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候有重要影响大西洋洋流近几十年来明显减弱

英国《自然》杂志11日发表了两篇分析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减弱的研究论文,AMOC对气候具有重要影响,涉及热量的再分配,并且影响碳循环。研究发现AMOC近几十年来明显减弱,但这是否反映了长期性的自然变化仍不为人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团队此次提供的古海洋学证据表明,自1850年左右的小冰期末期开始,拉布拉多海的深对流和AMOC较之前的1500年变得异常微弱。研究人员认为,小冰期的结束与北冰洋及北欧海的淡水释放有关,而后者引起了AMOC的变化。但AMOC的转变是在小冰期末期突然发生,还是在过去这些年里逐渐发生,尚难以确定。 在第二篇论文中,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团队将整体全球气候模型与全球海面温度数据集结合,发现自20世纪中期以来,AMOC的减弱“痕迹”约为3斯维尔德鲁普(海洋学使用的流量计量单位)。该痕迹在冬季和春季最明显,包括由热传输减少引起的大西洋近极地区的降温,以及由墨西哥湾流平均路径......阅读全文

地质地球所揭示末次冰消期东亚海洋变暖超前陆地机制

  5月29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吕厚远研究员学科组与国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末次冰消期东亚海洋、陆地气候转暖不同步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2万年来,全球气候从寒冷的冰期向温暖的间冰期变暖过程中,在东亚地区,海洋变暖超前陆地气候变暖约3~

深海岩芯见证过去120万年印度洋海水温盐变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97.shtm5月10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卡迪夫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台湾大学联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研究机构的最新合作成果。研究人员利用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约40米长的深海泥沙岩芯,通过测量微小化

海洋热量和碳储存中的隐藏角色

新的研究显示,位于海洋表面以下深处的水下波浪有些高达500米,在海洋的热量和碳储存中起着关键作用。由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已经量化了大西洋中水下波浪和其他形式的湍流的影响。他们发现,目前为政府政策提供信息的气候模型未能准确反映这些水下现象的重要性。人类活动排放

全球气候变化无常-“极端天气”谁之过?

这是1月4日拍摄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城市罗克汉普顿遭洪水侵袭的地区。  近一时期,世界各地气候变化无常。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滂沱,山洪咆哮。在昆士兰州,洪水似“内陆海啸”,夺走22人生命,造成78人失踪,使布里斯班等数十个城镇成为一座座“水城”或“泥城”;在维多利亚州,先

热浪之外,冷流也在威胁海洋生物

《自然·气候变化》1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导致不同海洋生物大规模死亡的极端冷上升流事件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或使迁徙物种更易受到这类气候事件不利影响的伤害。 热浪对海洋物种影响已得到大量研究,但对极端低温事件影响的研究却严重不足。气候变化导致洋流和压强系统改变被发现与上升流加强有关(上升

“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6月28日至29日,“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学术研讨论在北京郊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近千年气候变化研究》第四课题“中国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组织。会议由课题负责人、LASG副主任周天军研究员主持。来自课题的研究骨干和研究生20余

印度洋咸水→大西洋-助力冰河期结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93.shtm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台湾大学联合,利用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约40米长的深海泥沙岩芯,通过测量微小化石壳体中封存的化学指纹及数

极端冷流事件并肩热浪,挑战海洋生物生存

上升流事件中死亡的海洋生物群。《自然·气候变化》1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导致不同海洋生物大规模死亡的极端冷上升流事件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或使迁徙物种更易受到这类气候事件不利影响的伤害。热浪对海洋物种影响已得到大量研究,但对极端低温事件影响的研究却严重不足。气候变化导致洋流和压强系统改变被发现与上

全球最大太阳能船变身气候变化科考船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船TüranorSolarPlanet在完成环球航行之后,开始了它的新使命。今后,它将被用于研究全球变暖和墨西哥湾暖流之间的关系。   据英国《卫报》报道,太阳能船――MS TüranorSolarPlanet在去年仅凭太阳能和电池组所提供的能量完成了环游世界的壮举。如今这艘1

中国科研人员将从深海珊瑚化石分析古代气候

  全球气候在漫长地质年代中曾有多次冷暖变化,深海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了解几万年前深海对气候的影响并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中国科研人员将从深海珊瑚化石中寻找线索。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天宇正搭乘“科学”号科考船前往西太平洋,希望从那里的深海珊瑚化石中得到若干古海洋和古气候问题

气候变化可能使致命海洋“寒流”更频繁

提到气候变化,人们通常会想到变暖以及极端高温。变暖的海水,导致大量海洋生物面临死亡威胁。而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却发现,气候变化可能与水下寒流有关。这听起来似乎与海洋热浪席卷全球的现状有些矛盾,但它确实发生了,而且这样的事件似乎越来越常见,可能给海洋生物带来致命影响。据《科学》报道,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北太平洋流涡区中尺度涡旋生态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修鹏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柴扉合作,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浮标(BGC-Argo)数据揭示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区(NPSG)中尺度涡旋对浮游植物、颗粒物以及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   全球表层海洋约30%为低生物量的寡营养盐海域,通

《欧洲气候法》草案未解“气候难题”

  日前,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布了《欧洲气候法》草案,这将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法律。冯德莱恩表示,这个草案是本届欧委会“欧洲绿色协议”各项政策的核心,展现了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决心。可是,来自欧盟各国的环保人士代表当天在欧洲议会作证时却尖锐地批评说:“这个

内陆植物种子跨洋扩散奥秘破解

  物种扩散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种子长距离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或海岸带生物中,研究手段较为传统和单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团队依托亚洲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对内陆植物种子跨洋长距离扩散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已在线

