酸树脂实现规模产业化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和浙江海正集团经过7年的艰苦拼搏,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年产5000吨绿色可降解环保型聚乳酸树脂工业示范线,并成功实现批量生产,所生产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部分超过美国Cargill Dow公司的同类产品水平,远销西欧和日本等国。它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聚乳酸产业化规模达50

深入推进生物材料的产业化发展

  在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期间,大会主席、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长、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专访,畅谈了中国生物材料行业现状,展望了未来广阔发展前景。   谈生物材料行业在世界   张兴栋院士指出,生物材料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科学。“自90年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