十年期气候预测模型仍存争议

图片来源:JASIEK KRZYSZTOFIAK/NATURE   在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工作,Doug Smith发表了一份详细的预测——在未来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气候将如何变化。他和同事预测,全球变暖在经历短暂的停滞后,速度会显著加快,在几年内,世界气温将会突破有记录以来的

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2017年是海洋最热的一年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斯瓦尔巴特群岛,海冰锐减,一只北极熊母亲和她的两只6个月大的幼崽跨越60英里,游回到了海岸。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记者1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通过海洋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是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热的一年。  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上层2

全球变暖暂缓或归功于太平洋海水变冷

从太空看到的太平洋。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根据年平均值绘制的从1971年至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和二氧化碳排放图表,。方框中所示为温度升高趋势的“间断”期。图片来源:《卫报》   科学家日前表示,来自热带太平洋的低温海水或是近年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主要因素。这项研究有助于

我国科学家解译冰期深海大洋调制千年尺度大气二氧化碳多模式变化之谜

10月26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崂山实验室于际民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该研究结合深海酸度数据和冰芯二氧化碳记录,揭示两极海域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多种模式来调节大洋深海通风状况。这些模式可以解译千年时间尺度上深海碳储存和大气二氧化碳的不同类型的演化历史。冰芯测量结果表明,大气二氧化碳在北大西

中科院大气所副研究员:海洋变暖意味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共同体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海洋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是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热的一年。那么,这样的结果是如何得出的?这对人类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记者日前专访了该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  记者:公众对气候变化最

欧盟气候委员:中国气候努力振奋人心

  欧盟委员会负责气候事务的委员康妮·赫泽高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全球气候协议约束,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各国主动减排,而中国近年来的气候努力非常“振奋人心”。   赫泽高说:“我发现中国已经做出许多很实际的气候努力,这非常振奋人心,也应当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得到

新海山地图发现一万九千座海底火山

近日,新海山目录在《地球与空间科学》发表,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海岸与海洋测绘中心主任Larry Mayer看来,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海底山脉除了对航行构成威胁外,还蕴藏着稀土矿物,使其成为深海采矿者的商业目标。它们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绿洲,其大小和分布也为板块构造和岩浆活动提供了线索。“我们对海底的形

新海山地图发现一万九千座海底火山

  近日,新海山目录在《地球与空间科学》发表,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海岸与海洋测绘中心主任Larry Mayer看来,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海底山脉除了对航行构成威胁外,还蕴藏着稀土矿物,使其成为深海采矿者的商业目标。它们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绿洲,其大小和分布也为板块构造和岩浆活动提供了线索。  “我

海洋如何影响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30.shtm 从浩瀚的宇宙鸟瞰,地球呈深邃的湛蓝色,那是占其表面积70%以上海洋的颜色。 海洋,是风雨源泉,是巨大的“调节器”,对稳定气候至关重要。然而,据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气候声明,

多哈气候大会召开-民众关注气候变化

  2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在卡塔尔多哈召开。近年来,气候变化给全球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普通百姓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   由于今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德班平台”开启的关键

智能人工气候培养箱\人工气候箱

智能人工气候培养箱采用先进的微电脑技术可编程控多种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时间)的设置,进行白天/黑夜循环工作,来模拟自然气候,具有优良的控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满足不同的动、植物生产及其各种生物保鲜保存的需要。金坛市精达仪器专业制造人工气候培养箱-人工气候培养箱LHP系列是细胞组织生长培育、种子

人工气候箱为作物生长研究提供“气候配方”

创建合适稳定的人工人候,是开展不少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一款高精度的人工气候箱可以为科研工作增色不少。当前随着农业的蓬勃发展,农业领域对于生命的探索也越来越多,人工气候箱这种精密的人工气候设备越来越受青睐。它不受地理、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为作物生长研究提供定制化的“气候配方”,并确保气候条件

人工气候室与人工气候箱的区别

人工气候室 是采用智能微电脑控制,将FPID模糊控制很好应用于仪器,将控温、控湿、控光、时间控制很好的结合。FPID控制模式的智能微电脑人工气候室控制系统,具有控温(冷热温控)、控湿(加湿和除湿)、控光(有光或无光照)和时间程控(温度、湿度和光照按时间程序切换)等功能,而且将制冷状况引入控湿系统,将

多哈气候大会:“气候冠军”遭“化石奖”羞辱

        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新西兰等“伞形集团”国家首日集体中招后,土耳其和一向以“气候变化领导者”自居的欧盟27日也在多哈被授予“化石奖”。   今天的“化石奖”依然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有关。土耳其的获奖理由是其“宣布永远不会有"第二承诺期"的承诺”。主办方在颁奖词中毫不客气地

人工气候箱和人工气候室的区别

人工气候室是采用智能微电脑控制,将FPID模糊控制很好应用于仪器,将控温、控湿、控光、时间控制很好的结合。FPID控制模式的智能微电脑人工气候室控制系统,具有控温(冷热温控)、控湿(加湿和除湿)、控光(有光或无光照)和时间程控(温度、湿度和光照按时间程序切换)等功能,而且将制冷状况引入控湿系统,将加

人工气候箱,和人工气候室的区别

人工气候室是采用智能微电脑控制,将FPID模糊控制很好应用于仪器,将控温、控湿、控光、时间控制很好的结合。FPID控制模式的智能微电脑人工气候室控制系统,具有控温(冷热温控)、控湿(加湿和除湿)、控光(有光或无光照)和时间程控(温度、湿度和光照按时间程序切换)等功能,而且将制冷状况引入控湿系统,将加